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台声》2015,(4)
<正>1月31日,以"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的第五届《旺报》两岸征文活动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举行颁奖典礼。大陆作者陈凯翔的《司马库斯的美丽与灵性》、台湾作者张雁雯的《一条围巾下的文化分野》分获大陆组和台湾组首奖。陈宏的《对民主的憧憬与相像》、曾泰元的《三访朱自清背影月台》等14篇征文分获两组别优秀奖和佳作奖。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旺报》社长黄清龙、著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0,(3):13-13
3月3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专访,就大陆对台政策以及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大陆对台采购等台湾民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旺报》的提问。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10,(4):4-5
<正>3月3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专访,就大陆对台政策以及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大陆对台采购等台湾民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旺报》的提问。  相似文献   

4.
鲁洪柯 《台声》2010,(5):34-34
<正> 3月3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专访,就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大陆对台采购等台湾各界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旺报》的提问。王毅对《旺报》的谈话是迄今为止大陆方面对于ECFA问题最详尽的一次说明,谈话有助于化解岛内基层民众对于ECFA的误解和疑虑,有助于两岸加  相似文献   

5.
“认识中国大陆就从《旺报》开始。”——从7月开始,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媒体就连续播放《旺报》的广告。作为台湾第一份专门报道大陆新闻的报纸,8月11日,《旺报》正式创刊,吸引了两岸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1)
<正>摘编自5月24日台湾《旺报》台湾《旺报》发表台湾文化大学台湾发展与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的评论指出,今天的台湾,由于蔡英文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而让两岸陷入僵局,使台湾不能善用大陆的动能,带动经济繁荣,改善民众生活,眼睁睁地看着台湾老百姓继续受苦。窄窄一道海峡之隔的台湾,本来最有机会善用大陆的动能,带动经济繁荣,改善民众生活。无奈,从李登辉执政后期到陈水扁当政再到蔡英文当政,台湾  相似文献   

7.
<正>9月1日至6日,由山西省台办主办的"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采访团)采访活动在山西举行,本次活动为期6天。来自台湾的《旺报》《联合报》、台南市记者协会、高雄新闻网、中天电视亚洲台、台湾TB新闻网、《南华报》《旅读中国》等10余家媒体,以及大陆的《山西日报》、华夏经纬网等两岸媒体共17名记者参加了本次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3)
正6月1日,由《台声》杂志与台湾《两岸犇报》合作举办的、以台湾青年学子为参赛对象的第六届"我眼中的大陆"征文比赛结果出炉,台湾青年学子邱宇圣、许恒御、林承諠3人获得优选奖,张育铭、王鸿升、李佳颖、陈佩涵、洪琳茹5人获得佳作奖,陈彦佑、高梅瑄、李雅芬、何思凯、陈泓宇、傅家容、游胜吉、林邑孺、黄彦伟、张翠璇10人获得入选奖。本届征文比赛以"我的两岸关键词"为主题,特别强调个体"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4)
<正>摘编自1月31日台湾《旺报》目前两岸服贸协议及货贸协议依旧延宕,看似停滞不前的时刻,却浮现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新契机与新动能。去年底,大陆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来台宣布要成立"专门给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学习创业的基金"。随后同样身为大陆年轻人创业偶像的小米科技创办人雷军也宣布,"小米旗下的猎豹移动要拿出1亿元新台币成立猎豹创业基金,投资台湾新创团队"。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3)
正近审稿,首次深读了一组台湾青年眼中的大陆文章。这是几年前,台湾《两岸犇报》发起并主办的两岸青年研习营活动中的一个征文环节,本刊协办。征文年年有,只在岛内,皆为台湾青年。从构想、发起、征稿、刊登、评阅,《两岸犇报》同仁辛苦始终。过去,我编辑也会从他们的征文中偶编一二篇上来,看了,登了,只是以示参与,并表贺意,并未能产生什么这想那想。即便我刊也有《我看大陆》专栏,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4日,由台湾《旺报》主办的第四届两岸青年创业论坛在台北举行。论坛特意从北京邀请老中青三代台商和台干,分享如何在大陆接地气、勤打拼的经验。《旺报》社长黄清龙在论坛致辞时表示,不管当下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是机遇还是挑战,台湾的年轻人都要把自己的功夫练好,同时不要放弃任何的可能和机会。中国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主任李荣民在致辞时表示,30多年来的事实表明,很多台商们来到大陆,打造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1)
正5月24日,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台湾《旺报》等共同发起组织的"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80周年公祭系列活动在南京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两岸将共同举办包括"虚拟城墙捐砖"、电视纪录片《南京,1937》、图书《幸存者说》、专题征文、两岸大学生诗歌朗诵和烛光祭等活动。"仇恨可以淡忘,但是历史不能忘记和篡改。希望下一代可  相似文献   

13.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5,(1)
<正>旺报台湾《旺报》两岸关系前景"没那么糟"近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一行再深入台湾基层参访,与民众对话后可以发现,台湾民心拥护两岸和平发展,并不受到朝野政党政治立场或政党轮替之影响,原因何在?首先,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贸易关系要持续发展,台湾要融入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基本上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共识,更是台湾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再从现实国际政治环境来看,改善并强化与大陆的关系,仍然是台湾和国际经济政治接轨的必经途径,企业家前往大陆寻找商机,台湾青年前往大陆进修深造,仍然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民进党对此即使不同意、不满意,却提不出具体可行的对案,第三,如果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2月29日,第五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榕城福州举行。本次论坛以"两岸族韵·中华一家"为主题,旨在通过探讨两岸少数民族文化渊源与传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揭露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图谋,并为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探寻可行路径。本次论坛由国台办新闻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全国台联及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指导,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台湾《旺报》共同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11)
正摘编自2018年5月11日台湾《旺报》台湾《旺报》5月11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当柯文哲向民进党低头,为"'两岸一家亲'言论所造成的不悦"道歉后,原本对柯文哲期待甚高的两岸仿佛被重重槌了一记,柯文哲的表现让两岸中国人失望,这确实让人遗憾。那个自称"白目"、天不怕地不怕的柯文哲已信用破产。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3)
<正>摘编自6月14日台湾《旺报》巴拿马宣布与大陆建交,这是蔡英文上任来第二起"断交事件"。"断交"对台湾的负面冲击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更严重,巴拿马与台湾的经贸、航运关系非常紧密,是长荣海运集团的重要伙伴,"断交"负面影响深远。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秘书长吴钊燮第一时间召开记者会,一方面谴责巴拿马背信弃义,另一方面将责任推给大陆。他宣称"当局将重新评估两岸情势"。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13)
<正>摘编自6月19日台湾《旺报》大陆宣布,7月1日起台湾居民可凭有效台胞证来往大陆,无需办理签注。大陆公安部随后表示,今年内将从试点逐步实施卡式电子台胞证。为两岸同胞交往与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显示大陆对台政策说到做到。目前,两岸关系正处于重要节点,大陆此时宣布给予台湾人免签待遇,再次为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不仅使台湾民众前往大陆更加方便,促进两岸经贸与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7)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5日闭幕以来,台湾主要媒体高度关注大陆两会。相关报道认为,两会充分展现出大陆进行经济改革的决心和发展信心;在两岸关系方面,既强调坚持一中原则、反对"台独"的决心,也传递对台湾民众的善意和诚心。连日来,台湾媒体《中国时报》《联合报》《联合晚报》《旺报》及各大电视新闻台集中报道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中外记者会、俞正声主席所作的政协常委会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9,(23)
<正>11月20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的"第三届两岸媒体文化交流参访"一行抵达贵州省贵阳市,开启为期6天的参访活动。在当晚的见面会上,北京市台联秘书长张晓军表示,本次活动旨在为两岸媒体搭建平台,以便沟通民意、促进交流。通过媒体讲述两岸故事,使两岸民众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发展情况,掌握各自的优势。6天活动里,来自新华社、人民网、中央广电总台、中新社、台湾《旺报》、台湾《新生报》等20余家两岸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3)
正台湾《旺报》1月12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大陆正不断强化台胞证的功能,这对拉近两岸民众心理距离,最终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无疑将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台湾地区旅行证件在大陆没有任何功能,必须使用台胞证。随着台胞证功能逐渐扩充,现在基本上已接近大陆的居民身份证或者港澳居民内地通行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