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法学界,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一直是争论多年的难点。反对者反对的观点之一,就是精神损害赔偿会导致对刑事被告人双重处罚。本文从双重处罚的理论本义出发,分析阐述精神损害赔偿与刑罚的并用,仅仅是一种民事与刑事责任的竞合情形,并不构成双重处罚。被害人的民事请求权不能因被害人的刑事责任而受限,精神损害赔偿有其独立的法律价值,不应受到刑事程序的排斥。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认为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只能发生在侵权责任中,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值得质疑。本文旨在探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赔偿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法学杂志》2021,(6):128-140
  相似文献   

4.
传统理论认为精神损害只能通过侵权责任获得救济,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侵权法范畴,不能扩展到违约责任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国外许多国家、国际性立法文件均肯定了在特定情形下对违约行为所致精神损害的赔偿,然而我国立法却没有明确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其内容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且在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也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我国民法通则和有关司法解释却允许受害人对民事侵权行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上述部门法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从应然的角度来说,法学界对附带民事诉讼中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存在否定说、肯定说和折中说三种意见。本文对上述三种意见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将其纳入动态的法制化进程中作了一个模式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在传统的理论上被认为是侵权损害赔偿与违约损害赔偿的重要区别。另外,由于我国合同法确立了责任竞合的有关规则,在司法解释中又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提起要以侵权为由提出,因此反对以违约为由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声音依然很强大。但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得到了突破,这表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是符合司法实践的,有其现实必要性;另外,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也是有其存在的理论空间的。因此,应当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在理论上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侵权行为法上的专门问题,与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问题关系不大。尽管我国合同法确立了责任竞合的有关规则,然而该规则并非万能,它无法解决仅仅因为违约但不侵权导致的精神损害后果的赔偿问题。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持反对意见者所提出的种种理由虽然值得重视,但均不足以成为立法政策上拒绝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真正法理依据。现实生活与司法实践迫切期待打破违约责任中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理论神话,在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与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比较法与历史分析法的方法,指出造成违约责任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合同法的许多制度受到旧法的影响,历史的惯性使得人们无视它存在的现实基础。随着现代各国合同义务的扩张,合同责任的基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承认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才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变迁对法律的新诉求。此外,本文对反对违约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意见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立法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中均已确立并日渐完善,然而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却仍然没有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为了实现法制统一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更好地维护刑事被害人的利益,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制度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一些关于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以期丰富理论、促成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中应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学界争议的问题。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规定。本文认为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有精神赔偿的理由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建议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在《刑事诉讼法》中确定下来,明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规范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刚刚施行,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事侵权专门法的诞生。其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尤为引人注目。但该规定过于原则,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良好实施仍有待于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  相似文献   

13.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大多限于民事领域,而刑事犯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常被忽略,司法实践中仅从公法角度对犯罪人进行惩罚来抚慰被害人远远是不够的,应建立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对于民事侵权的保障,不仅规定物质损害赔偿,而且已经通过立法制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来完善对受害人的救济,而在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仍然没有将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法定赔偿种类之一。民法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中存在矛盾的表述。本文认为应当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现状,论证这种制度纳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另外本文同时阐释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社会的现实意义,探讨适用该制度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自在我国初现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一方面是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有逐渐扩宽的趋势;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诉讼泛滥和虚假诉讼而对精神损害施加各种限制。但因噎废食不是解决之道,在我国现有的精神损害制度的基础上寻求制度的完善和范围的拓延,方能更好的维权。  相似文献   

16.
17.
刘博 《法制与社会》2010,(27):275-27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中的一项空白,只有加强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精神层面上的的抚慰,才更能体现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刑事诉讼更加完善、合理,切实全面保障受害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违约所发生的精神损害能否获得赔偿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有所争议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断然否定违约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其理论基础和所持理由还缺乏充分的论证,应该在有所限制的前提下,肯定违约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的合理性。本文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对违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做出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9.
吴菲 《法制与社会》2014,(11):292-293
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体现了我国行政法制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但该法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责任追偿程序也不完善,直接影响到该制度的运行效果。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完善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被害人之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青 《政治与法律》2004,12(5):119-124
分析实证表明,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现行程序法语焉不详、空间有限,而相关司法解释更是拘泥于法条文义的所谓客观解释而完全阻碍了刑事被害人通过刑事程序和民事程序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救济渠道;基于权利推定原则和体系化的解释方法,精神损害赔偿应属于刑事被害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应以"恢复性司法"的刑事政策对刑事法制实施创新,以便刑民兼容、责任追究与权利救济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