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热点聚焦     
正MBA考试作弊据媒体报道,2014年1月初的MBA招生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附近出现不止一个神秘"作弊电波"。北京一家名为智恒知艺术培训中心的考试培训机构涉嫌通过考前发放无线电作弊器材、考中传送考试答案等方式,组织部分考生在该考点作弊。  相似文献   

2.
《刑警与科技》2005,(6A):86-86
5月19日,顺德投入400余万元新建的6个规范化考场全部建成,至此,该区11个高考考场全部装上“电子眼”。去年高考,顺德有5个考场开通了电视监控和网上巡考系统,收效良好,受到上级肯定。今年,该区继续投入400余万元,新建6个规范化考场,安装电视监控和网上巡考系统,对考生作弊和监考人员玩忽职守的行为进行震慑。该系统目前全部竣工。  相似文献   

3.
金童 《法庭内外》2010,(4):12-15
2010年全国高校艺术高考于一二月份陆续在各地进行,艺考过关的考生相当于一只脚迈进大学校门,只等6月份高考被大学录取。然而,因文化课成绩差,高考中个别考生不惜铤而走险作弊。作弊一旦被发现,不仅成绩作废并取消考试资格,还将记入考生个人档案伴随其终生!  相似文献   

4.
法律业大自创办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次全国性统一考试。考场纪律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而且一次比一次好,受到了各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有些外聘监考的老师反映“法院到底是执法单位,业大考试比普通高考还严”,认为业大的考试组织安排周密,考场纪律严格。但毋庸讳言,监考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每次考试总有极少数的学员违纪作弊,甚至竟出现极个别考场失控的现象。这固然与学员学习动机不纯有关,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极少数监考人员不谙熟监考业务,责任心不强,个别的甚至严重失职,致  相似文献   

5.
高考,自我国1977年恢复后,就变成华夏神州每年夏天永恒的主旋律。考生及其家长等待考分、等待录取分数线、等待录取通知书焦急、烦躁的心情。使得炎热的夏天更加暑气逼人。而在他们焦急的背影下。一些人已经暗暗铺设了陷阱。等待着落榜的考生和家长。掉入高考失利后的另一个深渊。  相似文献   

6.
王旭东 《江淮法治》2011,(12):22-22
高考前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果断行动。近期连续破获了45起涉及高考的贩卖作弊器材、考试诈骗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2名。对高考作弊行为,将“出重拳”予以坚决打击,对严重违规者一旦查实,不但取消今年考试或录取资格。还将予以取消下年度考试资格.并记人考生诚信档案,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北京晨报》6月6日)  相似文献   

7.
高考志愿咨询公司火爆的背后,是广大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招生政策的不明晰和不了解。  相似文献   

8.
【案情】北京科技大学(下称“北科大”)本科生田永在大学二年级时 ,在电磁学课程补考中 ,因其携带记有公式的字条被监考老师发现。监考老师虽未发现其有偷看行为 ,但还是停止其考试并上报学校。学校根据校发(1994)年第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下称“068号通知”)第3条第2项关于“夹带者 ,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 ,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 ,并根据第1条“凡考试作弊者 ,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 ,对田永作出“退学处理”的决定。但田永未收到正式通知 ,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9.
如今考试作弊可谓花招百出,有夹带资料的、抄袭他人的、雇请“枪手”的,更有甚者还用上了高科技。如7月10日《人民法院报》报道,山东寿光一名高考考生竟用手机作弊,被当场抓获,并查出背后还有什么“助考公司”,此公司竟  相似文献   

10.
三四月里,正值艺术类院校在全国各地招考的集中时段,记者探访北京、郑州、济南等地一些考点发现,考场挤满了考生和家长."艺考热"为何"持续高烧"?……  相似文献   

11.
甄填  袁京 《公民与法治》2011,(16):36-36
冒充高招人员、设立假招生网站……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不法分子打出各种旗号利用高考诈骗。朝阳警方结合往年的经验,通报了7种常见的诈骗手法及防范措施,以免考生及家长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2.
王鹏 《法庭内外》2014,(9):19-20
正中国高考素有"万人过独木桥"之喻。在通往象牙塔的道路上,孩子累花了眼,家长费尽了心,但总有一些考生成绩难如人意。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同样拥有光明的未来,一些家长可谓"费尽周折",不惜一切人力、财力。骗子也正是看准了家长的这一心理,在考生求学路上设立了形色各异的"陷阱",学生和家长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骗局,最终落得"人财两空"。随着又一次高考的终结,各类院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上网浏览有关考场作弊的图文报道让我大跌眼镜,吃惊不小。如今,各种考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媒体披露的各种考试丑闻更是此起彼伏。“枪手”代考、利用寻呼机手机作弊、考生与监考人员互相勾结串通一气等现象,让人感叹考试正与作弊互生互见。倘若听凭上述舞弊现象泛滥下去,考试这种人才选拔不可替代的机制的信誉及公信力势必大打折扣。如何治理愈演愈烈的考试舞弊现象?笔者主张让考试与法律“亲密接触”,尽快制定专门的《考试法》,必要的时候允许司法介入。众所周知,考试是一种早已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  相似文献   

14.
经过火热的六月高考,好多考生和家长又该抓耳挠腮了。 缺乏兴趣的读书,无疑是坐老虎凳、被灌辣椒水,在这种高贵的炼狱中,能咬紧牙关挺过去的好汉,完全有资格充实到某某“第三梯队”里去、还是爱因斯坦那句颠扑不破的老话管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练惜 《江淮法治》2011,(13):39-40
金榜题名是每一名莘莘学子的梦想.高考正是通往这一理想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从领取准考证到收到录取通知书,一些不该发生的小小变故不仅引发矛盾纠纷,而且往往就此改变了考生一生的命运。无论是高考的考生、家长,还是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认真学习和遵守法律,让法律为高考全程护航。  相似文献   

16.
雨蕊 《政府法制》2008,(2):43-44
2007年夏天,砀山高考出现集体舞弊事件,602名考生被取消报名资格。随着调查的深入,涉及教育、公安、医院等多个部门的舞弊案逐渐浮出水面。去年,该县共有12445人参加高考,分布在7个考点,一共有395个考场,涉嫌舞弊的学生几乎遍布每一个考场。  相似文献   

17.
陈英凤 《江淮法治》2011,(15):39-39
高考刚结束,不良商家就打起歪主意,在网上售卖高考考生个人信息。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种大面积泄露、买卖高考学生名单信息的行为,已然构成了犯罪。《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介入查清,维护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据甘肃新闻网日前报道,现已查明:天水替考案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山东籍高考移民并由山东籍考生替考的严重团伙作弊案件",共查出舞弊考生31人,违纪违法的31名公务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对于这样一个近乎圆满的结局,不知为什么笔者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连串的问题把我引入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19.
“分数线涨乱套了!”一位考生家长如是评价今年的北京高考。“高分考生堆积”、“名校不名、好学生不好”、复读生像倒掉的“多米诺骨牌”压向2007年……  相似文献   

20.
6月7日高考进行,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却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不能参加高考,但实际上他早已交上了另一份答卷.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