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东石油管道建设方案"泰纳线"已然尘埃落定,回顾远东石油管道之争,可以说这是俄罗斯主导的一场能源外交博弈,显示了俄罗斯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也凸显了其中俄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4年俄罗斯首先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以来,中俄双方签署了数项协议,准备修建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此后,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又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的曲折过程,很多人因此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产生怀疑。然而,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同时新线路的出现也更加证明了俄罗斯希望加强同中国能源合作的愿望。巩固和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是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中俄能源合作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3.
评析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油气开发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和天然气部门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优势地位,从而使能源成了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主要范畴。目前,俄罗斯一些公司正快速向世界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十几个阿拉伯国家渗透。俄罗斯此举的的目的在于,保证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和欧洲主要能源供给国的地位,确保俄罗斯在当代国际地缘政治和资源争夺中的优势,保护本国资源,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里海油气管道控制权争夺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里海和中亚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一战前,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油田所在地之一的俄罗斯帝国的里海地区(另一个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因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始终吸引着国际石油资本的注意力。一战后,英国部队趁俄罗斯红军与白匪内战之机在黑海东岸的巴统市登陆,想控制里海石油的未来开发权,但遭到惨败。二战期间,阿道尔·希特勒曾发动“蓝色行动”,企图以武力掠夺里海的油田,也以失败而告终。苏联解体后,世界石油资本再次涌入,俄美等大国为了本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在此展开争夺,尤其是石油外运管道的争夺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按照"泰纳线"方案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使用。在十余年的方案变更过程中,中、日、俄分别提出了"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三套管线线路方案。在"安大线"与"安纳线"间犹豫后,俄罗斯最终选择了"泰纳线"。其原因包括确保管线控制权、开拓广阔亚太市场、振兴远东经济、"尤科斯事件"影响与保护贝加尔湖生态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解析俄罗斯石油管线泰纳线的定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4月28日,泰纳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的最终确定,无疑是一个多方位的竞争结果,而主要集中于中俄日之间的角力,也充分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围绕石油资源形成的复杂地缘政治关系和商业利益格局。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整个事件,争取主动权,依靠政治来追求包括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在内的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主要的诉求。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能源竞争日益激烈。回顾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无疑对我们完善自己的能源战略,寻求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以及今后处理相关国际问题,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家开展能源合作都有着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3月4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项目技术论证获得批准。3月9日俄最高法院裁定远东石油管道项目合法。3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阿尔及利亚进行访问,签署了75亿美元军事合同。3月14日俄罗斯向印度出售60吨核燃料。3月16日中俄“国家年”中方官方网站正式开通。3月17日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开幕。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普京,双方进行会谈,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中国“俄罗斯年”新闻中心启用仪式,中国“俄罗斯年”开…  相似文献   

8.
中俄能源管道合作一直是中俄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俄罗斯没完没了的各种考虑和日本的介入,致使这项合作迟迟得不到落实。2 0 0 3年10月,管线合作方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这使一直搁浅的中俄石油管线合作前景更加不确定。国际舆论认为,中、俄、日三国能源合作背景复杂,不但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也有其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一、中俄石油管道合作一波三折(一) 2 0 0 1年中俄政府正式签署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1996年,中俄首次开始以能源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合作,时任总统叶利钦在同年4月访华时,将与中国加强能源…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的地缘政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入运营,东北亚地区的石油管道之争似乎告一段落。解读管道之争背后真正在起决定作用的地缘因素,对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更有借鉴意义。从地理学空间关系的相互依赖性、干扰因素、距离、运输方式等视角对俄罗斯太平洋管道之争的始末波折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探究地缘环境要素及空间关系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影响到一个国家对能源安全的控制权、如何影响对本国战略利益的保障等地缘纷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美欧俄围绕南奥塞梯事件的斗争已发展成为一场牵动国际战略全局的政治角逐.这场角逐是冷战时期大国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继续,是后冷战时期的冷战余波.其发展成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经过反复斗争、较量,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场战略角逐表明世界向多极格局的转型已经接近其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