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萍 《求索》2013,(6):151-153
人类社会的空间决定语言的地理形态,真实空间、虚拟空间、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都作用于语言景观的历史演变,但具体影响消长不均、年代有异。自然地理为语言生态的形成提供区域环境.而人文地理促发并决定语言生态发展。汉语景观是在自然及人文空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成为空间变迁的时代记忆和可解读的“文本”。从空间维度观察语言景观,能全面了解语言资源,并进行监测、规划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通过装饰色彩,可以恰当地渲染出意境与情调。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感情和意识,而它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又真挚地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只有充分运用色彩语言来推动装饰设计艺术更快、更好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才能不断地缔造“灵性空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警察执法中的权利告知语言检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红 《公安研究》2010,(11):59-63,89
法律设定了权利告知程序,警察履行了权利告知义务,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就得到了保障。只有当事人真正理解自己享有权利的内容,才可能在公安机关即将展开的执法活动中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才可能更好地提高人民警察的规范执法水平,维护法律的权威,提升执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而权利告知内容能否被真正理解,与警察在履行告知义务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密切相关。为使权利告知语言具有可理解性,警察执法中书面告知语言应通俗化,口头告知语言应模式化。  相似文献   

4.
旷剑敏 《求索》2007,(4):155-157
语言是人类存在和社会进化的媒介,具有互主体性即主体间性。本文从语言在主体间交往的历史分析入手,指出主体间性对语言发展的正负影响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语言的同化和异化现象不是语言文化平等交流的理想状态。要在全球化的当今获得主体性发言的地位,语言发展的价值理想应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涵化能促进自身完善的他者,充分发挥主体间性的正面影响,使语言具有更强的解析能力和形容能力。  相似文献   

5.
态势语言地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神圣语言殿堂的三大支柱之一,态势语言是无可非议的正宗语言、无可替代的特殊语言、无可争辩的第一语言。显著的特征和独到的功能,奠定了态势语言在人类语言中不可动摇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6.
常云 《前沿》1997,(10)
一、心理语言学的产生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人还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的心理本质不同于动物的心理,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语言。而且,人类特有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是和人脑的语言功能分不开的。语言是如此重要,自然引起了人们研究语言的兴趣,但当人们一旦深入其中,不仅大吃一惊:“语言是如此复杂,人们的言语活动更是复杂无比。”①大多数中国人能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说…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及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贵州苗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发现整体上苗族对苗语持正向积极的态度,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出现不会苗语的情况,若不加以重视,将会造成代际传承断裂。基于此提出了创建和谐双语环境、发展民族语言产业、保护传承民族语言,实现民族语言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助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天赋。科学家认为语言由四个部分组成:声音、意义、语法和语言的使用。人若想说话,必须首先把声音组合成单词,再将单词组合成短语和句子。我们每天都在利用这无数种可能的排列组合来精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红霞 《前沿》2008,(3):57-58
教师传授书本内容的时候将教科书上的文字信息通过自己的讲解转化给学生,对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起着重大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对教学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语言既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讲授功能),更是教师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手段(示范功能)。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蒙授英语班的课堂教学语言到底使用什么语种更为有效,使学生更容易地吸收教学内容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本文通过阶段性分析教师的教学语言,决定非专业蒙授英语班的课堂教学语言应结合使用蒙、汉、英三种语言。在教学语言中出现的比例按学生水平进行调整,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多样性的语言经济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权 《长白学刊》2009,(5):149-152
文化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和基本前提,文化多样性也依赖于语言多样性,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文化变迁和语言变迁,同时语言、文化背景对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从语言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做出评价,能够为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思维同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之所以与动物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是它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的大规模消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导致语言消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语言的政治地位揭示语言濒危原因.  相似文献   

13.
高校ESP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当今全球交流的进一步加强,ESP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ESP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国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ESP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ESP教学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开设多种类型的ESP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较好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精神或传统就是对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尽管在怀疑论的推进下,西方哲学经历了几次范式的转变,由对于本体论的范式最终完成了语言的转向,但其基本精神仍是柏拉图主义的,即本质主义。而实证主义在自然科学的启发下虽然摆脱了传统形而上学式的思辨方式,试图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知识,但在目标上仍没有真正放弃本质主义。本文通过对以上两种哲学观点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本质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我们不应追求超越于人类认知范围之外的所谓真理。而后期语言哲学给我们展示了一条本质主义之外的道路,通过对于语言的分析揭示出我们实际上无法超越我们的语言,因为无论从个人的知识构成还是人类的文明都蕴含在语言意义之中。哲学的目的不是要试图达到对于语言背后本质的把握而是要揭示语言本身丰富的意义,只有更好的理解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15.
讲课效果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运用语言的水平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讲课时用到的语言.不仅包括有声语言,还包括无声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也叫态势语言.是通过动作、势态和表情、空间距离等配合有声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在课堂教育中。我们能够运用的形体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体语言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维度视眼下的语言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系统与语言运用都是由多维的结构组成。语言知识构成了静态的多维结构 ,而语言交际则构成了动态的多维结构。语言能力的含义是广泛的 ,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 ,还包括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作者认为 ,对于学习者而言 ,语言知识本身就体现了能力 ,态度特征及语言文化能力也是语能固化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语言测试的信度是评价任何语言测试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想成功地达到高质量测试的目的,必须保证语言测试取得较高的信度。通过从语言测试的设计、监考、评价三个方面,对影响语言测试信度的若干因素及对如何提高语言测试信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达到提高语言测试的信度,更优地培养和选拔外语人才,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柯子刊 《人民论坛》2020,(4):114-115
从语言维度看,美感语言运用能力退化会导致青年语言贫乏;从社会维度看,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会使青年形成语言表达惰性;从精神维度看,精神家园的荒芜会导致青年语言贫乏。青年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专门化的语言中抽离出来,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避免出现语言贫乏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形而上学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种交际工具和思维的物质外壳,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理性特征。海德格尔对语言哲学情有独钟,在语言的领域里面找寻存在的踪迹,在他看来,传统的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让我们迷失在主体性的迷雾当中。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既不是一种表达,也不是人的活动,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并不是语言,就其本质,他提出了自己独创的语言思想:语言是一种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20.
万凯艳 《求索》2013,(6):258-260
顺应性原则是语用学上提出的一种诠释语言的新观点.它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交际者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语言形式进行顺应性选择。本文从语言结构的顺应(语音语调、词汇、句型、修辞方法等)和语境(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的顺应入手,探讨电视广告语言如何体现和凸显顺应性原则。电视广告语言结构的顺应包括语音押韵、新词外语、短句口语句、修辞变化四种方法:语境的顺应包括对画面的顺应和对交际语境(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电视广告语言方面的顺应性研究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电视广告语言的本质.同时为广告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