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本自4月14日以来发生一系列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4月16日发生在熊本县的7.3级地震。紧接着,4月17日,南美洲西岸国家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对比日本和厄瓜多尔的地震死亡人数,可以看到明显差距。目前日本熊本地震已导致44人死亡,8人失踪,数千人受伤,超17万人避难。但厄瓜多尔地震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00人,至少2500人受伤。伤亡人数差距之大的原因,在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除了人们对地震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岛国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震大国".据日本内阁府统计,世界上每5次地震中就有1次发生在日本周边.在日本常驻了3年之久的记者对日本的地震频发也已适应,不会像刚到日本时那样一觉得房间晃动就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3.
日本:兴建防灾公园在日本人心目中,1995年的阪神地震是一次惨痛的经历,但有序的灾后重建提高了日本应对地震的能力。针对阪神地震中暴露出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时事图览     
1日本外相感谢中国救援日本外相松本刚明3月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给予了慰问,并向地震灾区派遣国际救援队,提供大批救援物资和赈灾款,他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图为在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重灾区,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5.
抗灾应急机制 他国各有千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2008,(7)
日本警钟长鸣不懈怠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日本媒体经常发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谈话提示民众:日本随时可能发生强烈地震。警钟长鸣使日本民众对地震灾害不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地震教育从娃娃抓起。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地震演习,有的学校还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日本家庭主妇也积累了丰富的室内防震经验。  相似文献   

7.
遗失声明     
于青  孙天仁 《求贤》2008,(6):48-48
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对于地震发生,尽管日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的。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共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实现了地震监测网络化。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8,(6)
1995年,日本阪神地区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阪神地震后的重建工作耗费了近10年之久。法律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有完善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法律内容和性质分为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相关法、灾后重建和恢复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等五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俗话所说的四件最可怕东西是"地震、火灾、打雷、老爹",地震居首。仅在20世纪的100年里,日本造成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地震就高达10次,其中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就不但分别造成了14万人和6400人死亡,更进而改变了日本的历史。1923年关东大地震:滑向军国主义的开端1923年9月1日,正午时分,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即后来的裕仁天皇)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宾主言欢之际,一阵  相似文献   

10.
震级最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最高震级的地震,造成14万人死亡。最大的地震海啸:1771年4月24日日本琉球群岛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峰  相似文献   

11.
孙瑞灼 《奋斗》2008,(7):60-60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然而.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2.
芸芸 《党建文汇》2011,(4):38-38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仅在20世纪的100年里。日本造成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地震就高达10次,其中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不但分别造成了14万人和6400人死亡,更进而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日本防灾体制包括相关法律、应对体制、责任机制以及责任主体结构的构成;日本国家与地方自治体有关地震的事权,包括灾前灾后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内容、类型、责任主体分工等,日本地震确权后的责任表现在一些救灾支出的项目上。3.11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和居民的防灾意识强,防灾机制比较健全,而且国家与地方自治体的责任有明确规定,在灾害恢复中强调"自动、共助、公助"的综合防灾理念,日本灾害重建的速度和效果比较突出,为抗灾救灾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有不少教训。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地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东 《党建》2011,(4):61-62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浪高最高达到23米的海啸。截至3月21日,地震海啸已造成8805人死亡,12654人失踪,成为二战以来造成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大地震还导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发生5级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藏省的“大地震”□武升在日本,三天两头有地震发生,人们对于地震早已习以为常。然而1995年的阪神大震灾,数千人死亡,经济损失难以数计,至今仍在日本人心目中震撼不已,每逢提起,总是表现得颇为激动。去年11月以来,日本政府主管财经的最高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对于地震监测,日本多方投入、不惜成本。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实现了地震监测网络化。  相似文献   

17.
李琰 《党课》2010,(10):16-17
日本素有“地震之国”之称。上世纪20年代的关东大地震、90年代阪神大地震以及2007年的新泻地震,都给日本社会留下了严重创伤。于是,防灾减灾成了日本政府常抓不懈的治国方针,也成为民众必备的生活常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8.
有序的国度     
《廉政瞭望》2011,(4):42-43
日本地震如世界末日般震撼人心,但令人更为震撼的,是灾难笼罩下的人。灾难面前,日本国民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有序,令世界各地的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9.
本月11日,一场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大地震震动了日本,震惊了世界。这场里氏9级地震立即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给日本东北沿岸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海啸预警声,纷纷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区响起。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8):4-16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