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华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青田海外新华商群体是其中的一支新军。青田海外移民源远流长,新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迅速。而其中日益成长的海外新华商群体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其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周军 《两岸关系》2009,(3):28-29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移民海外的华商有多少?海外。华商的经营现状如何?行业分布和地域特点如何?金融危机对华商的影响有多大?华商对祖国做出了什么贡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新闻社社长、《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总负责人郭招金。随着郭招金社长的介绍,我们对世界华商全貌有了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欧洲华商群体起步较晚,自20世纪后期以中餐业为代表的传统华商兴起后,成为发展最快的海外华商群体之一。大陆学界对欧洲华商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英、法、俄等欧洲大国早期华商的移民、创业与发展;其二,新华商群体在中国经济崛起与欧洲一体化等国际大环境下迅速发展;其三,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困难,欧洲华商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借助中国"一带一路"机遇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早期华商开始向大洋洲岛国移民,其移民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由探险者转化成的华商、由淘金工转化成的华商、通过“链式移民”发展成的华商等三种类型。华商在岛国主要经营零售业、种植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先后涌现出了李谭德、梅屏耀、阿松和陈氏三兄弟等代表性的商业人物。华商的到来,推动了大洋洲岛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提高了岛国的文明化程度,为今后岛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往学术界对于海外华商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南亚华商,而较少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陆出国,在海外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华商。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国的第一代新移民,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来源地较为广泛。他们因在跨国贸易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向:他们既不乏实力雄厚的大批发商,也有很多从事零售生意。这些华商深深扎根于移居国及其他国家,但又维持着与中国的多重联系,持续的、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东盟是海外华商经济实力最强、聚集人口最多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盟华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和载体,引起世人的关注。再次发挥东盟华商的优势,规避CAFTA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促进CAFTA的稳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当代非洲华商以民间企业和小商人为市场主体,主要从事餐饮、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地产等行业。他们利用地缘和业缘的认同和优势,形成了同乡社会网络,并在面临多重挑战的情况下取得成功。当代非洲华商在中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帮助非洲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大陆华商企业成为中非贸易的主体;民营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非洲华商在帮助民营企业落地非洲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还间接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华商精神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非洲作为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场所,中非双方都在改善营商环境。非洲华商网络在新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非洲互联网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等新趋势为华商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旅意新华商的经营模式经历了从族裔经济向跨国经营的演变,以及不同跨国经营模式的调整和优化。意大利境内的华人族裔经济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族裔网络向内的吸引力和粘聚力。在族裔经济的建构过程中,意大利的移民政策和经济环境,中国的移民工人和华商,以及意大利社会的其他成员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新华商的跨国经营的演变则需要结合中意两国的经济环境来考量,同时也不能忽略双边在移民和国家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华商在越南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领域逐步拓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华商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广的商贸网络,使其成为影响中越关系稳定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华商在越南的投资经营活动,有利于创造共同的经济利益,推动中越关系的发展。华商与越南的经济合作会带动人员的往来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中越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增强信任,降低中越非对称政治关系中的敏感度,从而维护中越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温州人向美国洛杉矶的迁移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按其动因可以分成商业驱动型移民、生活驱动型移民、教育驱动型移民和混合驱动型移民.他们大多利用合法的L1、EB5和H1B签证登陆美国并获得绿卡,也有极少数通过政治避难手段获得合法身份.这些移民在洛杉矶分散居住,在不同行业耕耘,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也有差异,但是与温州本地联系都非常紧密.洛杉矶温州人的迁移历程显示,侨乡人口向海外迁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传统商业和经济因素不再是温州人定居海外的目的,反而成为他们迁徙的助力.  相似文献   

11.
樊伟 《协商论坛》2011,(7):53-54
山水秀丽、气候温润的浙江温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人辈出之地,温商更是被看成世界上最能创业赚钱的群体之一,并有着"东方犹太人"的称谓,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犹太商人比肩的群体。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温州的冯世翔,显然从小便被温商这种眼光独到、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12.
唐瑞敏 《友声》2005,(4):27-27
应我会邀请,以留尼汪华商联合会主席刘汉明为团长的友好代表团于4月20日至28日访问了北京、上海和温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务委员会主任郭东坡等会见或宴请了该团。代表团拜会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女企业家协会、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上海城市规划局和温州市进出口公司。参观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上海三枪集团和上海历史博物馆。留尼汪位于非洲东南的印度洋中,是法国的海外省。留尼汪华商联合会成立于1916年,成员多为经贸界人士,近年来又吸收了政府官员、医生、律师和教师等各界人士。联合会的主要收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对外大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非洲相对而言是一个落后的地方,但30年来在非洲的中国新移民人数依然日渐增多,是中国到海外发展的热土。非洲的中国新移民无论是与其他地区的中国新移民相比还是与非洲的中国老移民相比,都具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30年来非洲的中国新移民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然后指出其主要特点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是华侨出国的重要时期。就出洋动机而言,清初海外移民可分为三个类型:不愿臣服清朝统治的政治难民和战乱及海禁迁界期间的经济难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民;寻求较好谋生条件的经济移民。这些大多前往南洋和台湾,少数避难日本。到海禁开放以后,中国海外移民基本上是经济移民。就移民职业而言,从事佣工的移民一直占多数。  相似文献   

15.
以行为者为中心的方式探讨在日新华商的区位喜好,以及海外营商环境下的网络活动特征,力求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新的结合管理学和经济地理学跨学科领域的新见解。有助于了解促进华商的自身意愿和地缘、业缘等网络关系的良好衔接的方法,有助于了解在经济转型的当代,在日新华商如何迎接地域和企业间的全球化挑战,有助于我国了解新华商的投资偏好,以制定相对应的战略和引智政策,来提高我国各地区吸引海外华商投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17-18世纪越南海外贸易中最重要的外商群体,华商主导了越南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的贸易。参与其中的华商包括:清政府解除海禁前纵横于远东海域的郑氏武装海商集团;开禁之后赴越中国海商的主体——东南沿海民间散商;侨居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商。他们共同推动了越南融入远东海洋贸易体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既往的跨国移民研究中,较少有学者关注到"跨国"带给移民的困扰及问题。本文以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义乌及青田三地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之基础上,从生活"两重天"、家庭碎片化、隔洋难尽孝三方面尝试勾勒出因跨国而带给他们的无奈,以期为既有的跨国移民研究增添另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第六界世届华商大会在中 国南京召开,3000多名海外游子聚首母亲国。国人不禁会问:“你们在异国还好吗?” 经过一百多年来两次移民大潮的冲击和磨合,海外华人的群体演变形成了今天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相对集中的格局。第一次大移民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移人口主要是劳工,他们多数为中国闽粤一带的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文化程度很低,许多人甚至目不识丁;而第二次规模相对较小的华人移民潮发生在最近30年内,由当代的中国海外新移民或海外移民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组成,他们一般拥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和现代科…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华商是海外投资的主体、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桥梁、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参与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通过海外华商引进资金、产业项目、先进技术和人才,促进了管理、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江苏省仪征市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向园区、乡镇招商部门介绍华侨华人、介绍项目、介绍海外华商投资信息,为招贤引智工作牵线搭桥。一是及时传递招贤引智政策。仪征市出台《仪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等文件,就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我市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通过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