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中国”原则在发展中法关系中的灵活运用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也是唯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不首先宣布同台湾断交的国家。 1963年10月,受重新上台执政的戴高乐将军的委派,法国前总理富尔第二次来华访问,就两国建交进行正式会谈。 在富尔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双方争执最大的仍是台湾问题。对于法国来说它毕竟是个老牌的殖民大国,要它放弃执行多年的外交政策是困难的。果然,富尔  相似文献   

2.
中法建交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高乐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中国 1963年,深秋的北京,天高云淡。 10月22日下午,首都机场,一架大型专用客机徐徐降落,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携其夫人微笑着从机舱走出。 早已在机场等候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全国政协副主席包尔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及外交部西欧司司长谢黎等有关方面负责人迎上前去,同客人热烈握手。  相似文献   

3.
48年前,雷锋同志因公牺牲生,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出来。北京一家杂志社打算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1963年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译东看信后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  相似文献   

4.
说起来已经是八九年前的事了。1990年10月17日这一天,一封特殊的信函转交到我的手中。信封右下端“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缄”几个字使我兴奋不已,难道寻找高君宇病案的事情又有了新线索,还是……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信。一封极具公文口吻的信函在我看来却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5.
资料摘编     
《求实》1981,(1)
“中国共产党”一词,最早出现在1920年秋蔡和森同志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在8月13日的信中提出“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必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在9月10日信中坚决主张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笔者日前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查阅朱家骅档案时,发现了若干封朱家骅与在四川江津聊度晚年的陈独秀的往来信函,全是为在经济上接济陈独秀的事,朱的去信多,陈的回信只有1封,并牵涉到国民党的一位重要  相似文献   

7.
(1949年1月18日—3月31日)1949年1月18日召集范离①等谈到平勘察驻地问题,范定明日出发,托他带给伯钊②一信,因交通不便,这是钊去平郊后的第二信。苏部长③定21日随章汉夫④等去津转平,约他谈了几个问题。1月23日北平的解决方式,表示一种曲折的道路,它将为将来之京沪等地开辟一个例子。美联社也说:“北平协议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这种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过去我是不了解的,不理解的,没有毛主席的领导,这种合乎于国情而又使革命加速胜利的办法,是难于想象的。在今天政治生活的内容,实在太丰富,太…  相似文献   

8.
东方愚 《廉政瞭望》2013,(18):54-55
8月7日,曾被称为“中国民营航空第一人”、“湖北首富”的兰世立出狱。3年前,他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服刑期间,他咆哮“不能把民企当成猪一样养肥了就杀掉”,甚至从狱中传出一封“绝笔信”。  相似文献   

9.
《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3辑刊登了《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1929年12月31日),同时编者写有“信由何地寄往何地,尚待考证”、“‘张同志’,未详,尚待考证”两个脚注。笔者试对以上两个问题、何叔衡为什么要给董必武写信及信的内容作以下考证。何叔衡1929年12月26日给董必武写信,是缘于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两次听了张国焘关于建党初期情况的讲课后而写的(一)1929年,何叔衡和张国焘都在莫斯科。《中共党史简明词典》有关“何叔衡”词条中的说明是:“(他)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①(另《中国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俞秀松烈士的牺牲时间,在一些党史著述和工具书中都记载为1938年。1991年10月29日,苏联驻沪领事馆致信俞秀松烈士的夫人安志洁老人,对她多次要求查询俞秀松情况的信函给予答复。信中答复说,俞秀松是1939年2月21日牺牲的。信中说:“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通知我国外交部,俞秀松(其他名字,WANG SHOUCHENG,WARIMANANOY RUBEN ARSENTYEVITCH,YU RENG,  相似文献   

11.
1955年7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的两份信函,分别摆在江西军区、江西省委组织部领导的案头。这两份信函是为一位叫王炳初的老同志作证明。给江西军区党委的信是这样的:江西军区党委:来信询问王炳初同志情况兹复如下:王炳初同志情况我确实知道,在部队工作时表现很好,部队中原突围时他身负重伤,不易行动,他个人仍愿跟随部队,经我们说服把他留在老百姓家里的,他所述脱离部队的情况是事实。廖明同志现在新疆,可由新疆军区政治部转。此致敬礼王震七月十日另一封是写给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的:江西省委组织部:你部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二…  相似文献   

12.
柳栋 《党建文汇》2014,(5):54-54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手书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公开发表。这幅题词震惊了中国书坛,令无数人赞叹。由此.他“非行非草”的书法又一次被世人广泛认知.进而被加冕为“毛体”。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王锦慧  李明 《党建》2011,(11):49-51
他是共产党员,也是一位从事高危职业的“蜘蛛人”。他要对手下十几名弟兄的生命负责。他的足迹遍布北京神舟大厦、富尔大厦、腾达大厦、中国大饭店、长城饭店、赛特饭店……  相似文献   

14.
“信”的思想起源很早。“信”字最早见于《尚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妾汝,尔无不信,联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擎戮汝,阁有枚赦。”这是汤王伐桀的誓师词,汤王让大家尽力帮助他,并会因此得到赏赐,而且让大家相信他,  相似文献   

15.
古时有“人穷志短,为富不仁”之说;时下有“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之虞,说的都是一种人穷人富时的道德操守。人穷是否志短?人富是否就要变坏?我看并不尽然。从古至今,许多人恪守“穷不忘操,富不忘道”的古训。他们在贫穷之时,不坠青云之志,怀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奋力拼搏;发财致富以后,又“富不忘道”,不仅不坑人骗人,而且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且不说古代的单雄信、柴进这些财主如何助人,就说近代的陈嘉庚先生。他少年时家境贫寒,17岁就飘洋过海,外出经商,艰苦奋斗,惨淡经营,后来成了南洋巨富。1919年秋回国,一心在家乡办学,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女师……。在世界经济危机时,英国垄断集团故意为难他,不让他办学,他愤然地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了自己的资产,把学校坚持办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人人都想致富,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没意思,但中国曾有过“想富不让富”的历史,中国人有“富了怕露富”的心理,尤其是中国农民,在致富路上举步维艰。中国农民人人都想富,想由小富奔大富。那么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民是怎么致富的?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民其责任在谁呢? 首先必须认识到,在致富的路上,农民自己是致富的主体。正如农民许殿山说:“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头,不挣钱,怨自己!” 许殿山和中国其他农民一样,在致富道路上有过心理障碍,但是他现在觉醒了。他是梨树县胜利乡顺城堡村的农民,3年前,他到梨树县的霍家店去探亲,看到那里过去和自己一样穷的农民因养猪发了财,回来便学着干了起来。第一年出栏了20头猪,挣了2000多元钱,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3年出栏生猪250头,存栏37头,  相似文献   

17.
正1961年,尤其是在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苏双方经济、科技、技术合作部分恢复。真正执行了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期间,中苏两党达成的关于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1960年苏联政府撤销同中国签订的合同及合作项目,1961年苏方决定向一些尚未建成的项目补足设备。2月27日,刘少奇接见苏联大使契尔沃年科,契尔沃年科交来赫鲁晓夫给毛主席的信。信中表示,苏联愿意借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蔗  相似文献   

18.
黄洋 《党史文苑》2010,(8):35-36
今年是孔原同志逝世20周年,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一年前征集到的一封孔原书写的信函资料。那是2009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在湖北省档案馆查阅到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上海市总工会秘书孔原1928年1月23日致中共中央的信。信的内容是请求查清萍乡存于湖北省委数千元款项之下落问题。该信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63年3月5日。《人民B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的3月5B被确立为“学雷锋日”。雷锋这个名字.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精神。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胡世厚 《党史博览》2011,(11):23-24
近日.我在整理图书资料的时候,在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一张携带粮票的通行证复印件。这张通行证是1963年1月由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出的,上书“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1963年1月10日”,并加盖红色大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