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犯罪心理的研究中.对犯罪心理的概念解释各说不一,莫衷一是.仅就十年来出版的各种教材、专著中,给犯罪心理就下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有的说:“犯罪心理一般指任何故意犯罪的心理”;也有的说:“犯罪心理是指那些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心理因素的各种组合形态,也就是支配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还有的说:“所谓犯罪心理,则是社会上消极的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等等.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有位高锋先生自呜用120个字给犯罪心理下了一个凝炼、浓重、明了的定义,下成为:“犯罪心理是个体(注意:这里仅用‘个体’,就将有犯罪行为和无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都包括进去了)将某种或某些非分的欲求,通过特定的负向意识论证,不断(不断包含  相似文献   

2.
犯罪动机是指推动犯罪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犯罪心理成分,犯罪动机的形成有不同的模式。了解这些模式,对于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已经进行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犯罪动机的形成模式归纳为如下几种:一、犯罪入的需要→犯罚动机模式这个模式意味着,犯罪动机是由犯罪人的需要直接转化而来的。大量的犯罪动机是犯罪人需要的直接体现。犯罪人的需要是犯罪人对其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的依赖状态。在犯罪人的需要中,有许多内容是和普通人相一致的,例如,对财物的需要,对性的需要等,与…  相似文献   

3.
杨宏 《法制博览》2015,(6):72-73
犯罪心理行为的产生会受到忠恕和自我力量的制约,由于个人现实际遇带来的不平衡,个体会通过贬低受害人和犯罪认同进行犯罪心理准备,当现实际遇扩大后,个体通过夸大委屈和抬高自尊将心理状态推向犯罪行为的临界点。犯罪心理的饱和状态是认知的过度说服和能量的绰绰有余。个体犯罪心理行为的产生是不断地进行经济性评估的过程,个体的基本公正观念、自我价值、自我一致性在犯罪心理行为的产生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一是由于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消极因素被他吸收并转化为心理中的不良成分;二是性格中的过分自尊与自卑是他犯罪心理形成的“发生器”;三被朋友抛弃,丧失精神依托,是马加爵犯罪心理恶化的“导火绳”。马加爵凶残的犯罪行为,是其犯罪心理巨大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郭军伟  蔺云亮 《法制博览》2023,(22):106-108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等现象,在犯罪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是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够反映其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现象的征兆。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分析需要依托于物质痕迹的基础,更离不开传统的侦查模式为其指导。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载体主要有:犯罪现场的状态、被害人的人身、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等。准确应用犯罪心理痕迹对案件进行分析,可以为确定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串并案件、判断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和目的以及分析出嫌疑人的身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篯秀滨 《法制博览》2015,(1):157-158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而且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减少青少年犯罪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形态、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变态心理及变态心理犯罪的概念 变态心理又称病态心理,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属于一种精神障碍,或称为心理障碍。广义的变态心理,包括精神病在内;狭义的变态心理,专指病态人格。这里我们运用狭义的概念。变态心理犯罪就是指行为人由于变态心理的驱使而导致的犯罪行为。 (二)变态心理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变态心理犯罪预防是犯罪心理预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心理预防的核心是大力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锻炼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公民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孤立的,它既依赖于公民的自我修养来不断完善人格,又依赖于社会环境条件的优化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两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优化社会环境,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民心理素质的提高,消除犯罪和犯罪人心理形成的各种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行为与场所空间关系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场所是犯罪行为实施的空间要素之一。由于青少年对空间环境较为敏感,其犯罪行为与案发场所情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场所中犯罪类型的差异、不同场所犯罪的暴力倾向差异以及作案难易程度的差异等。对青少年犯罪场所的研究,有助于犯罪空间预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突发性犯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突发性犯罪的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表现为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突发性,也表现为犯罪行为被他人发现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当然前一方面是本质的、主要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及其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犯罪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青少年犯罪的状况,很大程度上预示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犯罪的发展趋势。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具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青少年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措施与建议,冀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工作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并无明显的故意,或者说,从传统的犯罪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无法分析出犯罪人犯罪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一类案件中如果排除掉犯罪原因隐晦、难以发现的因素之外,绝大部分都属于青少年的“无意识”犯罪.青少年的无意识犯罪一般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犯罪人自己不能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实施犯罪行为,特别对指导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故意说不清楚,所以很多青少年在实施  相似文献   

12.
郭永 《法制博览》2024,(10):127-129
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催生出新型的犯罪形态——互联网毒品犯罪。互联网毒品犯罪的治理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本文旨在讨论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法律机制研究。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探讨本主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的考察,阐述了互联网毒品交易平台、网络毒品信息传播、网络毒品犯罪隐蔽支付手段、网络毒品犯罪国际流通性强、互联网毒品犯罪涉及罪名多样几点;第三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类型,包括网络贩卖毒品、网络推广毒品、网络走私毒品、网络募集毒品使用者和贩卖者、网络洗钱几点;第四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困境,从犯罪技术、跨国犯罪、法律规范问题、公众防范意识几点进行论述;第五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必源于其内在结构。犯罪心理结构学说就是运用结构分析方法探索个体犯罪心理发生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的理论。它主张构成犯罪心理的诸要素不是孤立地、匀衡地发挥作用,而是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完整的结构功能统一体。研究个体犯罪心理的微观机制,就是要探索这一结构功能体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对个体犯罪的作用和影响。 一 要正确认识犯罪心理结构概念,必须特别重视和强调犯罪心理结构的主体性和情景性的重要意义。所谓犯罪心理的主体性,是指任何犯罪心理结构的产生,都是针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都是与犯罪人特定人格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犯罪心理结构的情景性,是指任何犯罪心理结构的发生,都是以一定的外部具体环境为基础的,犯罪心理结构必然是与某一特定的具体时空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保持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都是某个犯罪个体犯罪经验、犯罪知识、犯罪技能及心理健康寻方面水平的综合体现,对犯罪行为不同侧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获得有关犯罪人个人方面的大量资料。据此,本文提出了犯罪行为经验性、智能性、变态性特征,试图使侦查人员通过对犯罪行为三个方面特征的归类分析,勾画出犯罪个体的心理特征,为认定犯罪嫌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对社会构成一定危害的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的一致性特征就是严重侵犯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危害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所有犯罪行为自一开始就和道德相联系,犯罪行为的生成、出现也无一例外地具有道德上的原因,所以对犯罪行为进行道德原因上的解释是分析犯罪行为成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要对各类社会犯罪行为的道德原因进行基本的归类分析,以此来探讨犯罪行为在道德上生成的基本类型与途径。 1990年和1993年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两年入狱的犯罪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被调查的犯罪人员总计达8千余人。通过对这8千余犯罪人员的分析,我们将犯罪行为的道德特征进行了必要的分类,发现犯罪人员在道德的成因上主要表现为三种致因模式类型,以下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历来是犯罪学重点研究课题,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也打上了二元性烙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未成年人犯罪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各自的特殊性。城乡未成年人犯罪的共同性主要表现为成长过程中都受到父母的溺爱并过分满足其物质要求;都喜欢上网并有相当比例的网瘾;在犯罪前都有较高的不良行为记录和离家出走经历;犯罪行为都有比较显著的暴力倾向;犯罪所获主要满足自己的消费;出狱后再犯的可能性都达到20%左右。但他们也有不同点,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犯罪类型等方面。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的侵财型犯罪更为突出,而城市户籍未成年人的强奸犯罪明显高于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痕迹具有个性、无意识性、定势性及可知性等特征,运用心理痕迹特征可分析判断案件性质、作案动机、犯罪行为习惯及职业特点等,为侦破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受着犯罪心理、意识的支配,而意识活动的过程是他们对客观世界、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在环境决定着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又影响着行为取向。所以,家庭环境的优劣,对未成年子女的成长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对其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人们的思想在改变,观念在更新,离婚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而随着家庭解体,环境导向不良势必会降低和破坏家庭正常教育的职能,给未成年子女造成心理上和人格上的危害,直接引起犯罪的低龄化。现实中,有不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是从这类家庭中蜕…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文化是与社会主流青少年文化背道而驰的不健康的文化。青少年的犯罪文化心理主要有;重视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义气,性欲望的放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兴盛、崇尚暴力等,这些犯罪文化心理引发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技术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树坤 《法制博览》2015,(6):285-286
痕迹检测是刑事科学技术的一个类别,它包括手印、足印的检测;犯罪工具的检测、犯罪行为的检测、犯罪方法的检测等,应用这种技术能够了解犯罪形成的整个过程,推定犯罪行为转化的规律等。它是一门重要的刑事现场勘查技术。本次研究简要的说明了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能够科学的应用痕迹检验技术的成果,将能使我国立法更完善、执法更严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