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广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监督,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这是某市的一位领导同志在全市党员干部大会上说的话。的确,每个领导干部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其人品官德贵在敬畏。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08,(20):14-14
李源潮: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相似文献   

3.
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直面现实,要结合工作实践并对其进行反思,而反思与改革的立足点在于:敬畏职业,敬畏生命。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与培训要着力培养监狱人民警察崇尚科学的意识,着力培养其正确的职业和执业观念,要强化监狱人民警察敬畏职业、敬畏生命理念的灌输和培养。敬畏职业是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观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2,(7):5-5
有敬畏才能善守信仰。对法律无所敬畏,不把党纪国法当回事,甚至违法乱纪,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5.
向敬畏致敬     
赵功强 《政府法制》2008,(12):40-40
电视上在做一个访谈节目.嘉宾是一位市长。当主持人开玩笑说住高权重的他可以呼风唤雨时,他神色凝重地说:“完全不是,我很有敬畏感。”是敬畏上司?或者敬畏法纪?他却答:“不是。遵纪守法是每个人必须恪守的准则.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畏.敬畏.应该是在自己拥有极大选择权的时候.灵魂的甘心慑服和自觉听从。”  相似文献   

6.
有时候,无知很可爱,无畏更可爱; 有时候,无知很残忍,无畏更残忍; 当三个平均年龄不到14岁的孩子用无知和无畏冲击法律底线,用近乎残忍的手段将一个10岁的同村男孩杀害时,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又给我们鸣响了怎样的警笛?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察》2010,(20):44-44
近日,《广西日报》刊发署名钟一的文章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是人生的大智慧,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存对历史、百姓、人生的敬畏之心,才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才能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个明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面对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某县委书记说:你们新闻媒体的记者管得也太多了吧,你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这位县委书记对记者的回答着实令人惊讶,他居然对媒体、对公众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敢置公众的关注于不顾。由此笔者想到,领导干部应该懂得敬畏,要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学者考证,诉讼法之吸收道德观念如诚信原则,在我国始于西周。依西周法律,诉讼之前要尽心宣誓。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着敬畏上天的社会心理,对天发誓可以证实宣誓的诚意,表明其言辞的真实性和诺言的不可反悔,否则将受到天的惩罚。在西方,诚信原则则起源于古罗马的诚信诉讼。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是其一生的"必修课",更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须牢固树立"如临深渊"的敬畏意识,坚持用先进性和纯洁性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努力成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表率和忠实践行者。敬畏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体现的是一种为官的态度与为人的境界。"敬"是一种价值追求,体现在"有所作为",而"畏"则为一种自省,体现在"有所不为"。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1.
张继合 《政府法制》2013,(26):27-27
班昭是东汉著名的才女,她与班固、班超是一奶同胞。虽说,这位旷世奇女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但是,她亲自捉刀的《女诫》(又称《七诫》),则变成了中国历代妇女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枷锁。这个温柔、典雅的女子,无意之中充当了一名剽悍的“劫匪”,她替男人们绑架了无辜又无知的女同胞、  相似文献   

12.
高层言论     
李源潮: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  相似文献   

13.
人皆有敬畏之心,但心存敬畏必源自对某一事物的尊崇与谨慎,敬畏的结果可能是迷信也可以是责任,我们以科学的力量来破除迷信,却应以同样敬畏的精神去强化责任。本文从建设法治国家的视角出发,认为在实践依法行政的过程中,除了要强调公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专业素质外,必须要导入其对法律、权利及权力的敬畏,同时认为政府公务人员的敬畏之心应当是建设一个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善良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张鸣 《检察风云》2008,(20):31-31
日前,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相似文献   

15.
邪教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邪教的壮大和发展则是靠诱导和欺骗广大无知群众而实现的。在此,本文分析了邪教教徒入教的心理特征,结合相应的社会工作内容提出了一些防范和转化邪教教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提起杀人犯,人们在思想上莫不产生一种憎恶感。可是,当人们听说某人无知的时候,感情却迥然不同,似乎觉的不屑一顾,顶多一笑了之。乍看起来,人们对于“杀人犯”与“无知”的情态反应截然不同,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杀人犯就是杀人犯,无知就是无知,两个概念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不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画面中,有时,这样两个概念却会发生内在的联系,往往无知会导致以身试法,触犯刑律,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7.
姚志伟 《政法学刊》2011,28(1):50-54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法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其正义论的逻辑起点。无知之幕的具有程序意义,无知之幕正是程序正义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以罗尔斯对程序正义前提的论述,结合刘涌案讨论中国当下的程序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12年,我们不禁会想到两个群体,因为一起起本不应该发生的惨案,而将原本生活在一个世界中的普通人骤然分割成了两个对立面群体:一个是无辜的受害者,另一个则是无知的罪人.  相似文献   

19.
"礼"之效能提升离不开其神圣性与敬畏心态的作用。"礼"起源于"事神致福"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后来则演变为维护社会稳定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正由于"礼"的原初为原始宗教礼仪,在这种礼仪上,献祭、颂神、祈福等活动都具备一定程序,从而致使"礼"在源起意义上就具有一种"神"性化色彩,其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性与神圣性。所以,尊"礼"、循"礼"、守"礼"、践"礼"必须持有一种尚诚、真诚、敬畏的心态。诚敬、敬畏、恭敬是实现"礼"之效用提升的保证,是确保祭祀礼仪活动中"天人""神人"沟通的精神支柱,更是健全社会关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应该有感受,接待上访群众时,他们手里拿着法律,对一些条文,清楚得不得了。我们的接访人员是不是都知道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相关工作报告时如是说,这也引起了许多人大代表的深思。敬畏法律才能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才能敬畏责任。领导干部敬畏法律是为政之本,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井然有序离不开法律。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