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滕抒  郭惠芳 《中国监察》2009,(19):40-43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油,发现大庆油田。 50年光阴荏苒。油田会战时期,大庆油田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依靠铁人精神,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新的历史时期,大庆油田凭借什么力量,让“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生生不息,并借此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2007,(2):43-44,111-113
2004年某日凌晨,被告人韦国权(系出租车司机)驾车途经某地,发现一辆白色凌志400型轿车停靠在机动车车道,四个车窗未关,车灯未熄,车中无人。约一小时后,韦国权再次路过此处,发现该车仍然停放原处,即潜入车中,又发现车钥匙未拔,且也无人对其干涉,便将车开走,藏匿于某停车场。随后韦国权发现了存放在车内的失主身份证、名片、手机、皮鞋、高尔夫球杆等物品及200美元。  相似文献   

3.
面具(3)     
张志浩 《江淮法治》2012,(16):49-51
冬日,一声尖叫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粪堆里藏着死人的胳膊,数日之后又陆续发现同一个被害人的其他尸块。警方发现,与精确的分尸手法不同,死者脸皮被残忍地剥去,刀法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4.
“精明”     
《法律与生活》2010,(3):22-22
1月4日中午,杨女士外出办事,突然发现有一个小伙子鬼鬼祟祟地跟在自己身边。“我想既然我发现了他而且又有了警惕,还不如戏弄他一下,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相似文献   

5.
监所检察工作面临的几个新问题张玉明一、发现服刑罪犯的“漏罪”由谁进行侦查所谓“漏罪”,是指对罪犯判决的时候没有发现的罪行,习惯上称之为漏罪。修改后的刑诉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  相似文献   

6.
《法治纵横》2014,(2):28-28
罗侦探发现了“天书”里每个字的后面又都有数字。于是,他找未《康熙字典》,一边看“天书”,一边翻字典。他终于发现,“天书”里字的后面第一个数字是笔画的画数,  相似文献   

7.
对狱内又犯罪案件应明确规定侦查期限张凤华笔者在办理狱内又犯罪案件时发现,有的又犯罪嫌疑人被禁闭关押(指监狱立案侦查后)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甚至更长。据查,其他监所检察机关亦发现此类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监狱侦查机关办案效率低;二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狱内又犯...  相似文献   

8.
潘珊 《天津检察》2007,(4):39-40
司法实践中,某些案件首先由公安机关发现线索,并对犯罪嫌疑人先行进行侦查讯问获取了口供及其他相应证据,但事后却发现该案应当由检察机关管辖而又将案件移交的情况。对此,公安机关已经获得的证据材料是否也应当移交检察机关,移交的相关证据又能否径直作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指控的依据。对这一问题,笔者拟从现行法律规定和法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09,(14):58-58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知道的,所以,我的生命在不觉中成了一个大容器,吸纳了许多东西,又倒出了一些东西,在吞吐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把阅读丢了。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长阳采访发现,在一些乡镇中心小学周围,产生了一大批“保育居”式的孩童托管机构。尽管保育住宿制学校让学生告别了“披星戴月、长途跋涉”上学的历史,但住宿和生活费用的支出又增加了乡村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不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就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救济途径等作了较为完备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提高诉讼质量和诉讼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在适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笔者试就以下三个问题,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检察机关作出不超诉决定后,又发现新的证据和事实,使案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如何处理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又发现了新证据、新事实,并由此使案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案件符合起诉条件,而被害人…  相似文献   

12.
一只饥饿的秃鹫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头死去的麋鹿,它兴奋地在空中盘旋几圈之后,突然又转身飞去。十几分钟后,谜底揭开:从荒原的另一端一下子飞来数十只秃鹫。原来,先前的那只秃鹫是去给同伴们报信——它发现了食物,请大家赶快一同前去分享。  相似文献   

13.
绝症     
某乡乡长晚上洗脚时,发现脚上竟长了一些网眼状斑点,问妻是什么原因。这一问非同小可,护理专业出身、现在又在乡卫生院坐门诊的妻竟不得而知。最后妻说,明天我带你到市医院找老同学帮你看看。到了市医院,妻的同学戴上眼镜,认真仔细全面谨慎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什么。本想说没什么病,又怕万一确实有病,自己没查出来向老同学不好交待,只得两手一摊说:“对不起二位了,到目前为止,我尚未发现过此病例。”乡长妻当场晕倒,乡长也险些晕倒。于是去省里医院看病.夫妻俩焦急地等待着专家的诊断结果。专家说一切正常,老婆不信,“…  相似文献   

14.
在审查起诉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前曾受到过行政处罚,如多次盗窃、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因公安机关当时只发现其中一起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而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处罚。后经侦查发现,或犯罪嫌疑人又因同种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而被移送审查起诉。此种情况如何处理,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宏 《江淮法治》2008,(15):18-18
去年9月起,定远县泉坞山林区陆续发现大量松树枯死,而今,这片林区又基本恢复了原来的生机。知情人都知道,这一变化正是县人大常委会监督而带来的。  相似文献   

16.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1,(12):50-51
杀手X (接上)在接下来的10个月中,警方又接到一起报案,有人在莫斯科附近发现一名年轻女子遇害。调查人员推测,凶手可能流窜到了莫斯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证》2009,(9):58-60
这是一个法律常识,却被我严重忽略了。自从我爸那个忌日过后,老妈谋划的那场车祸就过去了整整20年,超过了刑事追诉的最长期限。这期间,又没有发现新罪。于是,老妈被免除了刑事追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封约三年内先後出现的三个类似疑案的研究,笔者首次发现了这类犯罪是除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外的又一种“不完整一罪”犯罪形态,首次提出了“继任犯”理论,有效解决了“继任犯”定罪乱、处罚乱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官的法律解释活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官的法律解释活动由一系列琐碎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发现、阐明、论证和判断。发现是法律解释活动的逻辑起点,阐明是法律解释活动的核心内容,论证是法律解释活动的说理部分,判断是法律解释活动的最终归宿。这些活动之间既有多方面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23日,长春市一位年轻法官孙明被人发现死在家中,因死亡半个多月,被人发现时,尸体已经高度腐败,经法医鉴定系突发心脏病猝死。据知情人介绍,他年轻有为,曾经有过一段令人羡慕的婚姻,而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身家过千万的企业家、政协委员。这样一个在旁人眼里光鲜体面,又优裕富足的家庭,为什么竟然发生了如此惨烈的死亡事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