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出首     
余显斌 《政府法制》2012,(27):45-45
那年,王县令刚上任,塔元县就发生了件抢劫案,可是,半月过去,劫匪一无下落。王县令唯有捻须长叹,毫无办法。就在这时,差役来报,县衙以及街坊墙上,到处贴着匿名书。原来,有盗贼看王县令追查很严,怕查出来后,会受到严惩;想自首,又怕县令不饶。所以,用这个匿名书张贴出来,也算投石问路,试试王县令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释联养老     
何竞 《江淮法治》2011,(11):59-59
襄阳县县令李祖荫,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位清官。他时常独自一个人走街串巷,察看民情社风。 这年腊月三十晚,李县令上街溜达,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他被一副春联吸引住了。只见上联写着:家有万金不富;下联是:命有五子还孤。横联是:莫笑莫笑。  相似文献   

3.
一位网友在文章中回忆幼时看过的地方戏,演的是一桩古代奇案。某日,一具男尸被发现倒在东巴、西巴两县交界处。两县县令同时赶到。东巴县令认为:尸体的头及大部身体在西巴县,案件应由西巴处理。西巴县令推托:他的双脚在东巴县,是在东巴死亡后倒下来的,当然属于东巴县发案。两人争来论去之际,尸体突然活了——原来是个醉汉,酒醒后就起身走了。  相似文献   

4.
[案情梗概] 山东省即墨县富家子弟屈培秋连杀2人,为 了逃避追究,以200两银子买通王小山假冒顶罪。 即墨县令已判王小山死刑,知府张船山认为事实 不清,经复查,找出真凶,对案中人分别改判。本文 为张船山所作判词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于永军 《检察风云》2014,(18):28-28
唐人笔记小说中有则故事说,有个县令非常渴望当一名清官,无奈天生有一双馋眼和一颗贪心,见了“黄白物”就眼馋心痒,总是把持不住,纵有良好愿望,终究还是一个贪官。因而,每每受到良心谴责,感觉痛苦极了,便跑到阎罗殿诉苦。阎王爷说,你果真想当清官也好办,只要能够忍得住煎熬,将贪心洗净、馋眼换掉就成。县令表示愿意。于是,阎王爷便命“鬼医”替他洗了心、换了眼。果然,这个县令后来真的改邪归正,成了一名清官。  相似文献   

6.
在本案中,县令用察言观色的断案手法找到了真凶,使蒙冤的李氏得以昭雪。当我们仔细审视案件的审理经过时,就会发现县令运用了“五听”的断案手法。首先,县令假说,死者昨夜托梦给他,说“下毒的人,右手掌会变青色”,接着又说“毒死我的人,白眼珠会变成黄色”。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是借死者之口对真正的凶手进行心理威慑。其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仔细观察了在大堂上的人,看到惟独侯氏与其丈夫反应强烈,行为异常。这些异常的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人心里有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同样的道理,“做了亏心事,必怕鬼敲门”。县令…  相似文献   

7.
对于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江湖骗子,培根先生是早就揭露和鞭笞过的。他说:“世间有些人,他们的生活好像永远是在舞台上度过似的。这种生活,对于别人是掩饰起来的,唯有自己可以明了。”明代文豪冯梦龙著的《古今谭概》中所描绘的神泉县令张某,便是典型的披着画皮的江湖骗子。一日,张县令自张榜于县衙云:“某月某日,是吾生日,告示门内诸色人等,不得辄有献送。”属下有人明了县令意图,与众人商量曰:“县令大人明言生日,意令我辈知也;言不得献送,是谦也。”众皆称善。是日,各持礼物献之。张县令来者不拒,复告曰…  相似文献   

8.
明朝的《笑史》上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神泉县张县令为显示其“廉政”,贴出了一张告示:某月某日是我的生日,各级各类人等,都不要送贺礼,望互相转告,众皆知悉。众人领悟其意,备好了礼品。生日那天,全县的官员士绅纷纷赶到他的府第,送去数不清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张县令都一一笑纳了。  相似文献   

9.
“咚!咚!咚!”天刚蒙蒙亮,有人就敲响了悬在南汇县署门外的大鼓。南汇县代理县令陈子庄在后堂听到鼓声,知道有人告状,急忙放下手中的茶碗,整整衣冠,与绍兴师爷一起,向大堂走去。待衙役们准备停当,陈子庄将惊堂木轻轻一拍,喝道:“传告状人进见!”衙役拖长声音喊道:“大老爷传告状人进见!”随着喊声,三个穿长衫的男子走进大堂,跪了下来。陈县令问道:“下跪者何人?状告何事?”跪在中间的胖子磕了一个头,说道:“小人姚朝贵,以贩卖棉花为生。商贾王长清半年前从小人棉花行里买了一批棉花,价值现银一百零六元。当时他说手头有些紧,三个月之内一定…  相似文献   

10.
凤莲 《政府法制》2014,(34):44-45
(上接本刊2014年11月上旬刊) 于清风 明朝于谦,为人正直,秉公守法,曾写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来,在他的家乡,一位叫于仲的县令上任,处处以于谦为楷模,甚至把“清风诗”挂在床前以作醒示,百姓叫他“于清风”.  相似文献   

11.
在民航业内,只要有机场的地方就有王息盘的学生;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惟一一位在一年之中成功创办两家航空公司并飞起来的人。 然而,在即将离开领导岗位时,他令人痛惜地折断了翅膀! 东航江苏公司原总经理、党委书记王息盘功不抵罪。  相似文献   

12.
仇士良是唐朝后期的一名大宦官,他一生历仕唐顺宗至唐武宗六位皇帝,专权达二十余年,先后有两个王、一个妃子、四名宰相死在他的手中,史称他“奸亦有术”。那么,他大宠不衰的诀窍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老王这个人是个好人,要问我怎么说他好,他不小看穷人。——丛大妈(王书田的邻居)他是一位好领导,全院人员都十分敬重和喜欢他;他是一位好公仆,临潼的老百姓交口称赞他,在他的身上无处不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名优秀检察官、一名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他是我的好助手,又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方满友(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躺在病床上,他是我的丈夫,等他好了、站起来了,他又成了检察院的人。——李玉琴(王书田的爱人)爸爸让我懂得了“大爱无痕”。——王楠欣(王书田的女儿)他是我护理过的最为特殊的病人:病魔缠身…  相似文献   

14.
易萱  方澍晨 《政府法制》2014,(27):40-42
“单位最近有什么大事?” “副市长要实施竞聘上岗了.” “那你评估一下自己的竞聘吧.” “不知道呢,觉得有危机.” 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面前,华东某市一位副市长的脸上愁云惨淡.早前,他觉得身体不适四处求医,看遍了全市各个医院,都没检查出身体有问题.他家人认为这是“心病”,于是找到王裕如,请她出诊.  相似文献   

15.
焚尸与烧死     
《疑狱集》记有一件张举“烧猪验尸”的案例。说的是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名叫张举的县令,在勾章(即现在的浙江鄞县南)县任内时,曾遇到如下一件案子:有个妇人把自己的丈夫害死后用火燃了住房,诈称他的丈夫是由于房子起火被烧死的。夫家怀疑其中有诈,即向县衙告状。张举根据状子进行传讯,那妇人矢口否认是她谋害。张举便决定用两口猪来作试验,将一口猪先杀死,将  相似文献   

16.
颠梅审树     
相传广东有个县令,由于他问案多似儿戏,却断明了许多疑难案件,人们称他有神明之目,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颠梅". 颠梅在某县任县令时,遇到这样一宗盗窃案.一天,某甲从海外归来,身边带有不少钱,匆忙赶路,直至太阳西下还未到乡里.他害怕天黑之后途遭抢劫,就在一棵大树下挖了一个坑,环顾四周无人,就把钱全部理了,空手继续赶路.  相似文献   

17.
就算法律允许,你会弃车骑马吗?都市遛马,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却已成一些都市人的心灵梦想! 近段时间,宁波有位老人每天都驾驭两匹马出现在大街上。过路的人都觉得很新鲜,有人要上去跟马合影,有人表示想出钱把马买下,每天骑着马上下班,多有意思啊!  相似文献   

18.
贪婪的借口     
有一本书上讲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个人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  相似文献   

19.
霍存福  何君 《当代法学》2021,35(2):147-160
唐古之奇《县令箴》当作于泾原兵变前,较元结《县令箴》晚十几年.重作《县令箴》,古之奇紧扣县令职掌,并依据两个模范县令的事迹提炼之,力求出新.其所总结的德目,多于元结;在表现手法上,也采取“如山之重,如水之清”等“明喻+排比”的叠加方式予以呈现,有气势,有韵味.其中一些比喻如“如镜之明,如秤之平”,成为后世《御史箴》《大...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40年前,在我国北方农村,一位叫王永吉的青年教师被人诬告奸污少女,当地法院偏听偏信,判了王5年徒刑。一纸判决,断送了王一生的前途,以后历次政治运动,他都因曾是“强奸犯”而遭非人待遇。为讨个做人的清白,1980年起,王永吉开始了艰辛的申诉,他到各级有关部门伸冤儿百次,变卖了家中的一切,终于在18年后的今天盼来了宣告他“无罪”的判决。 应该说,这个故事的结局还算圆满,法院有错必纠没有盖棺论定,王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