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身保险合同把自杀列为除外责任,但存在诸多争议,借鉴国外经验,对自杀的定性、自杀免责的时间限制、自杀免责条款的适用、举证责任的承担进行研究,以平衡被保险人、收益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利益,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下一些观点认为自杀是人的一项自由权利,否认自杀的可谴责性,进而否定参与自杀行为的可罚性.因此有必要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自杀的可谴责性进行考察,探讨参与自杀行为的可罚性问题.首先,从伦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自杀是否应该被谴责,应该分情况讨论,对于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这类自杀,有必要进行道德谴责.其次,从各国立法来看,绝大...  相似文献   

3.
自杀行为不构成犯罪 ,在某些情况下 ,自杀也并不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自杀可分为本意自杀和非本意自杀。对自杀参与行为的定性应分别情况 ,有些不构成犯罪 ,有些成立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罪(对于本罪 ,立法应予以增设 ) ,还有些成立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4.
我国《保险法》第44条规定的自杀,系指故意自杀.自杀条款仅适用于人寿保险,而不适用于健康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被保险人在合同成立两年之内自杀,保险人仅退还保单现金价值的规定有失公平,应要求保险人退还保险费及同期银行存款利息.《保险法》规定的自杀条款适用例外范围较窄,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杀不适用自杀条款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不能认识或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导致自己死亡的,或者第三人为被保险人投保,被保险人自杀的情况,亦不适用自杀条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自杀已成为全球问题,自杀干预也已成为近年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执法人员来说,进行自杀干预,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处置911报警的任务之一。在实际工作中,警察对这些报警电话确实作出了反应,某些时候也确实成功地进行了干预。但在处置过程中时有发生警察促成型自杀问题,即自杀者有意做出威胁生命的行为迫使警察处置时使用致命力。为此,需要讨论与研究自杀干预措施及警察促成型自杀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刑事立法并未对包括PUA致人自杀的自杀参与行为进行规定,引发了理论界对该行为的关注,特别是在如何评价和调整的问题上在理论界的争议较大。PUA致人自杀行为属于自杀参与行为,具有行为手段隐蔽性、行为过程长期性、社会危害性容易被忽视等特征,面临追责“无法可依”、实行行为难界定、因果关系难认定等刑法规制困境,对PUA致人自杀行为的处理,应当先明确PUA的行为性质,然后综合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实施的行为手段等按照侮辱罪、增设教唆自杀罪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深刻的社会成因是诱使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外因,它为正确认识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了社会背景和理论价值。有人认为大学生自杀是自我“自杀权”的实现,这是一种片面和狭隘的观点,“理性自杀权”才是法律不排斥的权利。应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来讨论和界定大学生自杀的归责原则和高校应否承担法律责任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警方对自杀者的认识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又是一个日益普遍的现象。引起自杀的原因很多,造成的影响各异,干预的难度也不尽相同。施救者要端正对自杀者的认识,不能将其简单地看作是"麻烦制造者",而应充满热情地去积极救助。警方的救助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内外联动、多管齐下,救助后还应做好善后工作,防止自杀者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0.
自杀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频繁,其危害和后果非常严重,已经成为社会和媒体热切关注的话题。通过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自杀动机原因的研究,提出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危机干预应对措施,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危机预防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埃米尔·迪尔凯姆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以“自杀”现象为切入点,利用“自杀率”等核心概念深刻阐释了社会因素对个体所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社会整合对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迪尔凯姆的思想为我们当前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杀原因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具体的生活事件作为导火索 ,又有个人心理原因 ,但其根源在于社会势力。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迁、社会隔离、社会感应 (模仿 )和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自然人的自杀行为是其放弃生命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尽管自杀既不违法,也不构成犯罪。但人的生命是高贵而神圣的,不能轻易放弃,因而始终受到人类社会的普遍谴责。尽管安乐死与自杀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性质迥异的天壤之别,安乐死不是自杀。安乐死的合法化不会导致对安乐死的随意放任。自杀不属于安乐死,任何以“安乐死”名义的自杀也不会获得法律的支持。因此,安乐死的合法化并没有、也不会改变现代社会对自杀的态度,更不是对自杀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自杀已经成为当前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最广泛地动员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力量,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人生道路,把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是防范青少年自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妇女自杀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传统文化的落后思想、经济能力不足等是导致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主要原因。为解决农村妇女自杀问题,必须采取加大教育普及力、提高执法力和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心理援助等重要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16.
自杀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毁灭性问题。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低是导致自杀的又一原因。本文针对大学生自杀心理提出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教唆自杀,是指故意采用引诱、怂恿、欺骗、促成等方法,使他人产生自杀意图并进而实行自杀的行为.通过对世界各国刑法对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立法规定和定性争议的梳理,并在分析我国学者对此问题见解的基础上,对教唆他人自杀行为进行理性反思,应当细化故意杀人罪的罪名,增设关联自杀罪,使追究教唆他人自杀行为刑事责任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立法防控体系可从大学生自杀防控立法的理由与原则,大学生自杀防控教育引导的立法思路,大学生自杀防控管理机制的立法框架三个层次进行初步探讨,它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大学生生命健康权益,推进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和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自杀性犯罪是作为犯罪学上的概念而使用的,我们对它的研究是从犯罪学的视角进行的。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犯罪现象,自杀性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以同归于尽的心态及行为,以社会或者他人为危害对象,严重危害社会及他人的应受到指责、处罚和制裁的行为。自杀性犯罪有其自身的特征,是一种社会危害极其严重的犯罪。作为"同归于尽"的自杀性犯罪,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减少这类犯罪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对自杀性恐怖袭击的法律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性恐怖袭击是指事前不做逃生准备,采用危害巨大的手段进行攻击,制造恐怖气氛的行为,有内发式和外来式两种主要形式。对此类恐怖袭击的预防是可能的和必要的。我国应该继续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同时,应该构建以反恐怖法为中心的反恐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