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最基层政权机构的农村政治上层建筑——乡镇政府代表着国家在“三农”领域践行政府服务观。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以农促工”时期,“无产阶级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在“三农”领域的践行中带有“工业/城市/市民偏向”的特征。“以工促农、以城支乡”发展战略的出台、农业税的废止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三农”的切实践行提供了现实依据,使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和必然。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需要培育利于乡镇政府服务“三农”的宏观财政环境、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三农”的乡镇机构以及搞好乡镇政府服务“三农”的人力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立公共服务型的乡镇政府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严格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并且履行法律义务的政府。研究依法行政与公共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完善依法行政的建设来促进公共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构建,在新时期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不再是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的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必然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当前,乡镇政府职能仍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在于上级政府对乡镇的政绩考核压力和因财政困难而造成的乡镇自身生存压力。由此,要实现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就应当改变上级政府对乡镇工作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同时,应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消除其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建设型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发展不和谐的问题,日渐陷入困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乡镇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在分析乡镇政府角色理论基础上,我们可以从社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社区治理、农村文化建设等微观视角来探讨重塑乡镇政府角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作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乡镇政府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着力建设“有限,服务,责任,法制”型政府,使乡镇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本文出于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扫除障碍的目的,着重对政府所面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虽然没有“开药方”式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却对政府改革必须面对的各种弊端从根源上做了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怎样实现政府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相契合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期,政府创新的过程即是政府转型的过程。政府转型是当前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必须进一步扩大民众参与,营造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互动关系,构建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新型的政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的收入规模,进而影响到乡镇政府能否有效地承担其责任。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导致了乡镇政府的责任困境。为了摆脱困境,政府在伦理价值选择上采用了一种无为而治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历史上曾经是维系和延续中国传统皇权的无为而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却显得不合时宜。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在制度上要保证农村公共财政足以供给农村政权的正常工作,并能为农村地区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此外,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后,还必须改革公共物品的投入体制和方式,使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并在机制上保证不会反弹。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建立起乡镇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0.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只是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和必要环节,这样的改革是乡镇政府出于财政压力的应急性改革,治标不治本。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各地乡镇政府一定要因地制宜、抓住优势、突出特色,政府职能转变才会成功。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有利于乡镇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村、农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决定政府转型目标的实现。政府权力法定,政府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我国近年行政学界流行的“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论,从法理、管理、哲理等角度看值得商榷。加大改革我国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促使政府政治化权力转为法治化权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政府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2.
一些学者提出我国行政改革应从"划桨型"政府转变成"掌舵型"政府,这些观点承认政府既要决策指导,又要搞好公共服务,自相矛盾。现在各国政府都在履行决策与服务职能,我国国体、政体及其组织领导体制也决定政府既要"掌舵"又要"划桨",只有构建"掌舵"、"划桨"优化的高效政府,才符合国情民心和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却并未在WTO<政府采购协议>上签字,故我们现在还不受该协议的约束.面对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并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迟早之事.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之前,必须认真研究该协议的具体内容,并借鉴和吸收该协议缔约方的成功经验,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党政关系和党的工作机制方面的不规范导致党内权力关系方面和党政关系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破坏了党组织与公共权力机关、人民群众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我们应当通过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以法制来调整党政关系,最终实现党政关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探讨政府选择的一种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结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具体的决策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有效物品的供给问题和公共无效物品的克服问题做出决策。鉴于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产品、政治市场和政治民主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建议,政府改革应向三个方向发展:政治产品的效率——精政府、社会化,政治市场的秩序——立宪制、树规范,政治民主的价值——民主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说”理论,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过程中"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是建设服务型“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为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型“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18.
信用的良性运行对信用主体有内在的规约。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形式之一,要求作为信用主体的政府也必须顺应这一规约。政府的模糊抽象、多维结构、强势地位和不可选择性特征背离了信用主体规约,不能与信用主体规约实现融洽状态。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存,两者虽有矛盾,但在法律领域则意味着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程度的融合,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俨然存在.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法治的民间化障碍"正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巨大阻力.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选择是运用"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是融合异种文化后的创新,为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自党和国家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以来,尽管政府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中政府行为变异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仍广泛存在。于是,构建“好政府”便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加强政府行为的服务性;倡导政府行为的有限性;加强政府行为的法制性;加强政府行为的责任性等途径矫正政府行为,构建“好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