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9,(6):133-138
智慧养老是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它既依托于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又是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升级和创新,较之于传统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具有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人力替代、高效精准等优势。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动力,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加带来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扩张是智慧养老发展的社会和市场基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智慧养老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还需要理念的转变、资源的整合和组织的协同。智慧养老发展必须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坚持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原则,实现线下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协作联动,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治理。智慧养老是"为夕阳服务"的"朝阳产业",通过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务,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和老年人幸福指数,为我国老龄化社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政府将拥有的数据向社会开放,不仅是建设透明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更关键的是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社会创新力量将政府数据的潜在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我国目前在政府数据开放中面临来自数据质量、隐私安全风险、网络舆情危机以及政府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挑战,需采取提高数据质量、加强隐私安全保护、主动回应民意诉求以及与市场共同营造数据开放生态圈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兰良民 《学理论》2013,(26):176-177
隐私观念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容易产生误会的原因之一。中美民族在隐私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在隐私观念中的领域行为方面,崇尚群体隐私的中国人习惯用围墙来保护自己和群体的领域,而美国人习惯使用空间来维护个人或群体的领域;在调节隐私的方式上中国人使用心理机制来调节自己的隐私,而美国人使用物理环境来调节隐私。要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因隐私观念差异而引起的误解,需要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张智楠 《学理论》2012,(14):59-60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校扩招13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迅猛增加。随之而来不仅是中国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社会形象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主流媒体,了解到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在一定程度受到损害让人担忧,如何有效地提升和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就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风险阶段且面临多重叠加风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5G通信技术为标志的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走向新的发展阶段。高风险社会的智慧社区建设,既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治理效能,又需要规避技术风险复杂性及其与传统风险的叠加效应。针对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敏捷治理完全可以应用到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来,这需要考虑五个维度上的变革:适应性治理理念、风险响应的社区多元共治体系、风险预测与防控的城市与社区联动机制、助推式的风险治理政策工具、社区层面的首席信息官制度。在智慧社区的推进环节,需要城市与社区的顶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风险感知、决策分析、组织协同、合作治理、社区动员与科技赋能等多个关键环节及其衔接,以综合打造高风险社会的智慧社区敏捷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技术发展是行业变革的动力。传统会展借助现代科技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智慧会展时代已经来临。智慧会展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三维全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不仅依托移动互联网以及智慧信息连接、智慧会展环境及智慧技术应用等内部环境智慧化,更有赖于城市的智慧化、场馆的智慧化、资源交易的智慧化等外部环境智慧化。在智慧会展发展中,我们需要紧紧抓住会展的本质特征,在为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感到兴奋的同时,防止技术崇拜,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不断提升互联网思维,以此来突破智慧会展发展的瓶颈,实现智慧会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隐私是人类本性所固有的,隐私观念是伴随着自由主义思想观念在近代得以确立的,隐私权是当代社会新兴人权。考察从隐私到隐私观念再到隐私权的确立,会发现隐私权涵纳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双重成果,对于理解隐私权的基本人权意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风险成为现时代的理论热点与现实焦点,一方面是人类自觉意识与反思能力的提升的结果,体现了人类对整个生态圈的未来命运的担忧与关怀,另一方面反映出人类实践活动的价值维度需要重新受到审查与批判,人类实践行为的社会效应与管理方式等需要反思与重构.我国的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积极认识和治理社会风险的过程,这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理社会风险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智慧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和理论思考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全球城市的空间转型是一个新功能关系转型与空间扩展的过程,是一种超越城市自身的特有现象。然而,全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空间秩序",这一新秩序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空间转型与资本入侵也会使得原来属于城市居民的社会空间逐渐被消费主义所占据,历史记忆的空间化过程中面临"失忆"与"伪忆"的风险。城市的空间转型与历史记忆保护形成了城市发展动力的差异,也形成了城市公共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全球城市建设中尤为突出。面对碎片化的历史记忆,我们需要对全球城市的历史记忆进行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10.
智慧社会是继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社会5.0"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全方位和系统性的变革,它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智慧社会的驱动引擎和治理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生存条件和技术基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智慧社会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人口变迁、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市场变革也加速推进智慧社会建设的社会需求,构成当下智慧社会建设强大的内在动因。显然,智慧政府走向集成化、智慧城市走向互联化、智慧社区走向精致化、智慧工厂走向虚拟化、智慧教育走向共享化、智慧医疗走向移动化、智慧交通走向便捷化、智慧家居走向物联化、智慧生活走向定制化和智慧治理走向简约化成为智慧社会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1.
Privacy     
Barrington Moore 《Society》1998,35(2):287-299
  相似文献   

12.
Privacy     
  相似文献   

13.
Roazen P 《Society》1992,29(2):14-17
He is author of Helene Deutsch: A Psychoanalyst’s Life; Brother Animal: The Story of Freud and Tausk;and Encountering Freud: The Politics and Histories of Psychoanalysis,all published b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y the Supreme Court's privacy jurisprudence has become deeply problematic for addressing emerging reproductive and sexual choice issues, focusing on abortion funding, minors seeking abortions, adults engaging in consenting homosexual sex, and pregnant women accused of abusing their fetuses. The article makes two arguments. First, it contends that what is private about the rights asserted in cases like Eisenstadt v. Baird and Roe v. Wade has never been fully articulated nor defended, leaving these central decisions conceptually unpersuasive. Second, the article shows that "privacy" is used in two very different senses in Supreme Court constitutional right-to-privacy decisions: one rooted in respect for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the other in notions of personal autonomy. Although both senses deserve to be protected, the court has tended to prefer the familial sense of privacy to the autonomy one,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privacy concerns that are not connected to family relationships or that are perceived as undercutting "family values."  相似文献   

15.
16.
孙颖 《行政论坛》2005,(5):59-61
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行政权侵犯公民隐私权益的事件,因而如何在行政法的视野内保护公民的这一权益就有探讨的必要了。行政法领域中的隐私保密权概念,是从对隐私、隐私权的解析中得出的。在对隐私保密权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行政主体的公权力之间的关系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他们之间利益冲突的措施,即: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应把握“比例原则”和行政相对人可行使程序对抗权制衡不法的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18.
姚震乾 《学理论》2014,(7):127-130
隐私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隐私权保护问题开始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机构在对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部分做法与公民的隐私权相冲突,民政救助过程是其中一个体现。首先对民政救助制度进行概述,进而论述民政救助过程中与隐私权相冲突的表现,最后讲述现行法律制度下对民政救助中隐私权保护的局限以及克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New currencies designed for user anonymity and privacy – widely referred to as “privacy coins” – have forced governments to listen and legislate, but the political motivations of these currencie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Following the growing interest of political brands in different contexts, we provide the first systematic review of political motivations expressed in cryptocurrency whitepapers whose explicit goal is “privacy.” Many privacy coins deliberately position themselves as alternative political brands. Although cryptocurrencies are oft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philosophies that aim to diminish or subvert the power of governments and banks, advocates of privacy occupy much broader ideological ground. We present thematic trends within the privacy coin literature and identify epistemic and ethical tensions present within the communities of people calling for the adoption of entirely private currencies.  相似文献   

20.
Politicians, Privacy and Media Intrusion in Brit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