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郝志刚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在长期友好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胞波”友谊。在历史上有许多的中国人到缅甸谋生,经商和定居,在缅甸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群体,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也随之而产生。1962年以后缅甸政府推行国有化政策,...  相似文献   

2.
朱昭华 《东南亚研究》2007,(2):61-65,55
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早在晚清时期就由英国提出,但遭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官绅的抵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获取一条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主动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中国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但因缅甸的陷落,中缅铁路最终半途而废.当前,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又提上了建设日程,成为中国加快西部大开发、发展与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和谐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缅经济关系发展与中国对缅经济技术的援助林锡星中缅经贸关系的沿变抗日战争时期,修筑了滇缅公路,我国借助缅甸的仰光港口,经过印度洋通往中东和欧洲,较从广东黄埔港出海,绕道马六甲海峡,去中东和欧洲,要节省里程5000公里。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是抗战的大后方...  相似文献   

4.
当前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不对称权力结构和本体性安全的视角,对中缅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理论探索,分析缅甸对中国产生依赖性与离心力的结构限制。本文认为,缅甸对中国形成既依赖又偏离的两种倾向是由中缅不对称结构关系决定的,在此结构下缅甸对自身本体性安全的关注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政治转型后的缅甸在对中国的依赖与偏离的博弈中孰强孰弱,主要取决于不对称权力结构中缅甸的本体性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主席 12月 11日在仰光机场欢迎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中高度赞扬中缅“胞波”情谊和中缅两国共同缔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他说 :“我是抱着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扩大合作的目的来访问的。”江泽民主席出席了中缅签订 7项合作协议的签订仪式 ,其中包括《投资保护协定》、《中缅渔业合作协定》、《边防协议》。 12月 12日 ,江泽民主席在同丹瑞主席会谈时说 ,中国会根据《双边合作联合声明》 ,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投资 ,中国会继续向缅甸提供援助 ,在农业、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6.
1954年至1962年以吴努总理为首的缅甸自由同盟政府执政的时期,这个时期缅甸华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与中缅政治、外交关系紧密相连。中缅关系越好,缅甸华人经济也就更好。以下按产业对仰光的华人经济况进行简单的阐述。1、进出口业。1958年,仰光有进出口权...  相似文献   

7.
广东在中缅经贸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贸易早在西汉甚至以前就已开始。 1970— 1985年间 ,中缅贸易大多在广东与仰光之间进行 ,而且是海路贸易。开放边贸后 ,广货在缅甸随处可见 ,广货在国内市场属高档货 ,但在国际市场却属中低档产品。中国加入WTO后 ,广货必然受到冲击 ,因此广货必须提高品牌质量 ,并在边贸中趁早抢占滩头。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对缅的务实接触政策使美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文章认为,美国改善与缅甸关系,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主要出于为"重返东南亚"战略打开重要突破口、在缅甸建立美式民主、抢占缅甸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并在这些方面初步取得成效。美缅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缅甸使西方国家取消制裁而摆脱外交孤立状态,这给中国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程  王震 《东南亚研究》2020,(1):1-19,154
在美国的战略压力下,周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经略周边也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中美战略竞争的阶段性与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的密切程度,影响着中国经略周边的模式和路径。在现阶段,中国经略周边的机制化路径能够统合中国有限的外交资源,借助机制激励、约束及塑造等功能提升中国经略周边的质量和成果,维持在周边部分国家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本文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为案例,从中国经略周边的机制化视角分析其对提升中缅两国内在合作动力、维持中国在缅甸影响力优势地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就中缅经济走廊机制化建设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两国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不断深化.新冠肺炎危机爆发以来,中缅积极开展抗疫合作,深化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也为两国推进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带来新机遇.除了双边合作外,中缅还在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澜湄合作等区域性合作机制下积极寻求联合抗疫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平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缅甸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中缅边境地区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缅甸不稳定的社会基础等因素对中缅深化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构成了巨大挑战.为此,中国应利用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机遇,深入了解缅甸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民众卫生健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空间,为中缅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创造有利环境.概而言之,中缅应围绕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中缅应对传染病联防联控体系常态化建设;注重能力建设,利用多边平台增强缅甸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加强健康教育,联合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利用传统优势,充分激发中缅传统医药合作潜能;鼓励多方参与,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卫生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共同努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印、中缅边界问题是中国最早与邻国着手解决的陆地边界问题。二者历史起源相同,问题属性相似,但中缅边界争端以和平方式妥善解决,而中印边界则爆发战争,至今仍未得到解决,由此形成中国解决领土争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文一武"两个范例。在近年中国与海洋邻国岛屿归属争端和海洋权益争端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对比分析导致中印和中缅边界问题情况相似但处置结果和走向截然不同的原因,既是重要的历史经验总结,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国中小企业的境况及发展王继平在联邦德国企业规模一般是按职工人数和营业额来加以划分的。工业部门中,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营业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中,中小企业系指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下,营业额在200万马克以下的企业。据统...  相似文献   

13.
1990年8月,韩国海关获得了缉查毒品、逮捕毒品走私犯和没收走私毒品的权力。1990年韩国海关成立情报部,负责协调、计划和支持全国各地海关的反毒品行动,并通过外国海关收集海外情报,提高调查技术。1993年2月,韩国海关成立了毒品走私专门调查组;1993年4月在金浦海关成立毒品调查部,以有效对付机场内不断增加的毒品走私活动。1996年7月,情报部更名为专门调查部。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毒品走私,韩国海关建立了43个毒品调查小组,并在汉城、釜山、仁)!;、大邱、光州和水原等6个地区成立了6个特殊拦截行动小组。韩国还正在建立自动情报管…  相似文献   

14.
缅人源于羌新论钟智翔(洛阳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67-05缅族是缅甸联邦的主体民族,占缅甸全国总人口的65%。[1]据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证实,缅族不是缅甸的土著民族,而是外来迁徙民族,但...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央情报局毒品恩怨内幕马啸毒品问题本来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无缘,然而在世界性的毒品走私及全球毒品贸易的复杂政治背景中,却又不能不涉及到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与毒品问题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恐怕要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在与毒品问题有关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金三角"毒情发展现状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全球毒品问题继续泛滥,并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即在海洛因、可卡因贩运和滥用持续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冰毒等苯丙胺类兴奋剂毒品在全球流行的强劲势头.据2001年联合国禁毒署最新报告,毒品贩运涉及到170个国家和地区,13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毒品消费问题.全世界有1.8亿吸毒者,其中1.44亿吸食大麻,2900万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1400万吸食可卡因,900万吸食海洛因,450万吸食鸦片.与此相关,毗邻我国的世界最大毒源地之一--东南亚"金三角",毒情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危害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缅甸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逐步实现政府执政和国家发展的转型。缅甸的政治改革措施前所未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收到了一些积极效果。未来,缅甸的改革进程将继续推进,但面临诸多深层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会对中缅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但中缅双方的合作主流不会改变,中缅关系发展大势向好。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缅甸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冷战期间,中国对缅甸采取党对党、政府对政府的双重政策。1988 年缅甸发生政治动乱后,中国终止了对缅共的支持。1989 年4 月缅共因发生内讧而解体,年迈的领导人被遗弃,这一中缅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不复存在。鉴于共同的世界观,中缅双方高层人员往来频繁。双方高级将领也经常互访,以加强缅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在缅甸影响力有所减弱,印缅关系则稳步提升。这种变动的地区权力结构促使印度积极主动发展对缅关系,以寻求改变中国在缅甸影响力占优势的现状。同时,随着印度对中缅关系战略疑虑的减轻,以及推动"东向政策"的需要,印度优先发展与缅甸的经济关系。此外,印度对边境和海洋安全的持续关注也推动了印缅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备受德商青睐据德国《世界报》报道,大多数德国公司认为,今后五年中国的投资气候良好。根据德国工商大会(DIHT)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20家在中国做生意的德国公司中,有将近90%的公司持这种观点。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