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将其中不包含叙事要素的抒情诗歌置于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一成规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下已逐渐被打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抒情诗歌进行分析与阐释,已进入理论探讨与实践之中.在文学作品中,叙事与抒情二者常密切相关,具有某些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可作叙事学研究,不具备明显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也可在叙事学的视阈下进行探讨.诗歌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又一分支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它为抒情诗歌的研究,以及叙事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汪汉利 《前沿》2014,(1):11-14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比较文学与原型批评存在一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不同文学作品,旨在探求不同文学作品潜在的通律或模式,都具有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特点。作为一门独立的开放性学科,比较文学又可将原型研究作为自己一个分支领域。比较文学范畴的原型研究与一般意义的原型批评的差别在于,它以跨越民族界限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民族作品中结构、意象和人物等原型模式,"跨越性"和"文学性"是比较文学原型研究的前提与旨归。将原型研究作为比较文学一个重要学术生长点,符合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宁 《思想战线》2005,31(5):113-115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之后其衰落之趋势是无可挽回的,但这种衰落恰恰为其"再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此也即比较文学学科内部的反拨.在这方面,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学者将对一门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再生"有所作为.比较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界文学阶段.那种为比较而比较的牵强比附式的"比较文学"确实应该死亡,而一种新的融入了文化研究和世界文学成分的比较文学学科将在这其中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4.
拟借助文学批评中发展已较为成熟,然而却极少参与民族文化翻译批评的叙事学理论,以民族翻译实践中的译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1)语境,(2)"前结构",(3)"参与者重新定位框架设定"叙事学中的三个概念论述叙事学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外译,旨在彰显叙事学对民族文化外译实践及其批评、赏析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桐 《前沿》2014,(5):184-186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其代表作《钢琴教师》吸引了各界的关注。该小说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叙述深入隐秘的女性心理,是耶利内克有意识地进行叙事试验的成功尝试,是新女性文本的代表。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由女性主义与叙事学交汇衍生而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种学科交叉并用为认识身体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便利,女性主义叙事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工具,着重分析了《钢琴教师》的叙事话语,旨在揭示该小说的性别话语特质。  相似文献   

6.
李丽君 《理论月刊》2008,(3):125-127
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比较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它是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研究,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影响研究与社会历史批评,平行研究与新批评、符号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判等无不渗透着比较文学思维特性.重视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王红  雷艳妮 《求索》2012,(2):194-195,18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叙述视角一直是叙事学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本论文就视角理论从经典到当代叙事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观点做一梳理。以热奈特为代表的经典叙事学家认为视角的本质是控制信息的有效方法,聚焦、焦点是这一理论的专门术语,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分析模式。当代叙事学家从视角与意识形态的角度,重新把视角与叙事文内容联系起来,在更广阔的话语背景中讨论意识形态下的视角模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视角理论亦如叙事学本身一样在新世纪的复苏中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8.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在可比性内容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即在于对文学的文化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国际上曾有人担心强调异质性研究会导致民族化 ,国内也曾有人怀疑这是为学派而学派 ,其实 ,这纯属一种误解。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对于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 ,并不是刻意为了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相区别 ,而实在是不得已而必须为之。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学科理论本身存在缺口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语境使然。因而具有着一种学科发展的必然性。兹分述如下。一、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存在缺…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是研究课题相对于比较文学的学科目标所隐含的潜在可能性或研究成果所达到水平的一个程度量 ,是界定比较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内在尺度。这种尺度具有主客观相统一的性质 ,并因时代的变迁、学派的不同而有所变动。  相似文献   

10.
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危机”意识完全是学科本位主义的产物,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所“淹没”表象背后的实质是文学研究的深化。文化绝不只是文学的背景或“语境”,也是文学构成的整合性要素。如果说“比较”本身并不构成比较文学存在的理由和目的,那么,文化整合作用机制的发现和认识拟应成为比较文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的靠拢,应理解为它的新生契机而不是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