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萌发、生成于马克思对历史的探索和思考之中。所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澄清它的丰富意蕴,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最本质理解的必然要求,又是在当代彰显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旨趣和价值诉求的现实要求。为实现这一理论目标,本文从实践、现实、批判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历史概念展开了详细地考察分析,旨在为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精神提供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郑又成 《学习论坛》2008,24(7):18-20
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历史维度.这个维度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运用,就是将其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结合在一起,是对实践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只有从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出发,才能对此作出充分的说明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审视全球化有两个维度:一方面,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维度出发,对资本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历史性进步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站在历史辩证法主体维度的立场上,依据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认为资本全球化必然要被人类历史发展所否定而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历史辩证法主、客体维度统一的立场上,得出了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人的本质力量是产生全球化的根源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力量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4.
陈东英 《求实》2007,46(4):12-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其理论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理论预设是人的三重属性,其内容涉及三个维度(自然维度一社会维度一精神维度)。共产主义终极关怀的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不是人的解放,它是一种理想境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再度兴起。学界大多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但也有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是历史观。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蕴的探讨,经历了从强调"方法"到寻求"方法"与现实历史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不断深化过程。学者们肯定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大多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上存在差异,但在思想实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融合,从历史、主体、空间三个维度开展了对社会结构历史演变的考察。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历史生成;从主体维度看,马克思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劳动与资本的根本对立,以及经济关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关系;从空间维度看,马克思综合考察了时间与空间的三对关系,揭示了资本利用空间巩固自身统治的内在机制。从历史、主体、空间三个维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有利于丰富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郑伟 《唯实》2012,(5):24-28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以认识论与价值论关系的澄清为切入点,以"体系破碎"的外观呈现出了转型态势。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为构成传统历史唯主义动力机制的"阶级"问题的退场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淡化,从而使"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危机"的色调。实际上,这种状况恰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范式的时代解构和基于中国现实的当代重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它突破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阶级问题意识形态化的局限性,再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从现实出发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转型开启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时代观是马克思判断时代逻辑、分析时代问题、阐明时代走向的特定理论,具有充分体现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三重维度:把握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维度;确定和分析时代迫切问题的方法维度;资产阶级时代走向无产阶级时代的价值维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生动地诠释着马克思时代观的发展:创造性地将新时代历史方位与当今时代主题特征统筹于中国与世界互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地分析并解答了当今时代之谜;坚定地捍卫着马克思时代观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解决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与人分离的唯物主义,而是与人统一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二要解决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问题。理论和现实都表明,以人为本不属于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0.
从辩证法维度理解马克思哲学,可以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在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看,恩格斯也是历史辩证法的创始人。为了正确理解历史辩证法,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赵异 《理论研究》2014,(3):17-2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在理论上成功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真理性的过程。在人类实践基础上,通过扬弃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概念为核心,揭示了人类扬弃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回复自身的历史必然性。人类自我意识、自我否定本性是从理论上论证理论真理性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彻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脱贫的深层原因、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巩固脱贫效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其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维度阐释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进一步厘清其深刻内涵,以期更加全面深刻地领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要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脱贫攻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杨爱群  曹艳 《求实》2005,1(4):31-34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的本质归还所有的个人。实践人本学维度贯穿在马克思哲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李雪 《世纪桥》2010,(1):62-63
本文详细解读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阐述,认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论证的内在逻辑——"对象性活动"——作为否定性辩证法内涵的伟大之处在于,洞察了人的社会历史的现实性。基于此,我们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性活动原则"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作为萌芽、潜能和秘密"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离不开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资本论》发现了阻碍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资本,从而使得共产主义真正深入现实历史的本质中。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别的,正是指瓦解资本主义历史中深层的资本运作逻辑,把现实的人从对资本的依赖中拯救出来。离开《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历史,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被抽象为某种传统的历史哲学,共产主义则必然被曲解为这一历史哲学所设定的终极历史目标。相反,澄清《资本论》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联,则能够打破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形形色色的超历史理解,拯救现代人的信仰迷失。  相似文献   

16.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17.
盖立涛 《唯实》2010,(5):51-54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却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丁四海 《唯实》2003,4(7):15-18
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 ,是决定哲学理论的表现形态、整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首要问题。从历史上看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 ,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相统一的严密科学体系 ,实现了哲学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维度 ,需要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与普世性、思辨性与大众性、社会性与功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深入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需要以多重革命观视角树立整体性的改革开放革命论观点:从历史维度看,政治革命为改革开放确立了根本制度前提;从思想维度看,思想革命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基础;从实践维度看,社会革命是改革开放的实质内容和目的;从主体维度看,党的自我革命则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政治保证。基于这四重认识维度,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的"革命"性质,既要认清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性质,还要认清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对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20.
袁雷 《实事求是》2016,(1):50-53
从前提上看,社会建设理想的科学设定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人的维度、共产主义的预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原则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坚持现实选择与未来指向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从主体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科学认识到真正的"人的历史"靠人自身来完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劳动人民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还要坚持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