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9月,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天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因其特色和贡献而被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由于历史及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研究、宣传一直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2.
唐俊琼 《党史文苑》2012,(24):30-31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山作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在东固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江西苏区的革命发展和苏维埃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吉安、吉水、泰和、永丰、兴国五县交界地区。以东固为中心,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东固根据地从1927年9月到1929年11月间,历经创建、巩固、发展阶段,从1930年开始融入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版图。  相似文献   

4.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泰和、兴国、吉水、永丰五县之交,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人.陈毅曾诗称东固为"东井冈". 本期<党的文献>刊登的<前委来信(摘要)>,是1929年4月13日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江西于都以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一封指示信.该信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给予了称赞和肯定,是研究东固根据地和井冈山根据地后期斗争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因其特色和贡献而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值此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拟于今年10月中下旬在吉安市青原区举行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理论研讨会,届时特邀国内党史、军史专家等相关人士参加。理论研讨会由中共青原区委、区人民政府与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办联合主办。为使研讨会成  相似文献   

6.
王荣盛 《党史文苑》2023,(S1):17-19
<正>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吉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建立全国苏维埃红色区域构想;“九打吉安”,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了“吉安调查”;吉安地区军民连续三次投入反“围剿”战斗并取得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吉安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孕育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因其特色和贡献而被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2007年9月,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值此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办公室将联合举办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召开时间初步定于2007年7月,地点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届时另行通知。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10,(6):F0003-F0003
2007年7月,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吉安召开,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左三)、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黄小同(左四)、省委副秘书长潘东军(左一)、吉安市委书记黄建盛(左二)、吉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萌(左五)在主席台就座  相似文献   

9.
世纪伟人毛泽东不仅祖籍江西吉安,而且在吉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红色区域构想;主持召开了二七会议,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一起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撰写了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著名的吉安调查,指导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等。建国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撰写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壮丽词篇,留下了深厚的吉安情结。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东固革命根据地“立足中国农村,依靠广大农民,建立革命武装,发动乡村暴动”的革命路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具体应用的生动体现,而且为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开启了智慧之光。东固会师后,东固根据地的革命路径为毛泽东彻底破除城市中心论的影响,确立农村中心论的观点,初步形成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维启迪。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市青原区是享有"东井冈"美誉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固平民银行旧址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圩镇。1928年10月,由红二团资助4000银洋,东固区动员党、团员带头集资办起"东固平民银行",行长黄启绶。  相似文献   

12.
唐俊琼 《党史文苑》2012,(16):31-32
东固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创办贫民学校,开办识字班、夜校、半日学校,举办干部训练班,建立教导队、红军学校、无线电训班等多种形式,在苏区军民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文化教育活动,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得到有效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活动,是江西苏区文化建设的早期实践,在中央苏区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古田会议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正式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实践和经验从一个侧面解读了古田会议确立这一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内涵。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也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过程中,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印证了毛泽东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7,(8)
弘扬井冈山精神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吉安地委委员宣传部长胡龙生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国革命的一代英豪,而且培育了光荣的井冈山精神。吉安地区是井冈山所在地。近年来,吉安各级党组织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推动了全区两个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东固革命根据地素有“李文林式”的“东井冈”之称誉,可为什么长久以来被淹没在中国革命的史海里而无人问津、不被重视?其中的深层原因涉及到毛泽东与李文林的复杂关系。江西省社科院首史席研究员、专家余伯流,依据大量文献史料,实事求是,秉笔直书、首次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揭秘性解读,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谢明亮 《党史文苑》2023,(S1):24-26
<正>“攻取吉安”的战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吉安人民在毛泽东“争取江西”计划下的伟大壮举,也是江西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吉安的占领,使得赣西南苏区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在国民党“围剿”根据地红军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力排众议,主张红军放弃吉安,实行诱敌深入到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之。从吉安的占领到主动放弃吉安,不是一般性的策略变化,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战略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与探索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起点,是红四军的"加油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之间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两块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也几乎相同,所以,对这两块根据地进行比较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上饶,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在这块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铸了一道道历史丰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江西上饶及其周边地区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毛泽东曾高度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模范的闽浙赣省”;“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上饶集中营,曾经发生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堪称暴动成功的典范。当年的诸多革命历史旧址成为当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观光的旅游景点。1996年,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江西…  相似文献   

19.
吉安市委党史办,成立于1960年5月,原名中共吉安地委革命史编纂办公室。吉安党史工作已走过50周年的光辉历程。50年来,特别是1982年以来,吉安地方党史资料的征集、编纂、研究和宣传工作从无到有地开展起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编撰出版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X湘赣革命根据地》《吉安英烈》《吉安苏区史》《吉安人民革命史》《改革开放新吉安》等有相  相似文献   

20.
江西吉安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土地上,诞生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将军。但一般人也许不曾注意.一些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将军也出自吉安。其中就有一位因“剿共”有功于1935年被授予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北伐时,他担任过团长、师长、军长,后来又先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湖北绥靖主任、河南省主席、重庆卫戍司令、徐州“剿共”总司令等职。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就是被称为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