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青年,各学科的学者各有所论。如今,我们能够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许多学科中发现各个有别的理论。然而,很少有人把青年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同时又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放到历史的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加以认识。在我国,青年历史的研究被局限在青年运动史一隅,而且,这种研究因为忽视对青年的社会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的考察而显得十分偏狭。一个社会群体尤其象青年这样一个本身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青年群体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是青年社会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趋群的意识和结群的要求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因而表现得特别强烈和典型。探讨青年群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因此,青年群体的研究,就成为青年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青年群体的含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一些讨论。他们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群体加以解释,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界说远不甚明晰、  相似文献   

3.
青年概念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概念是青年研究的基本问题。现实中存在多种青年概念的定义。从综合研究青年的角度,根据人们对青年概念的认识发展,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定义当代青年是处在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人格基本形成和社会自立初期阶段的人;当代青年的年龄界定在18至35岁之间。当代青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由青年与现实社会的实际联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青年本质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历经对青年现象研究之后,理论界正在探求从本质论出发的青年学。然而,研究一开始便遇到了青年本质定义的多样化,需要我们作慎重的抉择。“功能说”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中一部分最积极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角色说”认为,年轻人开始工作并开始建立家庭,他就不再是青年了,而不同阶层和不同类型的青年人,开始工作和成家的时间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说”认为,青年是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的时期,青年年龄的界限是客观地由其发展的某些阶段所  相似文献   

5.
青年文化在整个社会中,一直是一种先锋文化的象征。但是,1992年的中国青年热点中少有青年先锋文化的特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深思的现象。我愿意在此客观地描述92年中国青年的热点现象,并期望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见解,以期引起人们对于中国青年文化和青年热点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前言 一般人都视“青年”只是生理的变化所产生的一个人生阶段。其实,“青年”这概念本身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观念。它除了是一个生理上的阶段,还是一个“社会”观念。历史地看,“青年”这个观念随着社会的改变而起了很不同的含意。不同社会在不同的阶段对“青年”的定义,以至期望都不尽相同。不少社会理论家认为,“儿童”、“青年”、“老年”这些分类,以及因此分类而衍生出来的矛盾,皆是工业社会文明的产品。例如法国历史学家Phillippe  相似文献   

7.
青年研究的限域扩张:青年的成熟性与社会的成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青年研究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禁发现;青年研究仍存在着还未超越的思维误区,即:青年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没有隐去“八股体系”的月晕,本质上依然是青年“现象”学研究。本文将依循这一思路,将青年研究所面临的限域扩张——重新认定青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以揭示青年的成熟性与社会成熟性的本质联系等理论问题,予以全新的透析。  相似文献   

8.
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赫列尔(FredMahler)关于青年本质的研究,是其著作《青年问题与青年学》的理论基础,是确立青年学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马赫列尔的青年本质观,对于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学是有益的。青年的本质是研究和考察青年的本体状态,它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青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青年如何发生,它在社会存在中具有怎样的结构?青年的本质问题(本体论)就是要揭示青年存在的整  相似文献   

9.
李冬阳 《学理论》2014,(3):76-77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随之变化着。80后青年正值走进婚姻这一人生关键时期,然而这一群体一部分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顺利进入婚姻殿堂,从而导致社会中适婚青年比例增多,年龄越来越大。我们称之为"剩男剩女"。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青年,这些既不再是儿童又不算成年的人们的动向,近些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社会问题。青年现象作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以结成不良行为集团,抗议愤世,公开的反抗行为,以及颓废、文化虚主无义,倾向保守,对物质生活感到厌足等缓慢的社会倾向表现出来。把这些青年现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把青年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定领域来把握,于是出现了关于青年的各种研究,包括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待业指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没有得到就业安置的人员。在这部分人员中,年龄在16至25周岁的被特指为待业青年。青年是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尤其在16至25周岁阶段,已经历了相当时间专门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正面临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新的人生阶段。若在这转折期内不能够顺利地就业,不仅将影响到青年的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还将给青年个人成长和走向社会,给青年的父母与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秩序、社会治安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和压力,因此青年待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多且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大国,就业问题受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青年的心理适应与不适应问题是促进或阻碍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贯穿于青年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研究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是教育和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在国外,对青年心理不适应问题已进行了一些研究。美国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试验中得出结论:“适应是青年发展的中心问题”。在国内,心理不适应问题的研究只是零星散见在一些专著或论文中,对此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和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对于青年心理不适应的含义,虽然国内一些报刊、书籍中也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描述只从研究其它问题中引出这一概念,并加以解释说明,但从总体上看,对这个现象的描述不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下提出一系列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为青年发展问题提供根本指导与科学方向,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青年应有怎样的自我定位与责任担当,如何在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这应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要从习近平青年观中找寻青年人应该有的时代担当,践行习总书记对于青年的殷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即对青年人议论纷纭,无论是称赞,是指责,是科学的研究,还是大众的舆论,终归说明,青年这一客观存在愈来愈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注意。青年是社会的窗口。青年的动向是世界大变动的先兆。可以断言,既然世界上言必称青年,说明了新的社会大变动的风暴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国青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对于认识中国青年组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青年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将中国青年组织置根于社会历史的长河之中进行考察,希望能给人们一个新的视角。一、形成阶段早期青年组织首先产生于青年相对集中、各种文化思潮比较活跃的地方。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较多地集中在日本,他们在那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对满清的腐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年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青年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有一种比较宽泛的定义流传颇广:凡是和青年有关的所有现象、活动、事件及后果,都是青年问题。笔者倾向于给青年问题下一个比较狭窄的定义:所谓青年问题,是指那些被认为违反了特定的规范或期望的现象;这些现象被认为是消极的,既不利于青年成长,又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所以,需要加以解决和克服。这一定义的本质是青年问题属越轨性质或偏差性质。国际上许多关于青年问题的文献和理论,也大都倾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1)
青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运兴。习近平对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讲话中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爱国,是青年学生应形成的最为本质的情感,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观启发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育学生的历史认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爱国主义元素潜入教学过程、社会实践过程、校园环境建设,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青年: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青年作为一个年龄概念,与处于人的生命过程中的未成年期(幼年、童年、少年期)、成年期(壮年、中年、老年期)的社会成员,即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相比较而存在。青年时期是人的生命过程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特殊时期。青年有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其特殊的利益要求和特殊的社会作用,这种特殊性使他们与处于人生其他时期的社会成员相比较而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群体。青年又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青年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的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以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近代社会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9.
青年问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社会问题,因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当代青年道德观念淡化问题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一、道德、道德观念和日趋淡化所谓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对于这类行为规范的评价,便是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的淡化,是指逐渐淡漠、减弱这样一种量的渐变过程。所谓“日趋”,表明量的积累现在还是一个未了过程,它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时有春夏秋冬,人有幼青壮老。青年,乃人生从少年到成年的一个过渡阶段。人生的青年时期,在我国古代尚无明确的划分。最早的年龄分期可见于孔夫子。“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代》)这是按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将人生分为少、壮、老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