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某的行为应定盗窃罪贾宪廷读了《人民检察》1998年第5期刊登的讨论案例后,经过对该案例的认真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张某的行为应以盗窃罪定性处罚。一、张某的行为不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根据民法理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  相似文献   

2.
提取捡拾存折的存款构成侵占罪●缪军看了《人民检察》第5期刊登的《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一文,笔者认为张某的行为既不是不当得利,也不构成盗窃罪,而应定侵占罪。首先,张某的行为不属于民法意义上的不当得利。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  相似文献   

3.
张某行为定性之我见梅岭张某行为定性之我见《人民检察》今年第5期刊登了周玉国同志撰写的《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一文,读后有些初浅的看法,现阐述如下,以与同行探讨。一、认定张某的行为是不当得利显然不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之规定,不...  相似文献   

4.
张某的行为应定侵占罪●王昱·案例讨论·ANLITAOLUNA《人民检察》今年第五期登载的《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一文,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张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其理由如下:第一,张某的行为不属不当得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没...  相似文献   

5.
《人民检察》今年第5期案例讨论栏目中刊登了一则案例,文中列述了三种不同定性意见。笔者认为这三种意见均有失偏颇,从案例总体上分析,张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民事违法行为中的非法侵占性质,属侵权行为,但未嬗变为犯罪行为,更不能归结为不当得利。首先应弄清张某捡拾的...  相似文献   

6.
不是犯罪是不当得利●马国龙1998年第5期《人民检察》刊登的“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一案,笔者认为颇具特殊性,有必要与同仁讨论一番。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此罪还是彼罪?文中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即其行为属...  相似文献   

7.
《人民检察》第5期刊登了《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一文后,引起了热烈讨论。讨论中,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大致有下述三种不同主张:一说构成侵占罪;二说构成盗窃罪;三说属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上述三种观点归纳起来,既存在罪...  相似文献   

8.
《人民检察》今年第5期登载的《捡拾他人办公桌下的存折并提款的行为如何定性》的案例,之所以出现争议,笔者认为是因为对案件中“存折”应如何认定以及对张某在他人办公室抬得存折之行为是否具“秘密性”的界定发生歧义所致。支撑本案第一种观点即不当得利的依据是,案中“存折”应为遗失物而非遗忘物。遗失物是指失主丢失的财物,一般而言,离开失主的时间较长,失主多不能记住丢于何处,拾得者不知也很难找到失主。本案中,郑某(存折所有人)在行为人张某捡拾存折的“当天下午”就问其是否见到她丢失的存折,存折离开失主的时间并不算…  相似文献   

9.
物权行为理论主张无因性原则,即当原因行为被撤销时,所有权仍发生转移,原所有权人不得以所有权为基础行使请求权,而只能向相对人提出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物权行为理论对不当得利制度是否产生影响及产生什么影响,对此一直存有争论。有学者认为,不管是否承认物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案的关键在于如何判定张某的每一个行为的性质,才能正确对张某定罪量刑。先应分清张某毒猪的行为是投毒行为还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本案中张某有针对性地将他人生猪注射农药致其死亡的行为,并不存在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或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可见张某逐个毒猪行为并不构成投毒罪,而仅是毁坏他人财产的方法,张某毒死他人生猪数头,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张某收购、销售有毒生猪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不是毒猪行为的延续。当猪发生死亡肘,张某的毒猪这一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已实施完毕。其收购、销售有毒生猪的行…  相似文献   

11.
不当得利中不当利益之我见秦伟,李祥琨不当得利制度源于罗马法,开始只是作为某种诉权加以规定,其涵义是只要行为人的行为本身没有缺陷,不论是否存在给付原因,均可取得财产所有权。但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只有在受损人不能依己之所有权请求返还时,才能够行使。至18...  相似文献   

12.
《律师世界》1993年第10期刊登《是诈骗罪,还是不当得利?》一文,该大作者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此案不是不当得利.应定诈骗罪。现将理由分述如下:一、本案不属于不当得利问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茶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使他人受损害而获得利益。不当得利具有三个法律特征:第一。不当得利的取得是由于受害人和第三人造成的;第二.不当得利入并不是实施积极的行为而获得利益;第三,虽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损失,但其损失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在本案中,某商场售货员乙忘了收提货发票.是…  相似文献   

13.
不当得利及相关刑事犯罪之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不当得利及相关刑事犯罪进行界定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民法通则》明确对不当得利予以规定,刑法也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相应犯罪构成要件即构成犯罪,故而在此意义上对民事上的不当得利与相关刑事犯罪的认定似不应成为问题。但是由于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往往出现将民事上简单的不当得利案件定性为刑事犯罪案件或将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简单地按不当得利案件处理的情况。本文拟针对不同的案件情况对民事上的不当得利与刑事上相关的侵占罪、职务侵…  相似文献   

14.
白峻 《人民司法》2012,(8):34-37
【裁判要旨】因涉外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运费支付产生的纠纷,若原告以不当得利起诉,人民法院应依据当事人主张的民事关系性质将涉外案件定性(识别)为不当得利纠纷,从而援引相应的管辖权规则和冲突规范。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涉外不当得利的准据法适用规则,融合了意思自治原则、共同属人法原则及行为发生地原则,审判实务中,"不当得利发生地法律"可理解为"不当得利起因行为发生地法律"。航次租船合同中的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不应就返还不当得利承担法定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对屠户张某应适用数罪并罚。一、张某的行为中存在两个不同的犯罪故意。首先,屠户张某为达到低价收购生猪的目的,采取了偷偷给他人生猪注射农药的手段,使生猪非正常死亡,为其低价收购制造了条件,主观上具备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罪的直接故意,其次,为获取高额利润,张某低价收购被其毒死的猪后,又高价售出,具备诈骗他人钱物的故意。二、张某的行为客观上触犯了两个不同的罪名。张某实施犯罪的一系列行为,形式上看先后互相联系,如同一个行为,实质上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行为,在行为的第一阶段,张某采取的措施是给他人生猪注…  相似文献   

16.
1989年第5期《人民司法》刊载了署名陶积根的《是诈骗还是不当得利》一文(以下简称《陶文》),认为王甲等人的行为属不当得利,不应对其适用刑法。在此,提出我们的意见与陶积根同志商榷。 一、王甲等人的行为不是不当得利 王甲等人在获取162万元巨款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与不当得利中受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性质不同。在不  相似文献   

17.
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我国民法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属于请求权形成规范,将无法律上原因的证明责任分配给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人,这是不当得利诉讼中无法律上原因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准则。但应将不当得利细化进行具体分析。不当得利分为给付型的不当得利和非给付型的不当得利,在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中,非因请求人行为导致的不当得利,应当由被请求人证明其获益存在法律上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ATM机上多取款这个案例中,有人认为本案当事人构成不当得利,也有人认为他构成民法上的侵权行为,而非不当得利。本文认为当事人在第一次从自动取款机上取钱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而后面的所有取钱行为则构成民法上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第8期“请您当律师”栏目中刊登的《屠户导演的悲剧》一文中的案情分析,我认为屠户张某实施的行为,是两种犯罪行为,应该分开进行分析。首先看张某用农药注射的方法,致使他人生猪死亡的行为。从案情看,张某实施这一行为是有预谋的,是出于故意实施的行为。有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投毒罪,但我认为张某的行为并不完全符合投毒罪的法律要件。投毒罪的行为对象应该是不特定的主体,并有对公共利益产生危害的危险,而本案中,虽然造成了四十多头生猪的死亡,但并非一次死亡,而是几次行为的后果,而每一次行为的对象都是确定的。从行…  相似文献   

20.
物权行为理论与不当得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鹏 《现代法学》2003,25(3):113-118
物权行为理论将出卖人的所有权请求权转化为不当得利请求权 ,无可争议地损害了出卖人利益 ,牺牲交易公正。同时 ,该理论不当扩大了不当得利的范围 ,不承认该理论 ,并不影响不当得利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