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阐述如何看待西方青年“远离政治”现象,明确指出这应该是政治远离了青年,而不是青年远离了政治。当今台湾青年对选举政治缺乏热情,但对普世价值追求的政治热情不减。正是以此为特征的青年政治参与,成为台湾政党转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无论执政还是在野,一个政党必须有完整的青年政策、永远的创新精神、完善的公民教育、“宪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谭毅 《青年探索》2016,(1):34-41
新媒体是共青团进行青年动员的基本工具和要素。从媒体发展逻辑、工作对象和工作主体三个方面来看,运用新媒体组织动员青年有其必要性。与传统媒体时代的组织化动员不同,新媒体时代的青年动员是一种社会化网络动员,动员的主体、客体、类别、载体、信息传播模式、渠道、地域、环境和策略等要素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目前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存在不少问题:动员主体的职能定位不准确、资源缺乏,动员主体与客体关系趋于割裂,动员策略存在缺陷等。要改进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动员青年的效果,必须合理定位共青团新媒体的功能,充实共青团新媒体动员的资源,弥合动员主客体之间的裂痕,改善现有的新媒体青年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3.
1996年以前的几年里,岛内朝野各派政治势力一路拼杀,台政党政治格局中显现出的是激烈的“冲突走向”的景观,即政党间彼此左打右攻、尖锐对抗的互动关系。到了1996年,则出现一反常态的景象:左打右攻,变成了有打有拉,粘粘糊糊;壁垒分明变成了拉拉扯扯,半推半就。从1996年伊始,民进党与新党率先“和解”,组成“在野制密联盟”,到岁末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国发会”上进行政治大交易,达成两党合作“共治”的“默契”,这一幕幕都绝非偶然,是有着深刻背景的新一轮政治生态调整的标志。在岛内连年激烈的政权攻防战中,国民党内斗连连、…  相似文献   

4.
试论台湾政党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瑞添 《桂海论丛》2001,17(3):62-64
台湾政党制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蒋介石逃台后对国民党的“改造” ,蒋介石继续保持蒋家王朝的梦想 ;蒋经国时代的“政治革新” ,“小蒋”、“政治革新”的做法及其局限性 ;李登辉“宪政改革”的本质及对台湾政治局势的危害 ;民进党上台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今后台湾政局必然陷入一种动荡不安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以"交互性"为支配逻辑的新媒体空间中,政党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呈现为支配性、协商性和抵抗性三维图景。从"认知—阐释"、"信仰—价值"和"行动—策略"三层内在结构来看,政党主导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逻辑是自主自觉的生成逻辑。因此,政党主导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路径,可从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加强舆论的顶层设计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ECFA签署并生效后,两岸有可能触及到更接近两岸关系核心问题或者说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政党体制并不是稳定的两党制.以制度化视角来看,台湾政党在政党间互动模式、政党与社会联结模式以及政党内部结构等层面上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不稳定状态,政党体制的制度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论及台湾岛内政治问题时,“两党制”的判断不能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来使用,而是要对其涵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贫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单席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制度,放大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悬殊,在"立法院"形成"一大一小"的席次格局,为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埋下了重要伏笔.在2008年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既无法有效整合内部的派系结构.也无法摆脱扁案和激进"台独"路线的困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  相似文献   

9.
政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政党现代化,而政党文化在政党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政党文化是政党发展必需的“软秩序”。本文着重从价值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三个方面论述构建政党文化的内容和有效途径,力图说明政党文化既是政党发展的内容,也是政党发展的动力乃至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平 《新东方》2007,(8):56-57
我们知道,凡是执掌了国家行政大权的党就被称作是执政党,没有获得执政权地位的党是在野党或反对党。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对国家政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施加对国家政权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2月10日,包括台湾劳动党、统一联盟党、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工党、台湾人民共产党、夏潮联合会、爱国同心会、左翼联盟、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观察》杂志社、大陈岛乡亲文化促进会、新党、中华统一促进党、钓鱼台教育协会等政团代表人士齐聚台北,成立了“反麦卡锡乱台联合行动筹备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台湾开始实施地方自治,政治选举自此出现于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选举的种类不断增加,选举范围不断扩大,而台湾的政党体系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政党体系的变迁是因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但选举制度的影响却是最直接和迅速的。本文就从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的关系入手,具体分析60多年来,台湾选举制度改革以及计票方式、选区划分等选举制度细节的设计对台湾政党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底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之后 ,岛内政治势力发展成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 ,泛蓝阵营的国民党和亲民党系出同源 ,具有意识形态、社会基础、政治利益和历史经验的共同性 ,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亚文化 ,同时 ,从政党力量对比分析 ,目前泛蓝阵营力量超过泛绿阵营 ,岛内政党政治的现实为在野党特别是国、亲两党的合作创造了客观的政治环境 ,泛蓝阵营就政策法案、沟通机制、选举、权力分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合作尝试 ,但是政党合作的成败取决于泛蓝阵营的团结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台湾除执政的国民党之外,还有民社党、青年党、民主进步党、中国自由党、中国爱国党、民主自由党中国民主正义党、工党、中国民众党、妇女党、农民党、中国新社会党、台湾统一民主党、中华共和党以及虽不具党名而具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如:夏潮联谊会、政治受难者联谊会、中国统一联盟、中华民国全民爱国会、反共爱国阵线(原“反共爱国同志会”)等。  相似文献   

15.
西方政党新竞选模式的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西方政治中传统的阶级投票模式发生变化,选举伴随着选民的流动性、非意识形态化逐渐从选民表达其政党忠诚的一种方式变成表达个人舆论倾向的手段,选举行为变得个人化、实用主义化,候选人个人魅力如何、政府政绩好坏、竞选纲领是否对自己有利等一些短期及表面因素对选民的影响加大.同时,大众媒体日渐独立性的发展及对选举政治的广泛渗透,使其成为政党联络选民的重要渠道,政党如何处理同媒体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利用媒体为己服务成为其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的过程和条件来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其亦有重大贡献。中国政党制度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其主要架构和原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而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理念的萌芽、作为中国政党制度雏形的"三三制"实践,都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享有“东方明珠”美誉的香港于7月1日回归祖国。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喜事,香港同胞更是欢喜万分!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亲身经历过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的历史时刻。当时台湾同胞奔走相告,燃放鞭炮,祭拜祖先,庆祝台湾回到祖国母亲  相似文献   

18.
CEPA解读 CEPA和“更紧密的经贸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由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于2003年6月29日正式签署。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1)两地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2)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3)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即:从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涵盖的香港产品(涉及食品、药品、纺织品、电子  相似文献   

19.
尚道 《台声》2008,(2):87-90
艺术与科技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艺术给科技的思想插上翅膀,科技推动着艺术的创造并使其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艺术发展的历史,也透视着科技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台湾南部地区主要指浊水溪以南的县市,包括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屏东县、台南市和高雄市,选民总数约408.3万,占全台湾总选举人数的30.58%。在台湾现行选举制度下,大型选举得票是政党实力最直观的反映。从2012年“二合一”选举结果观察,绿营在南部的政党实力对蓝营保持约15%选票的优势,但绿营快速上升态势有所减缓;蓝营支持者未现明显溃散,未来在南部尚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