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2.
天安门史话     
郗志群  王新迎 《前线》2012,(10):60-62
2012年5月,在京演出的大型情景音舞诗商剧《天安门》,以天安门这一独有的城市精神地标为历史和文化索引,将北京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以城市群像方式浓缩在80分钟的表演中。看过此剧,心中的“天安门情结”越发浓重,促使我们去详细回顾了一番天安门的历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3周年,就权且以此文表达我们的喜庆之情。  相似文献   

3.
“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逝世,罗瑞卿不顾一切地赶回北京。9月18日,虽然没有任何人通知,罗瑞卿坚决要求去参加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为毛主席举行的追悼会。有关方面终于同意了。但只给罗瑞卿、谭政、陈再道3个人派一辆车。3个军委顾问,就这种待遇?。陈再道气愤地说:罗瑞卿一人就得一台车,他,轮椅,还有推轮椅的。我们三个人怎么去?谭政为难地说,要是没有车,我就不去了。罗瑞卿立即说,不去怎么行?没有车,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经过斗争,有关方面终于给他们增派了一辆车。…  相似文献   

4.
解放初我从南方的一座小城来到北京。那时,我还是一个满头青丝的年轻人,如今却已年近古稀。在这近四十个春秋的岁月里,作为写诗的人我一直在为北京歌唱,北京也始终是我心中的诗。记得当年,我第一次站立在天安门前,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曾激动得热泪盈眶。面对着天安门,面对着那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屈辱、苦难和斗争,从封建王朝的宫廷广场转  相似文献   

5.
一 我与杨尚昆叔叔接触不多,但短短的几次见面,使我终身难忘。第一次见他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时继母张越霞依靠组织,把我们几个流落在各地的孩子找了回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团圆了,但没有了父母,全靠继母照顾。她在“四八”烈士祭奠大会上致悼词时曾对父亲承诺说,要担负起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继母在假日常带我们到与她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走。到她的难友家去得较多,还去在延安一起工作过的人家中。一天,她带着我们四个孩子去看望杨尚昆叔叔。我和吉玛未见过杨叔叔,但他见到我们来很高兴,问我们多大了,上学了没有。当时,我刚从老家来到北京,对他一点儿都不了解。  相似文献   

6.
凝视父亲     
郭克秀 《党课》2010,(24):83-84
周末回家的时候,父亲感冒了,不停地咳嗽,人也清瘦了很多。看到我们回桌,父亲的脸上笑容绽放,不停地逗孩子开心。虽然有时会转过身去咳嗽一阵,即便吃下一大把药片,依然咳得很厉害。但父亲转过脸来的时候,依然是笑容满面,我看得出父亲掩藏在笑容后面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马恭志 《学习导报》2012,(24):28-28
11月7日清晨6时,我与张国庆等9位湖南省基层代表从驻地宾馆出发,相约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国庆代表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到北京天安门看升旗,太有意义了。”张国庆一倡议,我与石雪晖、兰朝红、付玲、余锦柱、龙四清、田金珍、叶钦等代表马上响应。  相似文献   

8.
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伴随着旭日的第一道霞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今天,这个周而复始的固定程式,成为国家的象征,更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一道圣洁绚丽的风景。但对于五星红旗诞生的始末,却不是所有人都了解。2008年12月21日,时值冬至,是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我们走进了亲历五星红旗诞生过程的彭光涵老人的家门,一起去回忆那段不寻常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鲁晓阳 《党史博览》2011,(12):39-41
2010年5月的郑州春意盎然,我休假回到父母的身边。父亲鲁亚夫提出想去农村走一走,起初大家都劝,80多岁高龄了,体衰有病,医生也嘱咐要在家休养。但父亲的意愿我们是争不过的。这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我们兄妹陪父母驱车来到郑郊农村,看过庄户,走上田埂,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父亲高兴起来,对母亲说:“看这灌浆成熟的长势,又是个好收成啊!”蓦然,父亲的语气变得和缓:“邓老若在,也看看这新农村,该多好啊!今年的12月10日,就是老人家去世38周年。”我们兄妹终于明白了,年迈的父亲魂牵梦萦思邓老。  相似文献   

10.
远行的父亲     
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在这些日子里,总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感觉占据着我的心,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跟父亲去河滩浇地是很有趣的事情。父亲在邻村教书,总是星期天晚上回来,然后匆匆地去浇自留地,我就缠着跟他去。这时候母亲总是沉下脸说:“疯丫头,白天在河滩玩得还不够吗?”父亲不管这些,拉着我就走。我提着纸糊的小灯笼,父亲扛着铁锹,铁锹上搭一件破棉袄。我们过了小桥,沿着河滩的大路走。路两边是小渠,专为浇地开凿的。月光温柔而清澈。小渠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远处稻田里的蛙声一阵紧一阵慢地随风飘荡,庄稼地里不时传来鸟叫虫鸣的声音。父亲在小渠边豁开一个口子,一股白花花的水像蛇一样蜿蜒着顺着水沟缓缓地流动。…  相似文献   

12.
贺捷生 《学习导报》2011,(18):51-52
这是解放初期的事了。那时,父亲和母亲刚把我从湘西找回来,放在身边上学。沐浴着新中国灿烂的阳光,我和所有的人一样,感到天是那样的蓝,水是那样的清,走在路上都想放声歌唱。虽然我不再是个黄毛丫头了,但由于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致使自己在性格上多少有些封闭,在人们的面前话不多;又由于我身体弱小,即使到了豆蔻花开的年龄,身体也没有完全长开,脸色也不似同龄少女那么红润。许多跟随父亲贺龙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叔叔阿姨,看见我那个样子,很是心疼,总是情不自禁地把我搂在怀里,希望把我从过去的寒冷中温暖过来。  相似文献   

13.
毛毛 《求贤》2008,(2):48-48
在女儿刚升高三的时候.我们一家去了美国。短短三个多月,我就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  相似文献   

14.
黄新 《党史博览》2008,(9):23-26
夜空中电闪雷鸣,狂风裹挟着雨点不断敲击着玻璃咚咚作响。我默默地站在窗前,没有丝毫睡意,因为有一件事在揪着我的心。从北京匆匆赶到济南是要参加一个追思先烈的祭扫活动,这位烈士1926年参加革命,是个老布尔什维克,与我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他就是我的父亲——黄祖炎烈士。2008年5月10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16.
我的入党路     
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曾经递交过3次入党申请书,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入党。当兵离家的前一夜,父亲捧着一个红布包来到我的房间,当时我还在猜想是不是给我钱。但当父亲打开布包的时候,我仔细一看,红皮本上赫然印着"中国共产党章程"几个大字。父亲严肃地对我说:"海娃,明天你就要去部队了,这是好事。我们杨家总算出了一个当兵的。在部队你要  相似文献   

17.
姚强 《广东党史》2003,(1):39-42
我的父亲姚继鸣是老北京人,也是一位老革命者,1901年(清光绪26年),出生在北京城南姚家坟村。我的曾祖父曾在朝廷做过官,到我爷爷时家业衰败。但还拿着朝廷的俸禄,每月三两银子,每年四石大米。还有十几亩地,十几间房子,生活还能过得去。父亲十几岁时,也就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钱粮随之取消。打那时起,便靠典当土地为生。到父亲十四、五岁时,家里便一无所有。自幼过着坎坷生活的父亲,总有一股追求新鲜事物的激情。国民政府成立后,明令废除女人缠足,男人剪掉辫子。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率先把…  相似文献   

18.
父亲生前写给我的信本来就不多,有的还在十年动乱中散失了,然而有两封信我却一直珍藏着。这两封信都是他老人家在“文化大革命”身处逆境时写给我的。一封于1970年寄自南昌,另一封于1973年寄自北京。那还要从1966年6月说起。那时我刚刚高中毕业,对于来势...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王达夫,乳名王丙娃,1918年2月出生在四川渠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全家人就靠我爷爷给地主打工来维持一家人半饥半饱的生活。家里穷得连草鞋都买不起,父亲经常打赤脚板。家里只有一床破被子,晚上睡觉时人多不够盖,父亲只得去柴草棚,把草扒开一个洞,钻进去睡觉。父亲4岁时,爷爷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人世。家里没钱买棺材。只好找了一领破席下葬。  相似文献   

20.
天安门广场     
1949年十月一日,从北京天安门门楼上发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门楼前面的广场上欢呼声响彻云霄。从那时候起,十年来,六亿颗跳动着的心就象一颗心一样向往着天安门。在五颗灿烂的金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