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文航 《法制与社会》2011,(18):195-196
社区矫正就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如能有效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好,防止这些人重新犯罪,就能达到维护法律尊严,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瑞 《法制与社会》2011,(29):205-206
社区矫正制度从产生到现在,不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伴随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由于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不恰当所导致的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效率低下就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论述矫正制度的缺陷时多有涉及,却很少有学者针对这个问题单独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以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为主线,分析目前在中国社区矫正对象分类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从社会学角度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和社区矫正实务将矫正对象按其回归社区后所面对的问题来源分为三种类型:需要个人层面服务的矫正人员,需要环境融入层面服务的矫正人员和只需提供监普和教育的矫正人员.  相似文献   

3.
邵杰荣 《法制与社会》2012,(25):250+256
监禁矫正将人与社会完全隔离,严重影响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活,甚至可能引发二次犯罪.改变这种状况则需要从法治开始,通过推广法冶文化,提升公民素质.社区矫正入刑则迎合了这种需求,并取碍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适用上,社区矫正所存在的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黄琳 《人民调解》2008,(11):25-26
武汉市洪山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努力从“重塑自我”的角度出发.在尊重社区服刑人员个性的同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从而实现社区矫正的真正目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假释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处遇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假释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是其注重对罪犯的教育矫正,以犯罪人出狱后顺利复归社会为目标。然而,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再社会化过程却面临着制度、文化、市场、社会交往、心理五个方面的障碍。为消除假释人员社会歧视偏见,恢复社会功能,顺利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应从制度建构、文化包容、行动嵌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确立假释人员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勇刚 《法制与社会》2011,(11):38-39,45
2011年02月25日,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但社区矫正的范围很窄,只是对原来社区内的服刑人员的管理进行了规范,社区矫正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的、行刑社会化意义上的社区刑。它的惩罚性明显不足,只有将社区矫正定位于社区公益性劳动为主的劳役刑,才能真正成为社区服刑形式。现在的社区矫正只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替代有名无实的劳役刑,使刑罚更具有衔接性,体系更加完整,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刑罚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矫正的利与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顺安 《法学杂志》2005,(4):102-106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论述了社区矫正的优势与弊端,揭示了利与弊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利与弊的哲理、法理,客观评析了利与弊的辩证关系,在充分肯定了社区矫正的利大于弊的前提下,提出了要正确对待“利”与克服“弊”的态度、观点及立场。  相似文献   

8.
廖斌 《法学杂志》2005,(4):107-109
近几年我国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公安部门内部没有关于执行非监禁刑罚的专门机构建制,使得这些“非监禁”性质的刑罚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落实的现象。因此,对现行刑事执行体制应当予以改革,建议在社区刑罚的执行、社区对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参与、出狱人的社会保护等方面发动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成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并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资格认定、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少年司法固有的福利模式和刑事模式均无法单一地解决少年犯罪的问题,因而受到学界的批评.同时,以恢复社会关系,促进罪错少年回归社会为目标的恢复性少年司法似乎正在成为少年司法的“第三条道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社会、社群和社区的发展变化对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我国的城市化和市民社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社群、社区的发展驱动了具有恢复性少年司法因素的少年司法的发展,这体现了社群主义的价值底蕴.我国不少地方的司法机关进行了恢复性少年司法的探索,其各个阶段均具有社区参与的因素.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城市化和市民社会的发展使恢复性少年司法的社区参与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善良可以拯救罪恶,罪恶也可毁灭善良,也许我们真实的心灵中常常都行进着善与恶的裂变,而时刻把握自己灵魂的从良向善,又是何等重要!而本案正是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全国6个省(市)先后开始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至今已逾4年多,随着社区矫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社区矫正一词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这种行刑方式符合国际国内刑罚执行的发展趋势。在社区矫正对象中,青少年犯罪的比重越来越大,不仅成为矫正工作过程中的重点,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13,(16):34-34
为进一步规范监外服刑罪犯刑罚执行社区矫正工作.实现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全程监督”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要求.不久前.泾县检察院监所监察科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检察.共检察暂予监所执行、缓刑、假释等罪犯17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家好,下星期三我就要结婚了,请你们一定要来喝喜酒……”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位年轻男士满面春风地来到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司法局桐屿司法所,一边报着喜讯,一边递上了一份红色的喜贴。前来送喜贴的不是别人,而是因假释正在该街道社区服刑,曾经无业、无家、无生活目标的社区矫正人员王磊(化名)。  相似文献   

14.
15.
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月坛街道司法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以多点监控管理模式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最大程度发挥亲情作用。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一方面能帮助社区矫正工作者监督社区矫正人员,另一方面也能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反馈有关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就业等信息,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定位及其队伍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是一项执法活动,也是一项社会工作,具有专门性与群众性。要在社区支持下达到社区矫正的预期目的,必须充分重视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资格、素质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2012,(10):92-92
自2003年7月我国开始试点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各地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05.4万人,累计解除矫正58.7万人。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期间的重新犯罪率一直保持在0.2%这一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文 《犯罪研究》2007,(4):63-66
2003年7月以来,随着全国试点省(市)社区矫正工作实践的深入,对监外罪犯的心理矫正工作越来越被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方方面面所重视,不少试点地区,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展了对监外罪犯心理矫正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实践证明,心理矫正工作对改造罪犯,促进其回归社会,预防犯罪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项工作本身还处在试点阶段,特别是心理矫正工作具有特殊的专业性要求,从而使当前的心理矫正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全社会都应该予以高度关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多,青少年犯罪问题开始凸显出来.这一方面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包括社会环境的原因.本文认为对他们及时进行行为矫正、提高社会功能及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首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进是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司法所聘用的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今年54岁。他自2007年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用爱的阳光驱散了社区服刑人员心中的阴霾,用温暖的情怀融化了他们心中的坚冰,引导着他们一步一步找回失落的自信,重新拥有了生活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