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官员信奉“风水”、迷信“大师”指点的风气哨然蔓延,颇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自己迷信鬼冲、信奉“风水”外,部分官员还将这股风气带到自己掌握的公权力上,一时间,诸多“风水工程”纷纷涌现,不仅严重脱离群众,更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与之帼随的是所谓“养生大师”、“风水大师”乃至“气功大师”层出不穷,曾被视为封建迷信的风水术,打着“传统文化”旗号重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网络之刃,既扎破了原来很多不合时宜的厚厚篱笆,让人们看得见透明的政府、赤裸的官员,更方便地监督政府,也引起了人们对此种曝光是否会侵  相似文献   

3.
正当地方换届如火如荼地展开时.“风水”这个古老行业.从中发现了全新机会。部分商人借机构筑“官-商-大师”三角关系网.新型腐败便由此滋生。 为“保官”、“升官”,部分官员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生辰八字上,他们或者“走出去”.给祖坟迁一个“宝地”.而更多人则把“大师”请进来.在办公桌脚底贴上一道“符”.挡一挡来自竞争对手的“煞气”。  相似文献   

4.
“风水”迷信是风水先生用来骗人的鬼把戏。可如今,它却成了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信条。近年来,公共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被融入了风水因素:法院的大门上高悬“避邪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官员信奉风水、迷信大师指点的风气悄然蔓延,颇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自己迷信鬼神、信奉风水外,部分官员还将这股风气带到自己掌握的公权力上,一时间,诸多风水工程纷纷涌现,不仅严重脱离群众,更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与之相随的是所谓养生大师、风水大师乃至气功大师层出不穷,曾被视为封建迷信的风水术,打着传统文化旗号重新浮出水面。本应是人民公仆的官员,不在勤政为民上下工夫,却在风水问题上绞尽脑汁,更有一些地方官员因腐败而迷信,又因迷信而愈加腐败,引起群众极大反感。  相似文献   

6.
官员也有自己的粉丝了。这或许真是社会的进步,官民之间零距离,官知民意,民知官情,也是中国社会由官本走向民本的标志。但是,这恐怕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与期待,官员粉丝的出现,说到底还是草民心态、臣民心态,而非公民心态。中国人对权力的崇拜意识太悠久、太深厚了,崇官、宠官的习惯势力太顽固了,当官者太把自己当官了。中国的老百  相似文献   

7.
其实,风水大师所说到底是真是假,相信所有接触过风水的人心中自有答案。去年,《焦点访谈》栏目也曾揭穿大师王林的骗局。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人愿意相信风水大师,看来要彻底破解官员迷信风水的现象,还需多管齐下,方为良策。  相似文献   

8.
8月8日多家媒体报道,由深圳新闻网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8成网友支持官员实名开微博,但与之相反的是,深圳政府官员实名开微博较少。69.49%的网友认为主因是"担心说错话、表错态",27.12%的网友认为是"担心微博影响政府官员的日常生活"。接受采访的几位政府官员均表示不会实名开微博。作为媒体、网络新事物的微博,不仅是个人倾诉、表达的工具,更是公共互动、公共监督、透明公开、尊重民意的最佳平台,比如明星姚晨的徽博,  相似文献   

9.
邰筐 《政府法制》2011,(25):50-51
6月初的一天,在位于北京五棵松附近的上岛咖啡馆里,笔者终于见到了"风水大师"密坤乾(化名)先生。密先生和笔者是老乡,在此之前,笔者曾约了他四五次,他一直顾虑重重,在再三保证发表时一定用化名,涉及具体人物和情节都作技术处理的前提下,他才勉强答应了。"我之所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你这行当里的一些内幕,是因为我已打算收手不干了。我从事这行已十多个年头,  相似文献   

10.
“骗官”丑剧频演 2010年,一场性质恶劣的“造假骗官”丑剧,涌上公众舆论的焦点,甚至震惊了中南海高层。  相似文献   

11.
山子 《西部法苑》2003,(1):38-39
近来,“相地看风水”一类的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日趋猖獗,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2.
揭开官员“博士大跃进”的权学易灰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在选拔干部时,已明确把博士学历作为一个优势条件。然而,这一原本体现国家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的良好举措,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走了形、变了味,“博士大跃进”浮躁之风愈演愈烈。更有甚者,在这场由官员和高校担任主角的“二人转”中,官员以权力谋学位,教授以学历谋资源,“博士帽”变成了权力腐败和学术腐败同流合污的筹码。一些缺乏独立精神的高校将学位化为献媚的礼物,得到了项目、经费和资源,成为“博士帽”批发商;不少官员也凭借职权,将“博士顶戴”轻松加身,以图在日后的提拔升迂中,让“博士帽”兑换来更高级别的“乌纱帽”。  相似文献   

13.
相关条例明确指出,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提拔担任领导职务。问题官员最近"频频复出",甫闻山西省静乐县原县委书记杨存虎因"女儿吃空饷"被免职仅仅两个月,随即便出任地级市环保局副局长。紧接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因2010年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被免职的环保局局长去年12月履新。再往前看,还有三鹿"毒奶粉"事件被免职的官员陆续复出,宜黄拆迁事件中被免职的官员再任职等,这些复出都招致了社会质疑。当然人们不是非得跟这些官员过不去,也不是说曾被问责的官员就该永无出头之日。关注的背后,其实是对官员非正常复出的程序焦虑。  相似文献   

14.
刘吉同 《政府法制》2013,(35):24-24
清朝也有一套年度考评基层官员的制度,但“考语”可不是一味的“政治上坚定,有驾驭全局能力……”之类的话,相反,不少写得“恶狠狠的”。  相似文献   

15.
东莞东站原站长刘小平、书记廖栩珍因被拍摄到一张“乘客爬窗上车,铁路人员协助”的照片,而被指“管理不力”遭免职的消息传出后,他们便成为2010年春运第一天最引人关注的人物,上万名网友替他们喊冤,甚至筑“高楼”要留下他们。  相似文献   

16.
北晨 《政府法制》2012,(29):24-25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是老北京对各官府机构的准确评价。从理论上说,古代官员非世袭,多是平民出身,通过科举考试才当上官员,却为何不愿给老百姓办事呢?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政府法制》2009,(20):22-23
资金需要流动,但要防止出现流动性过剩。官员同样需要流动,同样也要防止出现“官员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8.
如今官员与其情人们的关系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更为危险的2.0版本——情人们不再满足于拿肉体换明天,她们开始走向利益前台,当起了官员贪腐的代理人、合伙人。  相似文献   

19.
朱珉迕 《政府法制》2014,(15):38-39
2013年10月27日,沪上13位经过层层选拔的青年干部,明确了未来一年的海外“新东家”.  相似文献   

20.
李松 《政府法制》2008,(16):48-50
“一个官员若一周参加一两次这样的商业活动,以少积多,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能算是小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