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研究制定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的地方法制发展战略,已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到日程上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地位决定了法制战略研究的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逐步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轨道,正向着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目标前进。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有了很大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6,(4)
如何把上海的法制建设放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搞活和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里来研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怎样建设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法制体系?陈鹏生、蒋迅、曹建明三位同志合写的《上海法制发展战略初探》一文,提出了研讨上海法制发展战略的总体设想,对上海法制预测、法制发展规划等一些带有战略性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我们希望就此展开讨论,欢迎上海法学界和热情关心上海法制建设的同志,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集思广益,撰写稿件。  相似文献   

3.
论内地与澳门特区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地与澳门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性质 关于澳门包括香港与内地司法协助的性质问题,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属于中国内部平等法域之间的区际司法协助①。但也有人认为是基于一国两制产生的、中央法制施行区域与地方特殊法制施行区域之间的司法协助。笔者认为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 法制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我国法制建设的前途和方向,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道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成功地推进改革开放,不仅客观上需要法制的恒定支持,而且其发展趋向和进程,也必然要受到法制模式所影响和制约。所以,法制发展战略应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战略紧相衔接的环节。促使我们认真思考我国法制发展战略问题的,有如下一些重要因素。从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来看,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且是在20世纪至21世纪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厘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5.
北宋法制从一开始就贯彻了中央集权的原则,从地方社会角度看,表现为地方秩序的中央化,其积极结果是实现了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其消极结果是立法上的繁琐和执法上的低效以及地方社会在发展上受到抑制。这一点在当时的川峡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适当空间,也把中央法制从细碎的地方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个问题在传统社会内部几乎是无解的,却是现代公民社会和民主法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法制工作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的立法活动已成为我国立法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但是,对地方政府是否具有立法权这个问题,目前认识还不一致。有的同志把地方政府的立法活动排斥在我国立法体系之外,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地方政府的立法活动在我国现阶段“两条渠道、两个层次”的社会主义立法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是法的一个渊源。本文仅就地方政府的立法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 与西方一些国家的社会演进型法制不同,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的法制建设是一种政府推进型的法制,其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法制目标和实现步骤的战略设计与思考,取决于政府对近期行动计划与长远目标行动的统筹谋划和适时合理推进的结合。如果说,中国法制发展战略问题涉及法制目标、步骤、道路等“走向什么样的法制”和“如何走向法制”的问题,那么,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中国民主法制问题的论述就需要特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旨在结合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对中国法制(法治)发展战略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做一种初步探索。这些问题是:第一,中国民主法制问题的基本框架是如何构成的;第二,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为什么要实施分步推进战略,其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第三,中国民主法制在把既定目标模式转化为一个成功的体制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体制框架可能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刑事法制发展研讨会综述项宏峰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了“中国刑事法制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中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完善的中心议题,共向大会提交了30多篇论文,提出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刑事法制基本原则1...  相似文献   

9.
认真对待中国反思性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两位学者提出了中国反思性法制现代化观点。这种新观点可能受制于一种“新的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西方现代性理论和法律范式转换理论并不能直接嫁接到中国法制现代化理论上。如何在当下中国的反思性法制现代化观点基础上,建构真正具有中国立场和中国品格的自反/反思性法制现代化理论,是需要学界认真对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制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法制发展的必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要求各国法制协调统一。小平同志号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正是与时代发展节奏相适应的客观反映。顺应历史时代,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已成为当今我国法学界的热门课题,亦应作现实、客观、深人的理论研究,对其内涵和外延笔者浅析如下:一、法制现代化不等于法制西方化对法制现代化问题,有一些人的观点认为:它对于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西方法制现代化是主动实现自身法制扩张、发展的过程;而作为非西方国家则是受西方法制的冲击,引…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6,(4)
本文所指的我国法制建设的系统协调,包括由立法、司法、守法组成的法制系统的内部协调,法制系统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体系之间的协调,以及上述二者内容并且融入了时间因素的立体的法制协调。它是法制发展的时向协调、横向协调以及纵向协调的有机结合,展示了我国法制建设系统协调的蓝图。一、我国法制建设的时向协调,是指在研讨、制定和实施法制发展战略时,必须“瞻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卫生法制的发展和完善,卫生法制工作的任务也日益繁重,为了适应行政法制建设的新要求,我局于1991年设置了卫生法规处,卫生法规处从其成立至今,主要坚持这样的指导思想,即一手抓地方卫生立法工作,一手抓卫生法制监督工作,并坚持立法与法制监督并举,以加强本市的卫生法制工作,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归纳起来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着重加强地方卫生立法工作为了使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适应行政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卫生法规处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把  相似文献   

13.
孙琬钟 《中外法学》1990,(4):1-5,10
<正> 地方政府法制工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在宪法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规章并保证其实施),对地方政府分管的各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地方政府法制工作是我国整个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地方政府法制工作的任务地方政府法制工作的任务,主要有:制定行政规章,检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地方政府立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重要作用,是地方政府在立法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本文拟从地方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立法审查和协调工作质量,谈谈其对提高地方政府规章质量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地方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立法审查和协调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发展和振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在适个时期大有可为,中国当前的环境法制指导思想封未来法制建设成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战略机遇期环境资源法律指导思想经历了从探寻到形成的历程,目前基本步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制道路,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代际公平.促进协调发展的环境法制指导思想体系,战略机遇期环境法制指导思想的主要构成与内涵也在日渐充实与完善,对于战略机遇期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与环境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岳分责 《法制与社会》2013,(30):151-151,155
法制促进改革开放,本文指出任何地方的经济状况发展如何,与其是否充分发挥地方法制的能动性有着重要的联系。那么,若想让经济飞速有序的发展,如何发挥地方立法的能动性,这是目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学研究长期以来倾向于总体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视角观察研究法律问题,体现了一种本质主义的立场。作为方法论的地方法制,则强调在处理统一与分散、权力与权利、中央与地方、中心与边缘、法治与法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6组概念的关系中,给予分散、权利、地方、边缘、法制、自下而上等更为积极的关注,从中挖掘法治发展的细节因素。基于这一方法,可以观察到中国40年的法治发展,一直植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逐步形成了公权与私权、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之间分工、合作及博弈关系基础上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这是中国法治发展最显著的成就与最坚实的基础。尽管中央的积极推动对中国法治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决定性的成果几乎都来自于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以及相互竞争的地方国家机关的创造性实践。基于此,中国法治发展的未来,或许同样取决于如何保持和发挥地方层面法治实践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新儒学相对原始儒学而言,是一种既主张使用儒学,又不拘泥于儒学的经义训诂,而主张依据国家社会的需要,利用、改造和发展原始儒学的儒家学说.主要经历过汉、宋明和近现代等几个阶段.汉朝的新儒学开始影响到当时的法制;宋明两朝的新儒学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法制;近现代的新儒学渐离法制.在新儒学与中国法制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新儒家在发展新儒学与法制中有自己的作用;新儒学在法制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大背景;经学是新儒学与法制之间的主要环节等.  相似文献   

19.
刘笃才 《北方法学》2012,6(1):134-138
为了统治超大型国家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结构。地方法制的存在成为国家的必然选择。统一的法律与不同习俗之间的矛盾,是贯穿地方法制历史演变的重要线索。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粗疏而越来越严密,地区性特别法成为主要形式。地方法制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省例的形成便是这种规范化的结果。同时,官府与民间的互动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法制建设是指地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单元,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的规定,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地方法制秩序的工作过程。它的目的在于使地方政权机关的职能和运行程序化,规范化,达到高效与和谐;在于建立一种统一于社会主义法制之中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在保证国家法律在区域内落实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