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政治文化潜移默化、经久不衰地对政治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政治发展而言,俄罗斯要想建构真正的民主政治,就必须建构与转型过程相应的民主政治文化。事实上,自俄罗斯独立后开启了全面的制度转型以来,其政治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在叶利钦时期,自由主义的滥觞导致了政治文化的分裂;而在普京执政后,俄罗斯主要运用权威主义整合政治文化,同时也并不否认民主主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具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文化立法值得关注.本文以分析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渊源为逻辑起点,探讨了云南、贵州、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经验.本文以立法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地方立法实际,通过运用解释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经验借鉴,并提出对完善西部地区地方文化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定义性规定,界定了其范围,而且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基本原则和标准。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有行政保护和法律保护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特别权利模式——设立无形文化标志权,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进行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4.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战略资源,在国际上受到与日俱增的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与制度高度.从实践效果上看,不仅有效地起到了保护文化的特质传承,同时也对国家建设、提升国家实力产生了重大的正面影响.中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点提到了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法视角探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探讨一些法律层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点个人的观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型景区是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载体,处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矛盾的中心。本文指出文化生态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两个组成部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文化生态旅游角度对文化遗产型景区的生态性旅游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亚娟 《河北法学》2008,26(1):143-147
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考古、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人类掌握自身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法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一个从笼统地保护"文化财(遗)产"到专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过程。经过激烈争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首次对"水下文化遗产"作了界定,力图将大部分100年以上的水下遗存纳入保护范围。该定义对加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弥丽 《法制与社会》2011,(19):269-269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高度呼吁文化安全的环境中适时而生,该法条款中从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高度体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及意义。本文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颂布实施,将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和2014年立法计划,省文化厅起草并向省政府报送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送审稿)》。省政府法制办承办后,书面征求了16个市、8个县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通过法制办网站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省政府法制办会同文化厅先后赴合肥市、黄山市开展调研,充分听取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立法程序,省政府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以来,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也遭受着所谓现代性的侵蚀。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缔约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然而对其保护对象在规定上因抽象性不强而留有争论,此也影响到我国立法。从文化本身、立法目的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进行论证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是一种生存样式(方式),其保护的不仅是基于该生存方式而生的知识或形式,也更是针对创造这种形式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的生存方式本身。但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保护面临极大困境,因不当商业化和民间信仰的普遍缺失等原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的"真实性"、"传承性"和"整体性"保护要求实际难以达到,从而影响保护效果。从长远看,这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法学界应长期思考的未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安雄 《法制与社会》2010,(20):171-174
俄罗斯自普京执政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俄罗斯经济开始稳步增长,世界影响力开始回升,俄罗斯不时向世界传达战略核力量建设和发展的讯息。本文试通过这些信息以及核战略的历史承继性来对普京时期核战略的一些主要特征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文化创新的源泉。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为我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当前我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保护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保护时应确立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遵循活态保护、以人为本的保护原则,以加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保护。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传统文化保护,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着不同的政策立场和立法取向。基于传统文化的不同客体属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权利形态,即"集体产权"的知识产权和"集体人权"的文化权利。根据国际公约精神,借鉴他国立法经验,中国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保护的双重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那些看不见的文化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日常生活正在被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所慢慢侵蚀,正在被同化,如何才能在这一时代潮流中站住脚,保存自己独有的个性,使自己与众不同的关键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受到重视,这么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它,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都各持自己的见解。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采取多样化的保护方法,在这里保护主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15.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联邦之后,俄罗斯虽受到西方的严厉制裁,但其总统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一直有很高的支持率,这不仅与他“硬汉”的个性有关,还与他知恩图报的品格有关. 普京的感恩情怀并不是其从政之后才有的,而是他与生俱来的品质.早年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读法律系时,遇到了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贵人”——主讲经济学的教授安纳托利·索布恰克.教授很偏爱这位性格桀骜不驯的小个子学生.毕业后,普京加入了克格勃.索布恰克也弃教从政,在成功当选圣彼得堡市市长后,他将38岁的普京调到自己身边做市长顾问.  相似文献   

16.
殷斌 《法制与社会》2010,(7):157-157
普京上任之初针对俄罗斯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新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以2003年10月俄罗斯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文件为标志,可以将普京担任总统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划分为两个阶段,本文在此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综合国力竞争焦点的转变,国内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不同于传统理论上寻求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契合点,本文予以对羌族习惯法的考察为着眼点,以小见大,借助对其考察提出与传统策略不同的"文化治"治理策略。通过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保护自觉性,深入民间各个角落,发扬本土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形成文化自觉,走向文化大治。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2007,17(3):82-82
2007年4月21日—22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和中国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传统知识保护、传统中医药保护、文化多样性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议题,与会代表交流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表达了…  相似文献   

19.
章敬平 《政府法制》2013,(30):47-47
2005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座城市相遇,他们谈到了新闻自由,彼此攻击。多年后,布什卸任了,在自己的自传中,都不忘揶揄普京。  相似文献   

20.
方金华 《政法学刊》2008,25(4):102-107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