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启蒙运动之际,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点。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回归自然",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曲文勇  曲嫒娣 《法制与社会》2013,(2):220-221,228
社会的管理作用未能有效的发挥,是导致我国近年来社会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政府管理一贯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坚持"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理念,哪里有问题"眼睛"转向哪里。通过对外国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例研究,发现在西方社会中推行这样一种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思想"小政府、大社会"的法治原则,即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让社会来承担管理职能。将管理"回归"社会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核心理念的直接贯彻与体现。  相似文献   

3.
刑满释放人员往往被贴上了犯罪人的标签,使其在就业、就学、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权益方面受到诸多限制,造成客观上的生活困难。其中,法律制度方面对刑释人员的限制尤为严重,这些限制虽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限制过于宽泛、执行不够规范等问题。应该建构刑释人员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政审制度、废除前科报告制度、有限前科封存制度等诸多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勇 《法制与社会》2013,(24):210-211
论文从分析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意义入手,提出了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个案管理模式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访谈戒毒人员和相关人员,以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当前现有的戒毒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复吸率居高不下,关键在"回归社会"这一环节存在缺陷.继而分析总结了阻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因素主要在于家庭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的失调.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模式的专业理论和技巧针对这些功能的改善作出探讨,以期对戒毒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作出一定建议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监企合一”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在法律、财政保障等领域的制度环境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制度供给失衡,诱发了“监狱企业”不利于罪犯劳动改造质量提高这一次级制度的变迁。在转述的基础上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范式检验“监企合一”制度变迁的动因、逻辑和方向,主张当下的监狱改革不应简单否定传统的“监企合一”制度,而应当在继承和完善的基础上引导制度理性回归,在制度供给不足领域实施以地方政府为制度创新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以国家为制度创新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互为补充的相机组合方式,最终达成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7.
陈靖宇 《法制与社会》2011,(12):206+208-206,208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能否重新和谐融入社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政府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对他们进行帮教管理。本文将就如何帮助两劳人员融入社会提供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社会、国家与法——从法的视角思考国家回归社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与国家在经历了曲折的合一与分离的往返运动之后 ,国家最终要溶于社会之中而实现向社会的回归。本文讨论了在具有长期专制主义传统的中国 ,法在促进国家不断回归社会中的作用 ,指出法是国家回归社会的桥梁 ,法必须也能够成为制约国家、特别是政府 (行政 )权力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权力的制约 ,使国家权力逐渐向社会回归 ,最终实现国家溶于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涵 《江淮法治》2013,(6):42-43
“送礼”行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市场交换行为而非自愿。完全变了味。对于如此普遍而且深入人心的一个社会行为,人们对它既排斥。又希望能从中获得捷径和好处。或许个中滋味只有送礼之人才能体会。又是一年春节时,北京的马路上外地牌照的小汽车又多了起来,一些网友纷纷在微博中吐槽:“进京送礼大军又开始活跃了。”  相似文献   

10.
陈兵 《检察风云》2013,(24):15-15
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在关注留所服刑罪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下工夫,积极探索留所服刑人员帮教的新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留所服刑罪犯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健康的城镇建设应当是回归人类的社会本性,从“看不见人”的城镇走向“看得见人”的城镇。  相似文献   

12.
回归劳动     
没有什么身姿 能比 向大地的鞠躬 更令人感动 阳光与目光 聚焦 雨水与汗水 相融  相似文献   

13.
假释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处遇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假释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是其注重对罪犯的教育矫正,以犯罪人出狱后顺利复归社会为目标。然而,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再社会化过程却面临着制度、文化、市场、社会交往、心理五个方面的障碍。为消除假释人员社会歧视偏见,恢复社会功能,顺利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应从制度建构、文化包容、行动嵌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确立假释人员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刑罚的报复主义思想只是刑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制度进程的不断深化,刑罚的最终目标将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监狱行刑的最终目的也应扩展为:将罪犯改造成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适格公民。监狱行刑的任务也要努力适应这个转变,必须教会罪犯同其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知识、基本信息、保证其思维与社会发展同步;并教会罪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谋生本领,提高其回归社会后的自然生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狱行刑的法律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罗志力 《中国法律》2007,(3):49-50,142-144
日前与一位年青朋友谈及回归十年和一国两制的问题。他说他可体验一国两制,因为内地和香港在多方面有显着的分别,但他不感觉到他在香港的生活在回归前后有什么分别。至于回归前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他则无从比较,因为回归前他还是一个小孩子,但他当然关心香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肖金明 《中国司法》2007,(12):65-68
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狱所教育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相衔接为内涵,创新性地实施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实现了服刑在教人员教育改造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对接,促进了狱所矫治与社会回归的相互衔接,在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于一体化工程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实践,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展趋势、贯彻统一政府理念、政府权力人文倾向等视角,对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实践进行理论分析,探求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原理、逻辑与效应,对完善和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敬一山 《法人》2011,(8):93-93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能通过财政拨款,体现出集中办慈善的优势,那就干脆取消拨款和官办身份,让慈善回归其本来的民间身份  相似文献   

18.
侯某,36岁,小学文化,未婚,被捕前无正当职业,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服刑期间,由于表现良好,侯某先后被减刑共3年6个月,再有半年就要回归社会了。不承想,却在这时候,他表现出一系列反常迹象。  相似文献   

19.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返回社会后,常常面临社会不认可、家庭不接纳、工作无着落、生活无来源、交往无朋友的尴尬局面,不能顺利融入社会,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及复杂的社会原因,外界的因素极易诱发他们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形成社会治安中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何搞好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率,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容隐制度作为我国古代法律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华法系的史册中存在了两千余年,并且至今仍作为一项普适性的法律制度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法律所认可。但是,容隐制度却未在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中得以体现。容隐制度体现了对善良人性的关注,契合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重构我国刑事法治的现代容隐制度,是我国刑事法治文明与人道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