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键 《红岩春秋》2023,(4):54-61
<正>1923年1月3日,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陈湘(又名陈江、陈却凡)首次写信向团中央报告工作,详细汇报了泸县地方团组织的创建情况,题目为《泸县地方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报告——四川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关于团的组织、团证问题给君宇的报告》。除报告外,他还把之前的《泸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简章》和《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宣言》一起寄出。  相似文献   

2.
正早期重庆党团组织的政治生态重庆,乃至整个四川党组织的政治生态,开端并不算好。四川是先建团、后建党,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四川就有党团员活动。1922年重庆、成都等地最早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地方组织,以后陆续发展到泸州、内江、宜宾、涪陵、綦江、  相似文献   

3.
黎余 《红岩春秋》2020,(3):40-45
20世纪20年代初,四川团组织发生了一起严重政治事件"潘吕缔约",由此引发了团中央对四川团组织的整顿,成为四川早期团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本文以"潘吕缔约"事件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档案,探隐索微,再现四川早期团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与新生。"潘吕缔约"事件与四川早期团组织的政治生态"潘吕缔约"中,"潘"是潘学海,曾是重庆地方团的团员,后来在南川县工作;"吕"是吕超,国民党在四川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重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20世纪初期,随着新文化、新思想的传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青年知识分子追逐社会发展潮流,相继来到重庆。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共产主义思潮在重庆传播开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重庆地区的先进分子逐渐汇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开始了共产主义运动在重庆的实践。1922年10月9日,重庆地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团成立。1926年1月,重庆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重庆支部建立。2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担负统一领导四川党组织的任务,四川和重庆人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杂志从1923年10月20日创刊到现在,走过了70年的历程。回顾《中国青年》7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作用,总结它的历史经验,是很有教益的。一、历史的道路《中国青年》是在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不久创办的。在这之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初创时期,于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办了团的机关刊物《先驱》,共出了3期。《先驱》从第4期开始,迁至上海由团的临时中央局主办。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成立了团中央领导机构,《先驱》从第8期开始,就明确规定由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办,成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先驱》办至第25期,因经济原因,于1923年8月25日  相似文献   

6.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福建的广泛传播,福州、厦门等地涌现了一批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青年,从而为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在党团中央的指导下,1925年4月前后,福厦共青团地方组织成立;1926年4月前后,福厦党的地方组织成立。这是福建最早的党、团组织。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青团》2023,(7):34-35
<正>团十八大以来,在团中央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共青团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强功能为目标,坚定决心,深化改革,大抓基层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强基固本,持续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全领域推进组织覆盖。一是保持学校领域团组织全覆盖。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市65家高校、318家高中阶段学校全部建团,实现100%覆盖。  相似文献   

8.
正萧楚女和杨闇公,一位是"天才的为全国学生景仰的领袖",一位是加入中共前曾创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四川地区中共组织的负责人。在杨闇公日记和青年团中央档案中,真实记录了两人在重庆工作时的一段严重分歧。疑为内争,杨闇公愤怒不已1924年9月21日,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重庆地方团的会议上,萧楚女严厉批评重庆地方团主要负责人唐伯焜,团员张恺随声附和,弄得"声势更大"。杨  相似文献   

9.
简奕 《红岩春秋》2006,(2):14-15
在重庆老城区下半城望龙门缆车站的斜对面,就是二府衙街,所谓二府衙,是与县衙相比,即一县中地位仅低于县官的主薄的衙门。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统一领导机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就是在二府衙街的一所旧式建筑里宣告成立的。在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前,全川没有统一的党组织,都是由各地团组织代党活动,发展党员,分别接受共青团中央的领导,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革命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四川大革命的蓬勃向前和国共合作在四川的进一步开展。成都一度是四川革命的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全川的革命活动,而且在1923年就建立了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本来有条件建立领导全川的党组织,但是,由于成都政局变化,党团活动遭到破坏,罗世文、童庸生、杨闇公等四川革命的中坚人物先后离开成都,来到重庆。历史把重庆推向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前台。在1925年下半年和1926年初的这段时间里,杨闇公和他的战友们最常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成立中共重庆地委。关于重庆地委诞生的时间,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事人记忆模糊,说法不一,经过党史学者们多方考证,终于把时间确定在1926年2月。二府衙街这幢房屋是杨闇公父亲杨淮清老先生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一大召开后,陈独秀曾打算派包惠僧到重庆开辟工作,未果。1924年9月1日,团中央委任其中央委员萧楚女为特派员,负责领导和整顿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团组织。萧楚女发展杨闇公入党,并于1925年1月,在重庆建立了由杨闇公担任领导的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全川革命斗争。在军阀统治下的重庆,播下第一粒革命火种。后萧楚女遭军阀通缉,被迫离开重庆,其所负责的工作由杨闇公接棒。1926年2月,中国共  相似文献   

11.
<正>1938年5月28日,《新华日报》重庆分馆成立。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重庆分馆转为总馆,存续时间近5个月,在《新华日报》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目前,关于《新华日报》重庆分馆的记述散见于相关人员回忆文章等史料中。这些资料简要记述分馆成立时间、印刷和发行情况,普遍存在描述创立时间不清、机构名称不明、  相似文献   

12.
王右木(1887-1924),江油县武都镇人,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共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在四川的中共地方党史上,有一位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革命先驱,他就是王右木。王右木是四川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中共四川党、团组织的重要创建人。1887年11月12日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89,(11)
最早的工人武装 1922年5月安源工人俱乐部成立后,随即成立了工人监察队,不久改为工人纠察队,这是我省最早建立的一支工人武装。在同年9月爆发的工人大罢工中,工人纠察队维持秩序,保卫罢工领导机关,对斗争的胜利起了保证作用。这支工人武装后来成为秋收起义中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的骨干力量,在夺取萍乡、醴陵、浏阳等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福建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和少数在外地就学的福建青年,就开始把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组织发动福建的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并积极和党中央、团中央取得联系,争取指导,酝酿和准备建立党、团组织。初期的活动集中在福州、厦门和莆田等地,普遍是从建立团的组织入手,在建团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建立党的组织。  相似文献   

15.
崔健 《红岩春秋》2023,(8):52-55
<正>萧华清,字子泉,1894年生于四川省彭县。1923年8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科。1924年,萧华清在北京秘密参加了由杨闇公、吴玉章在成都建立的中国青年共产党(即中国YC团),并与四川籍在京大学生发起建立北京YC团。1925年5月,到河南安阳省立第十一中学任教。1926年初,萧华清担任中共重庆地委教育委员。5月,他同中法学校教员陈觉人(中共党员)结婚。  相似文献   

16.
正1946年,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断了10年的青年团组织。在各解放区建团过程中,团的名称不统一,有毛泽东青年团、朱德青年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而比较普遍的是毛泽东青年团。1948年5月4日,哈尔滨市毛泽东青年团成立。8月,东北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东北解放区毛泽东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决定在东北普遍建团。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一南昌起义中,一部分国民革命军参加了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史料都刊出了他们的战斗序列,但国民党军宪兵团从来没有人提及过。经查对核实,国民党军宪兵团第一营应列入起义部队的序列。国民革命军总部南昌行营专员雷啸岭《十六军南昌政变杂记》中写道:"宪兵团顾浚(四川宜〔宣〕汉县人,1922年留学德国与朱德相识,1924年回国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后任该校教官、队长、国民革命军宪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从此,四川历史翻开新篇章。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自信,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60年风雨兼程,60年沧桑巨变,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积极融入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大潮,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正"老党员"遇到种种不适1926年1月,中共党员杨洵终于决定向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去信,反映重庆党、团存在的团体个人化、革命学潮化问题。杨洵当时33岁,是一名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入党的"老党员"。可是,1925年7月,当他受党安排返回重庆,在党的据点中法学校四川分校工作后,近半年来却一再感到种种不适:重庆党、团的领导人童庸生个性倔强,杨洵关心刊登中法学校招生广告的问题,童庸生居然以长信回复,有怀疑之意;国立四川第  相似文献   

20.
马拉 《红岩春秋》2015,(4):42-44
2011年5月14日,李焕民、宋广训、徐匡等大画家,从成都回重庆参加在重庆渣滓洞举办的《红岩版画——<红岩>原著版画插图五十年》画册首发式后,回到当年他们在重庆创作《红岩》版画插图的现场——化龙桥画家村故地重游,不禁想起当年那段"美协藏画"的沧桑往事。画缘我们都知道,重庆化龙桥画家村是当年四川美协(当时重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