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展览会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展览馆,参观形式多样的展览会、博览会。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展览会就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展览会的举行,为改革开放后举办展览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廉政反腐措施,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新中国成立初期良好的党风政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廉政建设史上的光荣岁月。总结和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与反腐斗争的实践经验,对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工农为主体的中共干部队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为迅速扭转这一不利状况,执政伊始的中国共产党立即采取措施,大力开展干部文化教育。由于条件所限,业余教育则成为其中最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文化教育不仅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在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0,(7):I0001-I0008
首都北京的绿化美化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09年,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提高到36.7%,林木绿化率达到52.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9.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绿化美化建设与时俱进,跨越发展,基本建成了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对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而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需要解决首要问题、重点问题和长远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急剧转型,新生人民政权采取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综合手段,打击投机,稳定物价,赢得了应对首要问题的胜利;采取限制和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妥善处理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个重点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及"一五"计划,为长远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三大问题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型社会转型期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成功举办,阅兵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人们热议的话题。当笔者查阅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14次阅兵情况时,发现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已经意识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因而积极制定各种法律,努力做到依法执政。刘少奇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刘少奇积极参加法制建设的活动,并提出各种相关的法制建设思想,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剧烈转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如何使我们党经受住严峻的现实考验,永葆党的纯洁性?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是初掌执政权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作出的明智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一种复杂的背景之下,选择一条和现实基本适应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基本的思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共产党,根据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经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情形,提出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佳  屈宏 《世纪桥》2013,(7):55-56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从而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社会发展中最深层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构建出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主流价值观,促使中国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提供了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21):20-21
第一次机遇: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实现了和平、独立、统一(除台湾外),迅速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在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孤立、封锁、包围中国,但苏联答应全面援助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在政权创建过程中采取了过渡的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在中央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方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北京市采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举办了多次民主选举活动,  相似文献   

12.
王安顺 《前线》2009,(6):4-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不仅要举行盛大阅兵式,而且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焰火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各界还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从这个角度说,今年北京政法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  相似文献   

13.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0,(9):14-17,20
2008年初春,在北京西四国际友谊博物馆里。举办了一个名为“天地精华——国际友谊博物馆馆藏精品展”。2009年深秋,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一个大厅内。又举办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收到的国礼精品(人文部分)展。  相似文献   

14.
1950、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政务院)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劳模辈出的社会环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国内外的紧迫形势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二是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三是社会结构的重整唤起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动员和政治动员的有效手段,劳模表彰也在客观上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党的热爱.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不仅可以了解那一代人的时代风尚,更能看到国家和社会环境对民众的深层诉求.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提出文化建设高潮论。随后,文化建设高潮的说法被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征引,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文化建设的主流话语。文化建设高潮论的特点首先是充分认识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的高潮并未到来,但文化建设高潮论的的提出,提振了广大人民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强信心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文化建设高潮论,始终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实践中,是理解这一时期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李悦 《江淮》2005,(12)
市场经济运行已相当成熟的香港,近些年在“会展经济”方面显出蓬勃生机。举办展览会已经成为香港服务行业的重要支柱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大型展览活动超过80个,参展商和买家多达数百万;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大型会议超过900个。仅2005年,香港就相继举办了国际文具展、大型玩具展、香港秋冬时装节、亚洲规模最大的家庭用品展和礼品展、国际钟表展、香港眼镜展等众多大型国际展览,其中有些展览会已连续举办了30多年。香港展览业的兴旺一方面与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贸发局专业的…  相似文献   

17.
周竞风 《党史文苑》2015,(2):21-24,34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工农为主体的中共干部队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为迅速扭转这一不利状况,执政伊始的中国共产党立即采取措施,大力开展干部文化教育。由于条件所限,业余教育则成为其中最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文化教育不仅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在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高冬梅的专著《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与实践研究(1949—1956)》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同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之作。对  相似文献   

19.
陈菲 《世纪桥》2011,(21):22-23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基本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政治动员,它极大地调动了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推动了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同时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特点和效应进行分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通过设立失业救济委员会和失业救济基金、实行以工代赈、举办转业训练、组织还乡生产与生产自救等方式,对工人失业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救治,大大缓解了失业压力。北京市的失业救济工作,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为民着想,遵循"个人——家庭——社会"的逻辑,超越狭隘的地区观和政绩观,初步显现了社会整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