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策科学与智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5,(3):61-62
<正>古今中外,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军事力量,都会拥有一个"智囊团"。"智囊团"有时甚至能起到左右一个集团命运的作用。其中最典型的,可能非诸葛亮莫属了。现代社会"智库"就如同古时候的"智囊团"一样举足轻重,只是没有很好的被发挥出作用来。因此,当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的消息时,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特别是学术界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为了推进智库体系由"旧"向"新"转型。从理论层面讲,现代智库是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机构,它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决策为主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智库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交替繁荣的过程中,智库体系逐渐完善,智库功能与作用不断丰富。根据中央政策精神,在当前历史阶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承担着促进公共决策全面科学化、民主化的使命。然而,现有决策体系的封闭性特征导致智库的影响力难以被准确评估,在中央意志与制度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智库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偏差,令新型智库的建设面临内容与渠道、建议与参考、基础与应用、市场与立场四对深层次矛盾。破解新型智库的建设困局要从决策咨询的制度化着手,有针对性地开放建议渠道、培育思想市场、建立"旋转门"、增加官方反馈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发挥新型智库的作用要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坚持服务理念,实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统一,一流的智库不仅仅只是服务领导,还要能服务于社会需求,能引领社会思潮,而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重点加强整合机制、准入机制、竞争机制、供给机制、转化机制、共享机制和培育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石杨柳  王远才 《重庆行政》2019,20(2):104-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智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要求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一时代命题,系统阐述了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3]  相似文献   

6.
7.
在“智库热”的背景下,智库研究领域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在何处、因何而‘特’”这一关键问题一直缺乏深入考察。知识体制理论通过对不同国家政策知识生产与运用的体制机制进行类型学分析,并从政策制定体制和生产体制追溯其“国家起源”,为辨析我国智库系统的基本特色及其决定因素提供了有效视角。我国的政策制定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以共识为基础、以行政为主导、理性化程度高,相应地决定了智库系统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结构的中心化、功能的集思广益性、政策知识运用的科学性。必须从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角度认识智库系统的“中国特色”,进而科学推进智库建设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物简介】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参加了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  相似文献   

9.
赵修义 《探索与争鸣》2012,(12):103-105
11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核心价值体系)举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论坛。论坛由基地主任杨国荣教授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潘世伟、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解放日报》、《文汇报》、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时期,广西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来确定自身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献务实之策。因此,从绿色规划、绿色转型和绿色生态这"三位一体"的框架来加强和推进广西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促进"两个建成"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安新型智库作为公安部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经提升到公安部战略高度。关注公安智库建设的发展历程,厘清其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公安新型智库建设者的当务之急。伴随公安部各个研究所的成立,公安研究机构发展成为现在的公安新型智库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通过对正在建设的两个公安新型智库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其现阶段启动建设时期遇到的困难主要存在于运营能力和管理模式、决策咨询制度、研究能力、传播机制和影响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智库(ThinkTank),又称思想库、脑库、智囊团,是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政策性咨询机构,为政府、企业决策者提供政策、思想、方法与策略,以处理政治、国防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决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着现代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因此被称为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外的“第五权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我国智库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不仅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诸多难题条件下,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智库是干什么的智库是指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多学科并为决策者处理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研究机构。智库是一个研究团队,而非自然人。概括地讲,智库  相似文献   

14.
周琪 《人民论坛》2013,(12):6-14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政府决策所涉及的内容更加繁重,范围更加广泛,对专业性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智库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智库于20世纪初诞生在美国,20世纪70、80年代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如今已在全世界普及开来。放眼世界,智库数量不仅庞大,而且类型多样,研究范围极其广泛,从传统的内政、外交、军事扩展到经济、科技、教育、人口等诸多方面。如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等,不仅在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5.
16.
徐之顺 《群众》2014,(11):64-65
<正>当前,我国智库建设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智库一般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多元性、竞争性、建设性等重要特征。我国智库建设既要遵循世界智库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准确把握智库建设的"中国特色",探索一条更适合自身特点的智库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化中国家庭政策研究和推动妇女发展,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于2014年10月20-21日在北京举办了"家庭政策与妇女发展"专题论坛。来自国家老龄委、全国妇联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约100人出席论坛,围绕着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生育政策与生育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模式论坛”围绕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高等教育如何与社会接轨、如何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方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强调信息化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要具有适应性和弹性;强调高等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需求;强调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内涵建设;引入了公安教育的新视角——私人保安教育与培训,为我院公安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展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现代智库已具有理论创新(思想库)、咨政建言(智囊团)、舆情引导(解压阀)、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反映着智库力量的博弈。加快陇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促进智力相对优势资源向现实软实力转化,对甘肃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陇原特色新型智库是为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咨询服务的地方性高端智库或决策外脑,既要立足甘肃省情,体现"陇原特色"、形成甘肃学派、扩大甘肃影响,又要从发展理念、功能定位、战略取向、机制保障、发展布局等方面体现"新型"。从战略上重视和支持,组建智库联盟、促进"三大平台"(成果发表、转化、数据)建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创新运营管理体制等举措,是促进陇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