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农村劳动转移已作了很大努力,但任务还十分艰难.应从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大力创业等方面,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面临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由单一的转移输出向转移输出与回乡创业并重转变,农民就业意愿由单纯的“候鸟”式打工向城镇“归属”化形态转变的新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0年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被列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试点改革清单中,成为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设的基础环节。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的前提是劳动力非农化、土地保障功能率低下,但是在先期的试点中仍然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探索风险防范机制,建议多管齐下、多维度推进当前城乡融合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完善、城乡二元结构、行业垄断、资源产权改革滞后等.为此,应利用资源优势,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等.  相似文献   

4.
薛志林 《党政论坛》2009,(13):54-55
从如东及整个南通地区过去几年的实际来看,农民收入一直高于全国,而城乡收入差距小于全国,这与效益农业发展较快、农民非农就业率高、农民外出经商务工较多、农民土地流转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如东及整个南通地区过去几年的实际来看,农民收入一直高于全国,而城乡收入差距小于全国,这与效益农业发展较快、农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6.
由于农产品价格弹性较高、政府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及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等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度较小,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凸现出我国农民工在转移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低下,对外部因素的抵抗能力极为脆弱。因此,在金融危机这一特定背景下,必须以新农村建设、国家相关工程建设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为基础,重新构建有效的农民工就业模式,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7.
农民进城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农民市民化的进度,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是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因素决定的.但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文化价值观、市民生活方式以及稳定就业岗位的困境却让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农民进城必须有产业支撑,并保证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经济和政治权利,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均衡化发展,实现城乡良性互动,是农民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8.
杨静 《求知》2009,(4):16-17
我国户籍制度牵涉到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成败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这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就业,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政府选择的视角,分析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实施扩大就业的思路与对策,对当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本文中,从政府选择的视角,分析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实施扩大就业的思路与对策,重点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燕红 《学理论》2009,(27):149-150
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镇化、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统筹城乡就业,必须立足于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健全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几个核心点。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过多,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国情之一。因而,要想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是要改善农民的“就业状态”,亦即农民的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问题。事实上,这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约束力量。农民就业既指雇佣就业,即所谓的打工,也包括没有被雇佣关系的“自我就业”,如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经商, 甚至开工厂、办公司等等。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体制,使农  相似文献   

13.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军 《理论探索》2007,(2):103-105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的环境中加以统筹考虑,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突破农民增收原有的体制机制束缚,努力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期稳定的机制。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二是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三是改善农民就业创业的环境,四是建立市场调控机制,五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公平对待农民,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1998年的2150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每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农民收入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而是越来越多地和农民非农就业问题相关联,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一定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改变只在农业内部找出路的思维定式,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农民收入和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联系,把农民收入问题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步伐相联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让更多转移到城镇来的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是一项艰巨任务.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着眼,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具有紧迫性与可行性.应重点从法制建设、资金投入、效率提升、技术支撑四方面推动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城乡利益共享机制建构中的农民身份转变与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改革是农民身份市民化转变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背景。从广州市城乡统筹改革实践出发,发现从理念、体制机制、公共政策及主体行动等四个维度建构城乡利益共享机制,不但能够有效破除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身份边界,而且有利于激活农民的权利意识,从而推动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发展,提升农民的公民权益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9.
韩俊 《理论视野》2001,(2):20-23
一、农民就业与农民收入增长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第二、三产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20多年时间,已有近2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1)
农民问题是个大问题,在推进城市化与进行农村全面改革中,我们必须既要看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又要看到经济新常态与城市化进程自身复杂长期性对农民心理预期与行为取向产生的影响作用,基本权利优先与保障农民基本权利是因应当前农民市民化灰色预期的现实理性选择。文章从守住党在农村的政策底线与尊重农民意愿的需要、保证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确保农村长期稳定与避免改革后遗症三方面,以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对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前提作用为例进行了解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