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电子数据在刑事诉讼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以及网络攻击、入侵事件不断发生,电子数据安全风险与日俱增,给刑事诉讼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带来挑战,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规定不完善、侦查人员对电子数据形成阶段的真实性缺乏审查、取证技术人员对取证阶段电子数据真实性问题缺乏审查、审判机关对诉讼平台中电子数据真实性问题缺乏审查机制等四个方面,应该采取完善刑事诉讼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规定、侦查人员加强对电子数据形成阶段真实性审查、取证技术人员应重视取证阶段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审判机关建立对诉讼平台中电子数据真实性问题的审查机制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新《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规定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证据类型,为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和采信奠定了法律基础。本文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点,与其他证据类型的关系,电子数据证据能力及证明力的判断,电子数据证明力的补强等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电子数据审查、判断、采信的规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3.
刑事电子数据审查判断应秉持证据三性规则,基于电子数据特性,还应审查其完整性与同一性.对于通过技术手段依法收集、提取的电子数据,重点审查取证、流转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对于收集、调取的平台电子数据,技术规范层面进行完整性校验值比对,应用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证制度,必要时进行鉴定或检验,探索引入区块链技术;法律规则层面适用推定规则,以印证证明规则为补充,并排除原始恶意及身份不同一的"虚假"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当前我国电子物证检验中提取到的海量数据信息的取证难题进行探讨。方法对数据文件中海量数据信息的特点及其传统取证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开发专用工具软件进行海量数据文件的提取。结论利用专用提取工具软件可以对常见数据文件中有规律性的数据内容进行读取、计算、查重和汇总,使海量涉案数据文件的检验从传统的人工方式转变为计算机的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5.
刘红 《法制与社会》2013,(19):131-13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在人们的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广泛,财务人员用软件进行记账、利用网络进行贸易、政府部门、公司、其他组织和个人利用计算机制作文件、保存档案、等越来越普遍,这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证据形式在信息化时代将成为发现真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毒品犯罪案件办理中传统书证具有局限性,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电子数据载体的日新月异,对电子数据取证带来巨大挑战,提取和审查电子证据时,应着力于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关联性。对于毒品犯罪案件,应积极构建以传统书证和电子数据为"两条腿"的客观性证据模型,并明确审查思路。在被告人"零口供"情况下,应将毒品物流凭证、毒资流转凭证、行为轨迹凭证串联审查,查明毒品交易过程,同时运用好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合力构建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我国各行政机构也正处于这一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医疗、民政与公检法系统正在扩展应用,构建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平台。本文就检察机关技术检察文证审查的电子化进行研究,论证电子平台文证审查的功效、系统规划与建设、密级等。并浅论电子平台在检查机关与其他执法机关互连互通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电子证据审查跨越法律和信息学科,涉及证据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融通,故面临着跨域知识从何而来的基础性问题。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的实验思想对此有着重要启迪,可用以抽象出实验式审查的专门做法。它指的是借助实验方法对电子证据进行审查的实验思维、便宜处置和实验室工作等,可以按照审查目的、审查对象和审查对照进行不同的类型化。该方法的技巧是按照案件发生的近似条件开展多轮电子证据实验,有效复现该证据所能证明的案件事实。我国应当推广基于实验范式的电子证据审查方式,以促成办案人员专业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信息服务商在现行法律下遭遇的著作权因境,从法定许可、授权成本、集体管理制度等不同角度阐述海量数据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困难,探讨解决方向,并就建立行业规范、法律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子证据审查是信息时代案件办理的基本任务,应当由无效审查走向有效审查.就电子证据的单独审查而言,它可以分解出聚焦式、还原式、实验式、勘验式与辅助式的电子证据审查技巧;就电子证据的比较审查而言,它可以细化为对照式、递进式、错位式的电子证据审查技巧;就关于电子证据的综合审查而言,它囊括体系式、关联式、组合式的电子证据审查技巧.上述审查技巧源于司法案例、并得到电子证据基础理论的浸润,有利于指导和改良控辩审人员的办案实践,助益对案件事实的准确认定.  相似文献   

11.
Since its inception, over a decade ago, the field of digital forensics has faced numerous challenges. Despite different researchers and digital forensic practitioners having studied and analysed various known digital forensic challenges, as of 2013, there still exists a need for a formal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therefore reviews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highlights the various challenges that digital forensics has faced for the last 10 years. In conducting this research study, however, it was difficult for the authors to review all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digital forensic domain; hence, sampling and randomization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facilitate the review of the gathered literature. Taxonomy of the various challenges is subsequentl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our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taxonomy classifies the large number of digital forensic challenges into four well‐defined and easily understood categories. The proposed taxonomy can be useful, for example, in future developments of automated digital forensic tools by explicitly describing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that focus on addressing specific challenges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However, it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not to propose any solutions to the individual challenges that digital forensics face, but to serve as a survey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research area.  相似文献   

12.
用电子取证中的文件雕复相关技术,并以AVI文件为实例,阐述一种侦测AVI文件碎片,并将碎片排序组合成完整文件的文件雕复方法。通过实例的文件雕复方法基于AVI文件格式的结构特征,借鉴了文件结构关键字匹配,二分碎片间隙雕复等文件雕复思想来完成实验。此方法能在失去系统元信息的情况下完成对AVI文件的文件雕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提高了有碎片的AVI文件的雕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电子数据鉴定实务与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数据鉴定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数据鉴定标准体系的整体框架及其组成,并分析了标准研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电子证据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难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取消视听资料的相关规定,确立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独立证据的法律地位。在电子证据的运用方面,应当从电子证据原件的认定、电子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的关系、电子证据复制件的运用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我国解决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reduce the growing backlog of forensic examinations in Digital Forensics Laboratories (DFLs). Currently, DFLs routinely create forensic duplicates and perform in‐depth forensic examinations of all submitted media. This approach is rapidly becoming untenable as more cases involve increasing quantities of digital evidence. A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three‐tiered strategy for performing forensic examinations will enable DFLs to produce useful results in a timely manner at different phases of an investigation, and will reduce unnecessary expenditure of resources on less serious matters. The three levels of forensic examination are described along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and suitable tools. Realizing that this is not simply a technical problem, we address the need to update training and establish thresholds in DFLs. Threshold considerations include the likelihood of missing exculpatory evidence and seriousness of the offense. We conclude with the implications of scaling forensic examinations to th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信会 《现代法学》2004,26(6):87-92
证据调查程序和证据调查方法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和案件事实的发现,对此两大法系采用了不同的立法模式。英美法系以形式合理性为基础,以发现程序作为独立的证据调查程序;大陆法系国家受发现真实主义理念的影响,没有设立独立的证据调查程序。但也赋予了当事人一定的证据调查手段,如文书提出命令、资讯请求权等。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确立证据调查程序和证据调查方法,本文在对我国民事诉讼关于证据调查立法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确立证据调查程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数码影像的特征接合重叠比对是取代传统特征接合重叠法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在检验中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及操作优势。  相似文献   

18.
证据审查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利强 《北方法学》2009,3(5):115-123
近年来学界对于证据规则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对于证据审查的相关机制却疏于关注。证据审查包括证据筛选和证据评价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审查的“分离模式”与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审查的“融合模式”各有优劣。我国证据审查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是将证据筛选和证据评价适度分离、对证据筛选活动进行诉讼化改造以及完善证据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与数字证据相关的概念很多,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一定差异,从提出概念的出发点、载体、表现形式、研究范围等角度分析数字证据、电子证据、科学证据、电子记录等概念的差异,并进一步提出对数字证据进行专门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证据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证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紧密关联,要促进程序法在数字时代的发展,首先要研究的便是数字技术对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证据在内的程序证据制度的影响.使用"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概念并不能科学地归纳出这种证据的内涵,而"数字证据"概念则更符合其本质特征.在证据类型上,数字证据与书证、视听资料等已有证据类型颇不相同,是一种新的独立的证据类型,并且,在证据规则上,数字证据具有与其数字技术特性相应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