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情     
《南风窗》2014,(18):17-17
“冰桶挑战”变质了吗?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美国“ALS冰桶挑战赛”的几项要求:第一是上传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第二是指名挑战其他3个人,第三是被指名的人要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最后一项才是——不接受挑战的人要为“渐冻症”患者捐出100美元。  相似文献   

2.
杨萍 《工会博览》2003,(18):70-70
咸菜和稀粥,陪我度过漫长的童年。我对稀粥没有好感,但对咸菜却一往情深,因为咸菜让我想起母亲。 我的母亲是种菜能手。母亲种的菜里,有一种叫头  相似文献   

3.
母亲     
王少宏 《工会博览》2006,(12):38-38
我的母亲很平凡,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生都在辛勤地操持着家,为丈夫、为儿女默默地忙碌着。母亲是十五岁嫁到我们王家的,十七岁生了我大哥,后来又先后生育了八个孩子,但只活了我们兄妹六个。记得生小弟的时候正是秋季,农活特别忙,母亲挺着大肚子忙完了一天的农活,晚上回来还要操  相似文献   

4.
有所敬畏     
余远环 《法制博览》2010,(10):44-44
母亲到一佛寺拜佛去,路过一座山神庙,就拐了进去烧了三炷香拜了拜。出来后,姐姐问母亲:我们去拜佛,您为何进了山神庙?母亲答:神也是佛,佛也是神。在母亲眼里,只要坐在寺庙观里的,都是神佛,都要拜。这就是敬畏。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风范     
肖桂萍 《工会博览》2003,(18):18-19
母亲年轻时骨髓有病、吃药落下后遗症——脚脖子软,没有劲,走路慢,经常摔跤。母亲却拖着不太灵便的双脚,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直到我们成家立业,这是一种怎样的母爱付出啊!  相似文献   

6.
正100年风云激荡,几度春秋山河梦。中国共产党从战火中拯救了一个民族,又用无私的爱滋养着这片土地。党啊,我的母亲,你用血泪铸就了炎黄子孙的幸福家园,我们都是你臂弯下被保护的孩子。那时的中国,受封建制度的残害,一穷二白,民智未开,技术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但东亚病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是你让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相似文献   

7.
天涯照相馆     
正我家里有许多老照片,是黑白胶底的那种,每次翻开,那泛黄的厚重感,总会让我想起母亲的"天涯照相馆"。光阴荏苒,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听父亲说,母亲曾当过会计员、售货员、代课老师。后来,父亲利用业余时间教母亲摄影,从构图取景、角度用光,再到像片显影、放大及上光技巧等一系列技术。母亲聪慧,很快就出师了。再到后来,母亲决定"自主经营,自力更生"。于是,择一个春日,  相似文献   

8.
童话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给她丢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我8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那一方窄小的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8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嫁给了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40出头,而继父已近60.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  相似文献   

10.
又近母亲节. 母亲在的时候,从未给她过这个节,母亲没了,又无处去过这个节. 于今想来,幸亏在母亲离世前一年,为母亲过了一次生日.母亲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知道我生日是哪一天吗? 其实就在户口本上写着,但没在意. 人生没在意的又岂止是生日! 整个母亲之存在的意味,母亲在的时候,都没有在意.我现在才彻悟,那是一种无可弥补的深深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发黄的欠条     
我小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美术学院,全家都很高兴,但那两万多元的学费着实让我家犯了难. 一天,母亲把一张发黄的欠条拿出来给我看.欠条是一个叫张红民的人打的,金额是300元,落款日期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忙问:"张红民是谁?"母亲说:"张红民是我们原来的邻居.他养了几百只鸭,一年四季在外放鸭,后来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放鸭去了,就一直没回来."看着那张发黄的欠条,我摇了摇头说:"都20多年了,不知他现在家庭情况怎样,我看这钱难讨回呀."母亲说:"你弟急着等钱用,我还是去试试吧.他在东河镇有个家,我20年前去过一次,还有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母亲来城里小住,非要给我们做春饼。母亲挽起袖子时,我就想到了当年她做春饼的模样来。我的老家在农村,村旁有一处偌大的水湾,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生活和度年月。姊妹几个我最小,母亲总宠着我。小时候做春饼时我想拿块面团玩,母亲就是不让。母亲说:"这年月最珍贵的就是粮食,等以后日子好了,随便你怎么玩都行。"话虽这么说,母亲还是揪下一点点面团给我,等我不玩了,母亲就用它做春饼自己吃,干净的留给我们。为了做春饼,母亲总领着我到野地里挖野菜。野  相似文献   

13.
残酷的慰问     
《南风窗》2016,(4)
正前些日子,正在云南采访时,我一天就接到了家里的3个电话,主题是:赶紧回广西老家探望、慰问堂嫂。早上,先是我母亲来电说,堂嫂病得很严重,全身浮肿,情况危急,让我赶紧回老家探望。说着,电话那头,母亲开始念叨起堂嫂的好,比如帮我们家种甘蔗、插秧、挑水等。似乎堂嫂的生命,即将结束。中午,我哥也来电说,"堂嫂的情况很不好",暗示我速回。晚上,我姐又给我来电说,她和姐夫将连夜从南宁赶回看堂嫂,怕错过了,有遗憾。完了,她不忘补充一句:堂嫂对我们家不错,帮过很多忙。  相似文献   

14.
正记得小时候,母亲不止一次地给我们重复:"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过去过年,说穿新衣、吃好的是一方面,主要是过年的氛围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15.
据《北京青年报》1999年4月30日的报道, 4月20日美国丹佛市发生一起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屠杀案, 19岁的学生朱某因不满母亲的管教,与同学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事发后,得到了该国总统和本地警方的重视,分别派了心理专家介入对案件的审理。 在我们身边也曾发生一起亲生女儿勾结男友及其同伙将一直疼爱她且未曾发生过直接感情冲突的母亲杀死的惨案。古今中外天伦之乐,莫过于母子情深和恋人情浓,这一案件让人震惊之余,又生无限感慨。这起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它又给人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案情简介 少女许丽,19…  相似文献   

16.
艾君 《工会博览》2022,(20):37-40
<正>“她老人家上了年纪,又是伏天,身体常常有毛病,怎么能够来?”这是著名作家丁玲在长篇自传体小说《母亲》里一句话儿。记得作家周立波在散文《夏天的晚上》也曾叙述说:“我想起了我们乡下……伏天冰凉的清澈的山泉。”这些叙述都提到了“伏天”,可见,“伏天儿”在我国气象变化中是一个让人煎熬的时节。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下半年我和老伴在美国探亲期间,儿媳怕我们寂寞,替我们报名参加了为迎接美国最大的中文学校将于年底举行的华夏合唱节而筹建的华夏南部分校合唱团.通过排练、演出和与许许多多华人的接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心,促使我把参加合唱节的前前后后写出来,让广大读者也能从中领略他们对祖国的一片真情.  相似文献   

18.
六六 《法制博览》2010,(18):37-37
早上,母亲在争执中将我吵醒。 下去一看,是一个送快递的。该快递是圆通公司的,每次来态度极恶劣。我家在五楼上,他不肯上楼,回回都是通过对讲机要求我们下去拿。以前家里有保姆,妈妈会让保姆去拿。偶尔家里没保姆,妈妈要求他送上楼,他总是恶狠狠将快件往地上一扔。  相似文献   

19.
张军霞 《法制博览》2011,(16):70-71
母亲节前夕,几个女同事凑在一起,反复讨论要送什么礼物给母亲才好。有的说,要给旅行社打电话,让母亲出去放松一下;有的说,要带母亲出去吃大餐,让她也从厨房里解放一下;而我,打算给母亲添几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20.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8)
城市故事热线五月,母亲节;六月,父亲节……从来不重视西洋节日的父亲母亲们忽然兴奋起来,一件件节日的服装在箱底下翻了出来,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喜悦,那一个星期天早晨,茶楼酒肆座无虚席,到处都是一家大小喜气洋洋的笑声。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城市故事热线”的编辑,说她那从来不懂事的儿子竟然在母亲节的当日放了一张贺卡在母亲的床头,母亲说她的儿子终于长大了,母亲说她什么也不再需要,儿子的爱便是最最珍贵的礼物。在电话里,这位母亲要“城市故事热线”帮她代表所有的母亲,谢谢那位发明了“母亲节”的人。也有一名学生写信给我们,他说他无法在父亲节的当日向父亲说一声节日快乐,因为为了他们几兄弟的学费,年近半百的父亲远去了南国打工。看完他的信,编辑的泪已滴在纸上,我们在这里,代表无数个儿女,向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送上一句迟到的祝福:节日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