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按劳动贡献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是生产要素 ,按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分配是客观规律 ,劳动的贡献与收益可通过市场实现。贯彻按劳动贡献分配 ,必须走出按潜在劳动分配、按流动劳动分配和按凝固劳动分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张磊 《理论月刊》2000,(5):10-12
本文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共性的分配方式,它包含着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技术分 配等许多次一级的分配方式,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意味着非劳动要素不能参与收入分配, 价值分配不是价值创造的逻辑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利益主体利益的客观要求,微 观层次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缺陷可以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3.
4.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和客观必然性。但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 ,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为依据,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着重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内在关系、现实依据、对策建议及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应划分为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三大类,按生产要素分配又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六种具体形式,其他分配方式也有按风险分配等多种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包括按劳分配,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是由按劳分配的局限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现所有权经济利益、资源的稀缺性、多种经营方式所决定的。其现实意义是有利于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壮大、拓宽居民和家庭收入来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分配问题的相关论述,深刻分析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所存在的分配标的错置、分配依据混淆以及分配环节缺失的问题,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原生形态的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假象性质,说明要破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假象,就不能停留在事物形式的表面,而必须透过这种表现形式的帷幕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本文同时认为,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质疑凸显了对生产要素所谓“贡献”理解的重要,而如果不是将生产要素的所谓“贡献”理解为其对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创造,而是理解为由于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的投入而对生产资料效能的充分利用和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吸纳以及由此促动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我们倒是有可能消解在生产要素“贡献”问题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企业家是使社会生产进入循环流转状态的推动者,利润不过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的结果。熊彼特与马克思的理论分歧主要有三:一为是否存在剩余价值,二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三为如何看待企业家创新。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价值来源的认识不同,因此对收入分配提出的方案不同,这在个人劳动能力存在差别的情况下既体现了平等,也体现了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企业家的创造精神,承认按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社会前进的大方向应为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如果以按劳动成果分配,就会遇到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困难。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可以和多种分配形式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下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生产要素为资本家垄断占有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要素实现了基本平等占有 ,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不是剥削 ,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更是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要素利用效率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必须指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我们仍应十分注意和防止生产要素占有上的过分悬殊和垄断产生。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分配制度——按劳分配,资本主义以资产阶级生产要素价值论为基础确立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特点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种结合突破了东西方分配制度的对立,是东西方经济理论兼容并蓄的理论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必然触及对财富 ,劳动 ,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的价值判断。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进行了科学论述 ,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 ,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尺度)—决定→“谁”分配多少(分配数量)。分配对象、参与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是否多元化是一个质的判断,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量的判断,决定于生产要素及所有者的贡献大小。因而,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技术创新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所有权和创造使用价值中的贡献不是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按技术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消费品分配原则,完整、科学的认定应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实行的消费品分配原则应是: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主导,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按生产要素分配又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只有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才是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必然选择 ;两者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佩华 《理论月刊》2002,(10):31-32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生产资源,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过程就是市场配置生产资源的过程,离开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能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分配是实现按生产要素的基本手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配置生产资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0.
周敏 《桂海论丛》2004,20(2):44-4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改革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它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