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外向型服装企业是典型的贴牌生产(OEM)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还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产业升级已成为外向型服装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的必然选择.文章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剖析了四种不同类型外向型服装企业的特点,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外向型服装企业的分类式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面临着国外同行业的挑战。随着我国的入世,跨国公司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在中国除争夺资源外,还要争夺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这种人才争夺战将会愈演愈烈。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作资本和支撑,否则,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奉化是浙江省有名的服装生产基地,是"红帮裁缝"的故乡,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是全国重点服装生产城市.1997年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服装之乡".  相似文献   

4.
刘丁有 《理论导刊》2003,(12):14-15
一、大量出口产品“贴牌生产”,(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影响我国出口效益,是出口稳定增长的潜在不利因素近年来,我国在服装、移动电话、激光唱机、显示器、空调器、集装箱、光学组件、电动工具、小家电等产品的出口方面已升至世界首位,彩电、摩托车等商品出口已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中国的国际名牌却很少,尤其在加工贸易中,如占全球市场50%的中国产旅游鞋基本上是OEM;占美国市场70%以上、占欧美市场50%以上的标着“中国制造”的玩具,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国际著名品牌的商标;我国品牌羊绒制品的价格仅是英国苹果牌的约1/4。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本土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代工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高端发展的关键,而且是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进而实现创新型经济和高端经济,嵌入全球高端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主要内容。虽然国家已出台一些鼓励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学界及相关政策研究机构也为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出谋划策。但截至目前,中国本土绝大部分代工企业整体能力缺失和利润微薄,处在代工模式的低端阶段,即组装贴牌生产阶段,迟迟无法向以技术含量高和利润丰厚为主要特征的代工模式的高端阶段即自主设计制造和自有品牌制造阶段迈进。在此情况下,从文化软实力角度研究格兰仕这家中国本土代工企业成功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时事聚焦     
《瞭望》2006,(52)
国内内(2006年12月16日-12月22日) 12月16日,由北京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共同举办的“我爱北京——08环境建设系列社会评选”活动正式启动。12月16日消息,我国出口产品中,自有品牌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0%,服装等产品大多是无牌出口或贴牌出口。这是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在2007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上说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绿色壁垒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一大障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面对现实,应对挑战,从提升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健全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检验机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绿色竞争力与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转换经营机制后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这既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希望所在,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提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十条对策. 一、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的新观念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市场导向观念.一方面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来组织生产,明确企业生产的是国际商品,要满足外国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树立整体产品质量第一的观念,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大特色,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并在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目前,国内外形式在不断变换当中,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使得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挑战。主要针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秀平 《理论探索》2005,(4):107-108
负债经营是一种被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策略,它对于现阶段供销社农资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在负债经营过程中,供销社农资企业面临着种种风险,如何防范风险、趋利避害,是供销社农资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15日,历时13年的中美双边贸易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双方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了双边协议。这就意味着,中国向WTO又迈进了关键的一大步。加入WTO,意味着中国更加开放———全面的开放。外国企业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将涌入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中国企业受到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尚在困境中改革发展的国有企业。这将是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无法回避的挑战,它已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遇到的来自乡镇企业、来自私营企业以及来自原有“三资”企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雪驰集团是河北服装业唯一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企业,现有资产10亿元,职工8000人,以生产、销售各类服装为主。企业坚持走“以人为本,文化兴业”之路,精心培育以“人诚品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连续六年跻身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跃居羽绒制品企业前两强,2000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及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是1995年3月新组建的服装企业集团,下属13个分(子)公司,拥有3万职工,出产“康派司”。“海螺”、“司麦脱”、“天嘉爱”等多种名牌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服装行业是国内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全国各地不少服装企业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其产品已一跃成为名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服装集团,虽有相当的基础,但目前尚排不上国内八强服装企业的行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究竟如何才能振兴发展,实现自已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服装集团公司党委在实践中认识到,关键在于要有一大批…  相似文献   

14.
华阴县服装公司是一个有职工178人,固定资产为53.4万元的小企业.1985年以来公司大胆改革,注重市场需求变化,严格科学管理,推行经济责任制,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使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年用自有资金净增固定资产35万多元,上交国家税收28万元.它的发展经验对治理整顿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竞争中寻求市场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其产品是否适销对路紧密相关,若果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就面临着淘汰的可能.很多企业的破产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华阴县服装公司在1985年以前,生产的服装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结果年年积压,年年处理,生产的愈多,库存积压愈多,占用流动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宇 《理论导刊》2007,(6):110-112
深衣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代变性款式,它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周代起,在中国民族服装款式基本定型之后,深衣几乎影响了中国服饰发展的整个脉络。而且深衣作为袍(衫)服的特别形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同类服装(比如日本的和服、朝鲜的裙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衣等)具有深层的相似性联系,它本身蕴藏着人类社会文化学、历史文化学、地域文化学和民族文化学等诸多的美学意蕴,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人类服饰发展与演变的更多文化学和美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壹·外媒     
《侨园》2013,(2):8
中国正在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正在失去作为低成本生产基地的竞争优势,从生产手包、衬衫到生产基本电子元件的各个领域的制造商都在把业务外迁至东南亚等成本更低廉的地区。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减少3.7%,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滑。经济学家认为,2012年实际使用外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周期性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Z1)
刘晓刚(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教授)品牌引人是从90年代才开始的。国外品牌的大量进人,老百姓、服装企业才了解了品牌,也看到了其运作方式,感到自己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截。中国服装业起初绝大多数只求量不求质,希望的是批发出多少,而并不重视在大的百货店里搞品牌专卖。90年代初服装企业经营者觉出品牌有甜头,单件利润太高了,当时不就有个笑话?一件衣服原价卖不出去,在后面再加个零就成抢手的了。这个零当然必须加在品牌服装上,没有品牌是没有用的。品牌服装的利润往往是呈10倍增长的。到1995年左右,品牌的中国式的推广和…  相似文献   

18.
国家作为用工主体,导致生产主体与用工主体的分离,是"铁饭碗"的根源,企业没有用工自主权,必使企业失去内在的生机和活力 "铁饭碗"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只能进、不能出的用工制度.在传统体制下,企业没有从事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干部选任等方面,完全是由国家行政部门来安排的.在这种体制下,生产的主体与用工的主体是分离的.即生产的主体是企业,而用工的主体是国家.企业要不要进劳动者,进多少劳动者,权力不在企业,而在国家.与此相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的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以及各类先进设备的引进,对技术工人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上海建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为例,对照即将实施的"十二五"发展战略和建筑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各级工会组织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培养一大批智能型、学习型的技术工人,是确保全面完成集团各项生产任务的需要,是适应建筑业...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有着优秀文化的企业,就会勇往直前,昂扬向上,就会不断创新、打出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一个没有个性和激情的企业,就会逐步失去竞争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