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耳 《八桂侨刊》2020,(1):93-93
《东南亚华人聚落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书《印尼美达村华人》,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四十七万字。该书是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与其两位弟子邱少华和李晨媛前往印尼美达村调研近一年,并在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撰写出来的。这是一部反映印尼美达村华人的迁移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民族志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曹云华教授、李皖南副教授等著的《民主改革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华人》一书,2014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暨南大学印尼研究团队集体创作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共六章,28万余字。该书介绍了印尼华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分析了早期  相似文献   

3.
程希 《中国发展》2003,(3):51-54
2002年7月,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丛书之十五推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李明欢教授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引人注目的一件事。该书凡860页,共计70余万字。论量而言,已可见其相当  相似文献   

4.
后苏哈托时期见证了印尼华人的族群意识与文化复兴,其中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兴建成为华人族群文化意识复兴的一个重要象征。本文在对印尼华人纪念馆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后苏哈托时期华人历史博物馆兴建的动因、机制与意义。印尼华人博物馆的兴建,不仅体现了华人对族群历史文化的追溯与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华人与当地的融合与政治认同的变迁。更值得指出的是,华人历史博物馆通过华人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历史的展示重新塑造了华人的集体与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海外华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诸多学术领域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专门以某一国家华人的民间信仰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仍不多见。2020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新作的《印度尼西亚华人民间信仰》一书,该书发轫于暨南大学石沧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民间信仰海外传播图谱与功能研究”,也是作者十几年来田野调研和学术思考的综合性成果。作者从2008年开始即对印度尼西亚的华人进行田野调查,足迹遍布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地。从田野经历上看,此书的田野调查历时久,调查范围广,包含了大量作者一手访谈资料和当地的华文报刊、社团出版物、古籍、碑刻等文献,内容客观充实;在视角上,作者以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为视角,着重分析印度尼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演变轨迹和发展现状,对于民间信仰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印尼作为案例,论述了印尼华侨华人在推崇中国发展模式、传承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并解释中国体制与政策等方面,对推动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为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为中国外交、侨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的慈善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华人精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尼华人精英的慈善活动具有重视教育、投入数额大、社会影响大、超越族群界限和明显的代际变化等特点。影响印尼华人精英慈善事业的因素是多元的,随着印尼华人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印尼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华人精英必将在印尼社会慈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杰 《八桂侨刊》2021,(1):69-77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国家,印尼华人是印尼国家多元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印度尼西亚不同历史时期,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著名的海外华人研究学者,廖建裕先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印尼华人和东南亚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介绍他的学术生平、学术贡献以及他对印尼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我国同印尼复交,中断了近1/4世纪的印尼华侨华人同我国的关系,又重新逐步活跃起来。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当地华人同中国的关系自然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复交前后华侨华人同中国各方面的关系。 认同中国时期:关系密切 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荷印政权和苏加诺政府时期对华侨华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中国政府在1955年以前实行争取华侨的政策,因而此阶段是印尼华侨华人认同中国的时期。 华侨认同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中国在海外的移民。历史形成的血缘地缘、同种同文、乡情族谊等关系使华侨难以割断同中国故土的联系,何况,“我国的移民是‘暂居性’,  相似文献   

10.
<正>郑一省教授主编的《传承与交融—多维视野下的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关系研究》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0月出版。全书分为四部分,56万余字。首先,该书的内容涉及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学、教育学等众多的学科领域,在问题的探讨上展现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特点,由此构成了该书内容的综合性与丰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美国参众两院相继就排华问题向美国华侨华人社会道歉,引发关于排华对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排华对华侨华人已经没有心理影响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纠结于道歉本身就说明排华心理阴影依旧,甚至连带影响他们同当地及中国的关系。本研究据此进行了田野调查,结论是:到目前为止,由排华所带给美国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或者说影响非常有限,仅存在于少数群体之中,对他们与当地社会及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瓦西德执政后采取的华人政策及其影响以及印尼华人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印尼华人社会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印尼华人社会的新变化,分析了华人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如何评价瓦希德政府的华人政策以及伊斯兰教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还预测了梅加瓦蒂的华人政策走势,并指出华人进一步融人当地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初的中国、荷属东印度殖民时期和印尼独立后等方面着手,追溯了孔教的形成历史,并且其与当地政治局势密切相关。印尼华人社会采取了不同的文化路线,与中华文化根源逐渐割裂开来,这与其他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情况有所不同。印尼华人社会中无论是信仰孔教、佛教还是道教,在发展中都逐渐偏离了源于中国的主流,每个宗教团体都试图让印尼当局承认自己的信仰,也有团体试图将这三种信仰合成一体,同时他们仍然希望保留印尼华人的身份,以期在融入和同化到印尼社会过程中获得所谓的优待。  相似文献   

15.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6.
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书的内容架构,实际也可以说是华侨华人学的内容架构。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他正在架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17.
李洁 《八桂侨刊》2008,(1):62-65
东南亚华人在各国的生存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层面上,但由于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政策不同,最终也导致了他们的政治与经济地位大有差异,本文以泰国和印尼作比较,探讨华人目前的政治经济地位,并且从历史传统、宗教文化、政府态度等几方面来简单分析造成华人政治经济地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祎 《八桂侨刊》2015,(3):72-7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抗战史学界和华侨华人历史学界开始重视和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苏联华侨华人是全世界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俄两国专家学者也对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研究,不仅在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而且也有相关书籍出版。但根据已发表作品显示,有关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研究作品有限,研究学者也有限。研究内容主要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子女和参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为主,对普通华侨华人群体在当时的活动和抗战情况研究有限。对苏联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尚有很多内容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杨宏云撰写的《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跨国实践与认同流变——以印尼华商为例》一书,2017年9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七章,共30万字。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趋势下,华人移民不断增长,移民过程日益复杂。移民穿越国家疆界日益频繁,遂导致族群认同趋向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四五月间,作者访问了缅甸四市一镇,深入华侨华人社会,把耳闻目睹的事与感触忠实地记录来,涉及华侨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现状,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