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不可偏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 ,统一发挥作用。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  相似文献   

2.
论法德并举     
胡艳丽 《湖湘论坛》2002,15(4):71-71
一、法德并举,外在规范与内在约束的统一在2000年6月中央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在今年一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把“法治”和“德治”的重要性及其相…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关于法律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未有定论,梳理和反思学界前辈们关于法律的界定,考量法律存在的目的,有利于通过实证主义的路径来思考现代社会意义中法律的范畴。据此,可以认为,法律是依据主流社会的意志制定或认可,以其共同体的强制力为后盾,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化解社会冲突并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4.
责任作为法治与道德对社会成员的双重要求,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当人们内在的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认知发生了一定改变,就会使实践行为出现偏差,为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此时,亟需科学的责任思想作为责任认知与实践的基准,指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规范具体行为。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不同学术流派责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结合对人类社会的剖析与研究,提出了诸多关于责任的科学思想与严谨论述,经过不断的理论验证与实践发展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责任观。在新时代系统研究、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责任思想,梳理马克思主义责任观的理论体系,对于强化我国社会整体责任意识与义利观认知、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6.
赵明 《中国妇运》2009,(4):29-31
“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此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中。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社会成员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组织的基础。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并扮演某种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信仰与社会规范缺失的问题亦不断突出。对此,有学者提出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价值理想的信仰和规范功能。从理论上说,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体系的本质为其发挥信仰和规范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从现实上说,主流意识形态要发挥信仰和规范功能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具体来说,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发挥其作为价值理想的信仰和规范功能:它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一套可以信仰的价值或意义系统;能够凝聚社会成员的力量,使其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能够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使其趋于稳定化和和谐化;能够优化社会发展目标,降低社会发展"成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要实现其作为价值理想的信仰和规范功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来加以调适、发展和内化。  相似文献   

8.
正义意味着公平、平等,属于支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理性范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义有四项基本内容:政治地位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非基本权利与贡献完全平等原则,集体与个人关系辩证统一原则。正义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正义规范着社会道德秩序,规范着个人行为,规范着社会分配,也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起舆论监督作用。正义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和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以德治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以德治企”的根本点在于自觉。道德的根本特点就是自律性。当道德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自律的内因和动力的时候,人们会自觉地以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及个人与企业的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行德治的理念,强调以“德”来调整管理者和员工关系,规范双方行为,企业经营就会运转得更加和谐,效益就会明显提高,推进现代企业管理的过程就会更顺利。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成员与周围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主要有势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情缘关系。势缘关系与其余四大关系一道共同作用于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它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又有其特殊性,往往从整体范围内影响社会集体的思想倾向,影响社会集体的稳定和道钱风气。从概念上讲,“势缘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态势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客观环境影响的关系。“势”实质上就是一种蕴藏了巨大能量的氛围,这种氛围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氛围,它具有较强的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为完成团体共同目标而普遍认同和遵守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内容。团队文化可以有效统一成员的思想,规范成员的行为,提升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政协机关团队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政协机关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常州市政协按照"简约、快乐、儒雅"政协团队文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标志的党的创新理论,拓展了我国社会稳定理论研究的视野和空间,对各类主体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还提出关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支持性的积极义务.要促进社会稳定,仅仅就经济利益差异进行治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社会系统内部的其他子系统如政治、法律、道德等都得到整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确立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原则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由社会硬控系统组织成员协调社会稳定问题研究,与行为不轨者接触,能够极大地降低行为不轨的几率,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内部矛盾关系的法律调整方向新社会主义法律作为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调节着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它不仅是解决敌我矛盾的武器,而且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增加且成因复杂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试论邓小平关于改善社会风气的思想焦存朝社会风气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属性,它具体表现为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生活追求和道德情操。社会风气不仅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政治秩序的实现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秩序的实现是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控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理念以其决定政治主体的心理价值取向进而规范政治行为、决定政治制度的内容与性质进而规定秩序生长的方向、决定政治控制的方式进而制约秩序实现的方向等功能,构成了政治秩序实现的基因.政治制度以其反映基本社会共识、确认利益结构、调解社会矛盾和规范政治行为等功能,构成了政治秩序实现的生长载体.政治控制是政治秩序实现保障机制的基础,具有以政治权威为依托的政治过程、与政治权力紧密联系的政治过程、一系列控制机制展开和应用的政治过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内涵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性质、目的、对象、方法、程序等进行的研究。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它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工作和采取的行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它是寻求社会稳定的良药,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着强有力的约束力。其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再次,社会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之所以卓有成效,是因为它有一套特殊的方法和程序,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同样采用了这套方法和程序。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实质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的形成以及民族成员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离不开生活实践的潜移默化和思想理论的日常熏陶。民族成员特定的包容意识的形成和心理结构的优化,既需要通过物质生活的发展来丰富其历史叙事内容和进程,也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来促进民族成员不断生成具有现代性的效率意识、发展意识、规范意识,从而增强民族成员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8.
陈红宇 《传承》2012,(19):70-71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全面而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政报》2007,(4):4-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第三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四)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预测人们集群行为意向的重要指标,而易提取性、规范契合度和对比契合度是影响社会认同形成的主要特质。根据网络集群行为诱因事件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情境弱势和结构弱势。两类诱因事件和三种特质组合产生三种社会认同:动态社会认同、特别社会认同和常态社会认同。通过情境模拟方式研究网络集群行为意向发现,在集群行为中即使群体成员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和诉求,其背后的心理动机也不尽相同,可能分别是改变现状、坚持重要价值观、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尊和成就感等。厘清网络集群行为诱因事件的不同性质、理解参与者的社会认同特征及其潜在的心理动机,有助于有效处理网络集群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