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除反腐败的迷思——“透明国际”对中国反腐的建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对反腐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建议和分析,造成了种种混淆和迷思。“透明国际”是权威的国际反腐败组织,不妨听听他们对中国反腐的建言。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际透明组织近日发布的我国清廉指数(CPI),反腐专家对其进行分析后表示,中国廉洁度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使我国的腐败进入了高发期、频发期。  相似文献   

3.
林双川  薛凯 《半月谈》2004,(24):8-11
反腐败是中国百姓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回顾2004年的反腐败斗争,专家认为,最为突出的进展是两个“加大”,一是以党内监督条例出台为标志,加大“治本”力度,反腐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二是继续以查办大要案为突破,加大“治标”力度,形成标本兼治之势,反腐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实践》2007,(2):33-36
专家预测2007年中央在源头上反腐将有大动作 “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如同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腐机构,集合各部门的反腐力量,是目前反腐机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孙桂华在接受《嘹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5.
杜斌 《半月谈》2003,(12):46-47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反腐工作重点在抓“大案要案”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一些似乎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职务犯罪现象。记者在调研中,不少专家指出,反腐工作绝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分,“小人物”的腐败造成的大危害不可忽视,大小腐败都要反。  相似文献   

6.
刘力锐 《传承》2012,(1):50-52
网络反腐是一种诉诸新闻范式、依赖公众舆论的反腐模式,网络公共舆论成为网络曝光与网络反腐间的一个关键环节。温州论坛开创的网络舆论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堪称中国网络反腐的典范,值得深入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四清 《前沿》2013,(2):38-39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根本特质.以人为本决定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自觉反腐,而不是被动反腐;要坚持走法治反腐轨道,而不是选择性反腐;对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应“零容忍”,而不是容许适度腐败;要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机构反腐;要构建防治腐败的立体防线,而不是一味强调惩戒或教育.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特征,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反腐成就彰显于凝聚了更广泛的反腐共识、形成了更坚定的反腐决心、建立了更严密的反腐制度和机制、创新了法治化反腐方式、达到了更满意的反腐效果。零容忍反腐经验体现于坚持党的领导与维护中央权威相统一、反腐与维护人民利益相统一、高层反腐和基层反腐同时进行、内部反腐与外部反腐同步推进、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协同开展、“硬约束”与“软约束”共同发力、“经常抓”与“长期抓”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是历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话题,2012年是中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共十八大将召开的背景下,网络反腐将在监督换届选举、官员生活作风、“三公”消费,曝光官员贪污受贿等方面继续“给力”中国反腐进程,与此同时,网络反腐也亟须补齐制度建设的短板。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两高”《意见》出台后,官员行贿受贿已非过去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而是出现越来越隐蔽化、期权化、市场化和智能化等诸多新型受贿形态。挑战反腐底线。反腐专家认为。社会民主监督是破解新型腐败的最有效利器。  相似文献   

11.
“反腐”和“倡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反腐”的目的是“倡廉”,“倡廉”必须“反腐”。  相似文献   

12.
“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这就是中国的“双规”制度。在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它在中国的反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主张“制度反腐”的著名学者李永忠为你揭开“双规”的朦胧面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反腐这一现象级的“政治实践”引发海外热议。诸多海外观察家不仅称赞中国共产党从严反腐是从严管党治党的新路径、国家治理能力的新提升、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保障、大国大党形象的新展示、全球腐败治理的新范例,而且认为中国共产党从严反腐的理念和实践已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国经验”,这种经验是值得国际社会学习借鉴的“世界样板”。海外观察家的这些积极认知与评价,不仅有益于更好彰显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性与正义性,有助于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执着、自信、担当的中国共产党,而且展现了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也将进一步鼓舞中国为世界反腐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为国际社会开辟一种尊重差异、平等互鉴及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反腐模式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祥涛 《公安学刊》2006,(1):106-108
中国腐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决定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性。反腐体系的建立,一是要构建起“外部防线”,从源头上铲除腐败产生的条件和机会;二是要构建起“内部防线”,消除主体产生腐败的动机,提高主体防腐拒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撰文分析了在反腐败运动中经常听到的两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即“乱世用重典”和“建立民主政制反腐”(见《同舟共进》2007年第4期《破除反腐败的迷思——“透明国际”对中国反腐的建言》)。实际上,在反腐败运动中还有一种奇谈怪论,即所谓“高薪养廉”。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一些地方部门反腐方式虽然不断翻新,反腐制度不断出新,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不,继一些地方推出扑克牌反腐、贺年卡反腐和廉政短信等反腐创意之后,又有一些地方推出了更新的反腐“智慧”。  相似文献   

17.
姜业奎 《小康》2005,(5):31-32
在湖北黄石、浙江慈溪等地,反贪机构试点“卧底”反腐,已取得效果。但这一方法需要严密的法律配套措施。而如何保证其过程中做到程序正义,专家觉得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8.
冯鹤 《现代领导》2010,(10):20-20
2009年10月15日,新华网在《中共积极探索网络反腐迫使官员检点言行》一文中,率先将《党的建设辞典》收录“网络反腐”词条一事称为“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中国执政者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此举凸显高层日益看重网络在民意采集和政情下达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开始重视网络舆情,各地党政机关加大了舆论引导和应对的学习研究.客观分析政府在历次突发事件中采取的宣传策略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反腐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邵道生研究员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将县委书记群体中出现腐败现象的成因归结为:权力过度集中、“利益诱惑”实在难挡、对重大项目的“一锤定音”权等三个方面。人民论坛:您怎样看待“县委书记成为腐败重灾区”这一说法?邵道生:去年,  相似文献   

20.
反腐高压态势下“官不聊生”呼声的背后中共十八大后,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深化改革元年”2013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废止和修改了不少过时的行政法规。刚落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在司法领域也推出了重大改革举措。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反腐治吏,将改革的手术刀对准自身,从严治党治军,倡导廉洁公正。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由中国主导发表了《反腐败宣言》,开展国际反腐合作,加强国际追逃追赃,切断贪官外逃之路,使官场震慑,民心大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