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刚  欧阳 《理论视野》2020,(1):21-27
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中,马克思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共产党宣言》三部经典著作,解析了“共产主义是什么”“共产主义何以是必然”“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等重要问题,从而凸显了马克思在研究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所蕴藏的逻辑起点、客观必然和实现路径等演进规律。这一演进规律表明,回到马克思来理解共产主义,就是要把共产主义从真正人的人性升华、贵在追求的现实运动、社会与个体的双重解放等维度来辨证看待,从而批判对共产主义的“遥遥无期论”“与己无关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中有少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认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无疑是诱人的,然而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总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才去劳动,才去创造,而得到这些东西后,新的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李志凯1多年前,我国理论界就“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主要观点大体有三种:一是“大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它包括整个社会主义时代;二是“中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部分党员中存在的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思想,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是党员教育的一个新课题。这方面,北京市汽车千斤顶厂在企业全面整顿中结合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这个厂是从街道小厂发展起来的集体所有制工厂,全厂有职工一千零三十人,党员六十四人。总的看,党员的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党内存在比较严重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原临时党总支的五个成员中,三名主要成员有比较严重的问  相似文献   

5.
“趋同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本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认为未来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两者“最优结合的趋同社会”。用《纽约时报》1965年5月6日发表的一篇社论的讲话就是:“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如果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就象是亚当·斯密的自由论  相似文献   

6.
工会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工会工作的核心是什么?对于工会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过去人们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的说是“维护”,也有的说是“参与”。斯大林时代的工会及我国“文革”前的工会“以生产为中心”。“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大学校”的提法,似乎又突出了“教育”。还有什么“建设维护论”、“教育维护论”、“管理维护论”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工会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逐渐明确了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 述,“共产主义”一词至少 有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它是指一种思想理论和道德体系。其次,它是指以这种思想理论和道德体系为武器的无产阶级开展的革命的“现实的运动”,这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就已经明确地指出过:“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7页)再次,“共产主义”是指这种革命的“现实的运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实现一种崭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它是一个静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早年的“跨越”思想和晚年的“跨越”思想一样,指的都是“跨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而不是指“跨越”政治革命和政治解放,直接实现社会革命和人类解放。马克思早年“跨越”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共同胜利论”和“发达国家带动论”。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存在并正在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此时代的德国看作是“支配着世界市场”,并能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因此认为德国能把前资本主义国家或非资本主义国家带到共产主义新社会中去,因而也不存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  相似文献   

9.
1.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建立论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党纲认为,社会主义已在苏联取得“完全的、最后的胜利”。赫鲁晓夫在报告中宣布,苏联将在二十年内(1961—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2.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批评了赫鲁晓夫的左倾冒进、超越阶段的思想,于1967年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大会上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3.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  相似文献   

10.
对共产主义信仰需要有科学认知,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为此,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澄清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误区,这主要是:不重视导师基于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反思、急于求成的误区;把导师对未来社会的一些设想当做真理去追求、当做行动纲领去实践的误区;用唯制度论的思维方式解读共产主义信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两阶段”论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讲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他说,建成社会主义,也有一个“边”。但是,说建成社会主义有个“边”,不是说不要进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在目前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毛泽东的这段重要谈话。应当怎样看待毛泽东的这段谈话?它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在1936年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等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直接过度论笼罩了苏共领导和苏联理论界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的时期。这十分明确地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思想。到了50年代、60年代,这种社会主义建设等于直接过渡的思想在苏仍然很突出。1952年召开的十九大,党章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二十一大提出“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的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要创造共产主义的一切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二十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对共产主义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人们对共产主义这个社会理想产生了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怀疑这种理想。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把共产主义这个理想社会说成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或“最终理想”,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人类最美好最合理、最完善的社会。由此人们也就产生了诸如“共产主义实现以后社会是否还向前发展”,“共产主义那样完美无缺,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等疑问。继而在实践中对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不感兴趣,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相同的社会环境要求和互相有意识地吸取对方的优点而变得日益相似起来,这就是社会趋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改革、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趋同现象,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析:一种是西方学者的“趋同论”。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对社会趋同现象的理论概括。它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丁伯根提出。“趋同论”的社会趋同有特定的含义:即两种制度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趋同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企图用“趋同社会”代替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在客观上证明资本主义不会灭亡。“趋同论”的这一错误结论是由其理论前提的不可靠性导致的。首先,“趋同论”的最优经济制度理论也只是一种先验的假设,它没有得到实际的证实。其次,“趋同论”的“相似的社会环境产生相似的制度”的理论也是不可靠的。相似的环境未必产生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
苏东剧变后,欧洲坚持下来的共产党不仅面对着过去“欧洲共产主义”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必须应对由于苏东剧变而产生的各方面的新挑战。而以法共为代表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共产主义”理论,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产生的。文章就“新共产主义”主要理论观点和如何看待新“新共产主义”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1 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公有制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即“两阶段”论 ,其缺陷在于 :仅仅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是公有制社会成熟程度的不同即量的或部分质的不同 ,而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根本质的差别 ,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不同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首先 ,从生产社会化的不同性质来看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 ,社会生产的各地区、各部分和各企业之间的社会化程度和范…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究竟在哪里爆发并取得胜利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们分别依据自己所处历史时代提供的历史条件,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对于这些论断,理论界长期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在生产力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的思想;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的理论.有人认为,“同时论”和“一国论”都是马恩坚持的思想,“同时论”是指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革命,各国无产阶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作过一些美好的描绘。如对所有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即社会主义阶段 ,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 ,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已的理论概括起来 :消灭私有制”① 。又如对未来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 ,指出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统一有计划按比例组织生产 ,他们论…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基本上就是每个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50多年过去了,我们重温这些深刻的论述,感到克服个人主义仍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修养锻炼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西欧资本主义的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都主张通过民主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表面上似乎很一致,但实际它们有本质的区别。本文试对二者的理论特点、本质区别进行比较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特点“社会民主主义”这个概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作为“共产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在此之前,它一般被当作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的别称,唯独在英国费边主义那里才带有与共产主义不同的含义。“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独立并对立于“共产主义”,直接原因要归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