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审议和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会,于4月17日至5月12日在纽约总部举行。世界17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围绕这个条约是否延长、怎样延长的问题展开了一番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成为世人议论、关注的焦点。那为什么有些国家可以拥有核武器,而有些国家却不能发展核武器呢? 1958年,无核武器国家爱尔兰在联合国率先提出“不扩散核武器”议案,要求核武器国家不要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1962年,防止核扩散问题被列入18国裁军议程。1968年美苏向联合国提交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即NPT)的文案并于当年6月获得通过,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为25年。1995年4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该条约无限期延长。目前除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古巴 4个国家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已签署了该条约。 NPT的通过为核不扩散的国际体制奠定了基石,一方面禁止核武器  相似文献   

3.
防止核武器扩散是当今国际社会以条约形式约束各国的国际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基础和广泛的国际影响。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条约主要有两个。一是1970年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它是国际社会核不扩散机制的国际法依据,是参加国最多的国际裁军协定。该协定是由英、美、苏等59  相似文献   

4.
国际要闻 ●5月11日,以色列重申,在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生存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它不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5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对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和延期大会11日同意该条约无限期延长表示欢迎,认为这一结果符合所有缔约国的利益,有助于加强国际防扩散体制,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同日报载,经过为期60天的例行审查,联合国安理会12日作出决定,继续维持对伊拉克的制裁。 ●5月17日,法国当选总统希拉克与离任总统密特朗于11时在总统府爱丽舍宫正式交接了权力。随后,宪法委员会主席迪马宣布了5月7日投票的结果,希拉克正式接任共和国总统职务。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0,(11)
<正>《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试  相似文献   

6.
徐来 《党建文汇》2002,(10):18-18
核武器自问世以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就为控制它而努力。先后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核不扩散条约》、《中导条约》等数十个有关核军备控制的文件。长期以来,这些条约基本上得到了遵守,从而保持了世界在核威胁下的数十年平静。特别是建立了拉美、南太平洋和南极洲三个无核区。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从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双方对检查的对象和结果意见不一致;1993年3月12日,朝鲜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又紧张起来。1994年10月21日,朝美两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同年12月12日,朝鲜政府宣布,朝鲜决定解除对核计划的冻结,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朝鲜核问题再起波澜。2003年1月10日,朝鲜再次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为了挽救日益恶化的朝鲜半岛核问题,从2003年夏天开始,…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1972年与苏联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简称《反导条约》)。说是退出,实际是单方面撕毁条约。此决定一经宣布,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这意味着维护了世界30年和平的《反导条约》已成为一纸空文,意味着世界又将重新回到无序而危险的核竞争时代,意味着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和不扩散机制面临崩溃的危险。 美国总统布什为美国执意退出《反导条约》给出了三个理由:抵制“无赖国家”;防范恐怖主义;抛弃“冷战的最后遗物”。同时,他  相似文献   

9.
石平 《河北党风》2003,(8):52-55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人类拥有核武器已有近60年的历史。核武器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能量的开发和利用出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但从此人类社会也被笼罩在核战争的阴云之下。制止核战争,消除核威胁,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关注的焦点,其基本机制就是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核查机制及建立互信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使僵持近3个月的朝鲜核问题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 朝鲜核问题一波三折 朝鲜半岛核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朝美核争端由来已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凭借其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朝鲜则宣布无意和无力开发核武器,从而爆发了第一次核危机。朝美经过一年半的艰苦谈判,于1994年10月签订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解决了核争端。 这项协议的内容,一是美国承诺牵头组建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为朝鲜建造总装机容量为2000兆瓦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核扩散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美国强大的“倒萨”攻势下,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阔别4年之后重返巴格达。与此同时,美国在海湾地区调兵遣将,磨刀霍霍,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正当伊拉克武器核查悬而未决之时,朝鲜那边冷不丁传出消息,先是承认自己有“秘密核武器计划”,进而宣布重新启动核设施,接着又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此作为对美国遏朝政策的回答。这两桩事情,彼此关联,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1962年,根据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和中国即将拥有核武器的形势,肯尼迪政府初步确立了与苏联进行谈判来分化中苏同盟并阻止中国核力量发展的政策。从1962年至1963年,肯尼迪政府不断采取外交主动,先后就核禁试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与苏联进行了日内瓦谈判和美苏英三方会谈,并最终促成了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作为"选择性迁就"式楔子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肯尼迪政府与苏联有关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以及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苏之间既有的分歧和争论,加速了中苏同盟关系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国际1月5日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已导致至少20人丧生(其中有2名中国人),70余人受伤(其中有6名中国人),其中10人伤势严重。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已宣布对这两起爆炸事件负责。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美国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务已经在伊拉克国内活动数日,为美国可能对伊发动的战争铺路。1月10日朝鲜政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朴吉渊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任何针对朝鲜的制裁决定都将被视为对朝宣战”。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又签署命令,向海湾地区增派将近3.5万名美军士…  相似文献   

14.
薛琳 《党课》2011,(11):86-89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一个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一个防止核武器扩散、保障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多边监督机构,多年来为推动核能技术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64年和1967年,中国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1988年,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中子弹的试爆。到1996年7月29日为止,中国为了改进核武器的技术和批量生产等需要,共进行了45次核试爆。之后,中国政府暂停了核试验,并且宣布加入俄美签署的《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相关专家推测,中国已能通过电脑模拟相关核反应过程来取代传统的核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祭。120年前,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以指点江山的外交大手笔打开中日关系大门,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后经两国政府多次磋商谈判,1978年8月12日中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对日本的首次正式友好访问,此举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也被舆论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之旅。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为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和战略优势,以便独霸世界,一年来在核裁军问题上不断倒退。1999年初,决定大力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并伙同一些国家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要求修改美国和前苏联1972年5月26日签订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10月13日,美国参议院又否决了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议案。以立法形式否决核禁试条约,美国是第一家,树立了一个极坏的典范。美国的这些举措,将破坏全球的战略平衡与稳定,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反导条约》是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1972年5月26日,美国和前苏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这一条约签订的作用和坚决捍卫新中国权益的历史贡献,并对条约的副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终于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建立欧洲联盟。1992年2月,欧共体各国签署《马约》。1993年,12个成员国先后以议会表决或全民公决的方式批准了欧洲联盟条约。条约规定,欧盟成员国将逐步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统一,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进行司法和警务合作。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欧洲共同体过渡到欧洲联盟,即标志着欧洲联盟的诞生。欧盟中的15个成员均是世界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欧盟的产生是欧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