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8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2013年预算安排情况,中央部门也向社会公开了各自的2013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引起社会广泛瞩目。今年中央本级预算和部门预算公开有几个突出亮点。一是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比去年的预算执行数减少1.26亿元,履行了新一届政府关于"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  相似文献   

2.
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开启。继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普通公众难以看懂。此外,项目支出数额巨大、"其他支出"暗藏玄机、"三公"预算藏头露尾等现象依然突出。专家认为,推进预算公开的目的是接受公众监督,国家应出台预算公开的规范和标准,重点公开三公预算,让部门预算报告"看得懂、能监管"。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11,(4):12-13
20l0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率中央部委之先公布其部门预算。此后,中央部委密集地公开“账单”。到6月29日中国地震局公开2010年部门预算,全年有40个中央部门公开年度预算。这在中国财政史上还是第一次。当年3月9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在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中明确要求“预算经过批准后,应在15日内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4.
名扬 《政府法制》2013,(13):19-19
4月18日,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以来,连续第四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相似文献   

5.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09,(17):7-7
审计署发布54个中央部门审计结果 首次自揭“家丑”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审计署近日发布2009年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列举了54个中央部门单位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从审计情况看,54个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挤占挪用和转移财政资金、多报多领财政资金,以及违规收费等。引人关注的是,本次审计结果披露的部门中首次有了审计署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继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率先公布部门预算后,各中央部门陆续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公布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部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截至4月11日,共有35家中央部委公布了部门预算。此举受到了媒体及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但预算公开之后,“看不懂”成为最普遍的反馈。中央部委预算公开的意义何在?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预算公开?本期“一家之言”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吴振涛 《江淮法治》2011,(13):50-50
报载,截至5月20日,报送全国人大审议预算的98家中央部门中,已有88家中央部门公开了2011年部门预算。一些政府部门公开的预算还是只有几张表格,模棱两可的"其他支出"占了相当大比例。  相似文献   

8.
余荣华 《政府法制》2011,(34):17-17
为满足公众知情权,提高审计监督效能,北京市审计局近日向社会公告了31家市级部门和单位201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单项审计结果,以及市审计局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据悉,这是北京市首次公告部分政府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去年,北京市45个部门公开了经市人大审议的2010年部门财政预算报告,  相似文献   

9.
前沿话语     
从审计风暴看预算法制2005年审计风暴再起。6月28日,受国务院委托,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38个中央部门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90.6亿元。张贵峰在《法制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对于财政预算管理来说,审计不过是事后、“下游”范畴的监督,“上游不筑坝,下游如何抵挡?”强化政府财政预算源头上的制度建设、推动预算管理的法制化,才是根治预算违规问题的釜底抽薪之策。毋庸讳言,我们目前预算管理,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主要由政府部门在掌握,项目编制过于粗放、疏空,导致预算可供随机操作的…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今年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都要公开,其中包括中央各部委的部门预算。由此,中央部委的部门预算公开正式起步。继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率先公布其部门预算后,  相似文献   

11.
吴星 《江淮法治》2013,(1):12-13
目前已上缴财政0.46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01亿元.调账2.14亿元;通报批评1个单位,行政免职1人,行政警告处分1人,审计约谈有关部门单位48次……在日前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受省政府委托,省审计厅厅长戴克柱向会议作了关于2011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一组组数据吸引着与会人员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省级预算执行审计财政改革措施有待加强 2008年对9个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预算批复下达不及时,支出预算执行进度不均衡;有些财政收入未及时缴入国库;部分预算调整和支出不办理不规范,还存在出借,少配套项目资金等管理不规范问题;有些财政改革措施有待加强;省审计厅首次安排36个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内部审计自查试点工作,发现问题:12个单位超预算支出1.75亿元;6个单位滞留专项资金4803万元;2个单位的下属单位违规发放补助、奖金等1353万元等.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计署提出将会继续推动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看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巡视员、副局长何绍仁表示,预算法可能会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14.
6月24日<中国青年报>以"审计长开出触目惊心清单"的大标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国务院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所作的审计报告.报道指出,在这份对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中央预算管理、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和中央其他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一些案例历历在册.报道突出指明审计席卷一些中央部委的问题,长江堤防再现豆腐渣工程,一人竞从银行贷出24亿元,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损失或潜在损失28亿元,五年少计利润78亿元,国有资产流失45亿元等案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成为中国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一年。如果按照严格的预算公开标准,所有中央部委公开的预算,都不及格。尽管如此,这样的公开,也是第一次,其里程碑式的意义还是值得称道。开闸的水,没有回头路,我们相信,预算公开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相信,每一次的公开,都会在上一次公开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16.
西坡 《检察风云》2013,(19):14-16
6月27日,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2年度审计报告时,讲到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仍有不到位的情况,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尽管中央部门和陕西、广西等地方近期陆续公开了2011年预算,且今年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但大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工资以及行政成本等。  相似文献   

18.
田勇 《公民与法治》2011,(10):34-34
到3月15日.北京市58个政府部门及直属机构,除市公安局涉密外,已经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从已公布的数据看,57个部门中有22个部门预算显示,今年安排公车购置更新预算资金4000多万元:24个部门预算显示安排各类会议和考察预算资金5800多万元。(3月16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9.
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中央部门和陕西、广西等地方近期陆续公开了2011年预算,且今年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北京市已经公布公车支出资金,但大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工资以及行政成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