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蕾 《法制与社会》2010,(19):235-236
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即教师应当以人之为人的态度恪守最起码的规范。二是成为教师所必须遵守之道德底线,也就是以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做到一名教师应当行为之举。这两个方面是成为教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东方这个文明古国,教师是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组成却变得复杂,比如: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支边助教教师、代课教师,其中代课教师又有“临时代课”和“长期代课”之分。不管把教师分为几个等级,但他们都从事着同一项“希望工程”,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可是.3月27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声代课教师“清退令”,把这个长期工作在边远贫困乡村的、几乎被都市人忘却的“弱势群体”一下子推向改革浪尖,引起举国关注。  相似文献   

3.
岑侃 《法制与社会》2010,(7):182-183
教师幸福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随着自己职业理想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成就感和欣悦感。它具有道德性、精神性、长久性和传递性。而实现教师幸福,需要客观与主观因素相结合。其中,从客观因素上讲,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前提。从主观因素上讲,教师自身的因素对实现教师幸福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通常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不能把较高的道德要求法律化。对于普通的公民而言,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遵守法律,不违背法律的规定。然而,教师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特殊的行业对于教师的道德要求就不仅仅限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也绝对不能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相混淆。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在人类之初,父母长辈就是教师。因此有“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之说。据古籍记载,尧、舜、禹的时期已有大学,名“成均”,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常识的老人集中起来,担负起了教育责任。他们最初的级别是“国老”与“庶老”。西周时期,学校分同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专门为京城的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乡学是建在地方上为一般奴隶主和庶民子弟设立的。  相似文献   

6.
强化法律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对于提升法律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近代以来法律由以德性和人格为中心转向以原则和规范为中心。我们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关注不只是规范,同时更是规范的理由。法律职业经过“公正”这一终极价值的范导,选择了一致同意的道德契约,由此构建了人类社会的司法制度。公正之运用,既可生存于司法亦可毁灭于司法。法律职业的道德目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的标准。只有当拥有创造性特征的道德实践行为引起实践变化或对实践做出贡献时,才能被视为道德批判的对象和目标。我们绝不能低估我国法律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重要性。中国法律职业伦理建设的当务之急,以及未来中国社会法律职业伦理信念及其表达,需要同时做出两方面的努力:既要指向法律职业伦理制度的规范化、合法化、合理化以及正当性本身,又要构建作为法律职业德性素养培育载体的法律职业伦理新框架。  相似文献   

7.
从职业伦理角度来看,法律职业共同体所关注的是如何在执业过程中发挥道德能力,提升职业道德质量和境界。司法构建法律职业的工作状态和道德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使法律人的生活具有自己的那一部分道德特性。法律职业不能忽视道德观,如不能忽视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任一样。人民群众的信任最初是通过每个真实的案件得以保持的。在司法体系中维护公众的信任就必须坚持“法律至高无上”。公众对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信任至关重要,一旦缺乏这种信任,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便不可能得到有效运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法律职业活动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法律职业者严格服从法律,遵守司法伦理,承担没有选择但又必须履行的责任,不仅仅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是道德上的义务。实践理性使法律人能够掌握自我内心的道德法则。而道德法则是围绕着法律职业生命的自我保存而运转的,是法律人为保存法律职业而必须遵守的一项起码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8.
虽然教师这一职业被人们广为传诵.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在这个队伍里有一群特殊的身影,那就是特殊教育教师,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特殊教育的章节明确要求: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但从全省来看,我省的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地区至今未能开办特殊教育学校,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几个特教班,也因缺少鼓励政策,特教教师需求配备不足而受限制。  相似文献   

9.
农民神捕     
福特 《法治纵横》2011,(15):41-41
他曾是“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目前,已入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他就是山东章丘市有名的民间“神捕”朱守营。  相似文献   

10.
无悔的选择     
几年前,当我放弃舒适、稳定的大学教师工作,到大港选择律师这个充满挑战的职业时,几乎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他们怀疑地问我“做律师总要在外面东奔西跑,你一个女人去受那罪干吗呀?”但我想,人能有几会自主选择地机会?怀着对律师职业的崇尚,我还是义无返顾地踏进了律师行列。  相似文献   

11.
近日来,随着一些地方清退代课教师最后时限的临近,代课教师问题日益成为舆论焦点。教育部1月21日明确表示,不规定代课教师清退时限,并强调对代课教师问题要“有情操作”。  相似文献   

12.
秉持科学理性、遵循公共理性是教师教育改革道德正当性的重要基石。虽然揭示教师教育内在规律和在改革中彰显公共理性并非易事,但是,教师教育改革只有深入探索教师教育规律、加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并对可能产生的改革阻抗及其风险保持警醒,才有可能从道德困境中突围。弘扬科学理性、凝聚价值共识并恪守道德领导是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司法伦理是一门探讨法官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法官只有具备了美德才具有道德价值。司法伦理掌握司法本身的道德性及其理性价值、伦理关系和伦理评价,是对司法、文化与法官间的协作以及一系列共同、基本的伦理价值、规范及态度之基础的寻求和建构。司法公正既意味着维护公义也意味着“善”。对于法官的道德要求,就其形式而言,都试图将法官塑造成为比现状更加完美。司法的本体世界就是一个道德世界,是法官所从属的真正在职业精神上自觉的世界。法官生活的道德标准惟有借助于司法伦理才能形成,司法伦理的目的是为法官自身建构一个与其职业相关联的秩序。  相似文献   

14.
试论道德法律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道德法律化的理论探讨 道德法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道德成为法律。道德就是道德,法律就是法律,缘何能够使道德成为法律?其实.正是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才给道德法律化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必要性.如果两者是同一样东西.就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使前者成为后者;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道德和法律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共同性,这才给道德法律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性。 首先.道德法律化的前提和必要性──道德不同于法律。道德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和应该不应该的行为规定。”①而法律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一、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业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所谓检察官职业道德那就是指检察人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处理各种法律、人际、社会关系,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应当遵守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具体内容,高检院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忠诚,公正,清廉,严明”。也就是人民检察官执行职务必须遵循的一个“基础”,两个“原则”,一个“要求”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6.
交易习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学者曾言:“法律的前趋是习惯,而习惯又是肇端于道德;所以法律的最初发展,无不是道德意识经由习惯而成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明显特点之一就是首次赋予“交易习惯”应有的法律地位。本文对之做一探讨,以求教法学同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意识的转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教育使传教师权威受到严峻挑战,重塑教师权威必须实现教师教育意识的现代转换,表现为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的教师权威意识转换,从“后喻化”到“前喻化”的化传递意识转换,从“师倨生恭到”现生平等“的师生关系意识转换,从”科技至上“到”人关怀的教育使命意识转换。“知能完善”和“人格完满”是网络教育时代重塑教师权威的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18.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被视作司法独立在西方世界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法律人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英国故事”但对于17世纪英国司法史的分析却表明,传统的“宪政王义”和“职业王义”的解读都存在简单化的倾向,而忽视了这一历史进程背后的利益角逐与政治走向 这一时期法律职业阶层的分裂与斗争,都无法简单归因于道德或职业水准的高低,而更多来自于与现实政治冲突的纠缠;追求独立的过程本身存在着诸多“反独立”的悖论 光荣革命后法官独立的确立,深层动力来自于王权者的身份转换、政治决断与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职业     
《江淮法治》2009,(16):32-33
外科医生、建筑师和律师三方展开一场激烈辩论:什么职业最古老? 外科医生说:“外科医生当然是最古老的职业。上帝就是外科医生,他用亚当的肋骨造就了夏娃,人类的始祖就是这样产生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古老呢?”  相似文献   

20.
何谓“恕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宽恕”、“宽容”,就是将心比心,就是推己及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也。恕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古之仁人君子的道德高地。想当年,武则天当政,狄仁杰入相本是一个叫娄师德的人推荐的。这娄师德为人厚道忠恕,他从不对别人讲推荐狄仁杰的事,包括狄仁杰在内的人都不知道。狄仁杰和娄师德共事,“颇轻师德”,并数度想把他排挤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