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同志认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相互依赖;②相互转化。还有的同志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包含“相互依赖”的内容没有疑义,但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包含“相互转化”的内容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一种意见认为,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有同一性。理由是:事物的质变过程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而相互转化是同一性的另一种含义,所以事物质变过程中有同一性。第二种意见认为,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没有同一性。理由是:  相似文献   

3.
怎样理解矛盾转化?矛盾转化的涵义是什么?这是以往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归结起来,大抵有两种意见:一是把矛盾转化纳入矛盾同一性之中,视矛盾转化为矛盾同一性的一方面含义;二是认为矛盾转化不属于矛盾同一性的内容,是独立于矛盾同一性之外的一个范畴。这两种观点,各有论据,但却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笔者认为,通观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是在三种意义上来谈矛盾转化的,或者说是从三个方面对矛盾转化的涵义作了规定。一是矛盾对立面由于相互渗透而具备的由此达彼的可能性和条件性;二是矛盾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地位、作用、性质上各向他方的现实运动;三是新旧矛盾统一体的过渡和交错。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以及它们的联系上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第一种意见认为,“同一”是指对立的“同一”。离开了差异和对立也就谈不上同一。如果同一只是“同”,自身不包含矛盾,那就不是具体的同一,是形而上学的抽象的同一。例如生与死、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等等,因为是对立的,所以具有同一性。但是。矛盾的同一性并不是指矛盾双方的“同”,如果是指  相似文献   

5.
辩证互补原理亦即矛盾的同一性原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特别地探讨了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指出:“生产不仅直接是消费,消费也不仅直接是生产;而且生产不仅是消费的手段,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就是说,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不仅直接就是对方,不仅媒介着对方,而且,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对方,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5、96页)这里,他指出了生产消费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恩格斯曾经指出:“所有的两极对立,总是决定于相互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他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他们的相互对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11页).  相似文献   

6.
关于求同存异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对求同存异的哲学根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做一番思考。 一切对立都是相对的 我们在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时可以看出,无论是矛盾的同一性,还是矛盾的斗争性,其基本规定都来自对方属性的相对性。换言之,矛盾的斗争性即是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矛盾的同一性亦即矛盾对立性的相对性。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矛盾双方之间的对立都具有相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成员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社会分层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社会分层及分析方法 有人认为,社会分层是一种制度化的不平等,是社会成员地位纵向分化形成等级序列的差别格局。也有人认为,社层是指基于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同一性而形成的巨型社会集团,如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的同一性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过程。目前,分析社会成员不同层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阶级分析法。是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4,(9)
<正>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增多,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如何看待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就成为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辩证思维,需要科学把握矛盾分析方法。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阖一辟谓之变",说的就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即统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理论,成功地运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科学地解决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学会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或事物)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指矛盾着的双方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趋势。列宁曾指出:“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列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志认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或者进一步说,事物中矛盾的各个侧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讲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些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概括,指明了同一性是  相似文献   

11.
刘超 《学习月刊》2013,(8):15-16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基本属性有两个: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否定、相互离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民主集中制的论理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它们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现在有的同志认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似是而非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他们说,①所谓矛盾指的是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相互关系的两种情形:一种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趋向;另一种是互相联结、互相依赖、互相渗透或互相贯通。而民主  相似文献   

13.
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义务和权利、只有二者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彼此间的关系,才能护法和执法,才能促进消费。 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共性,也有矛盾对立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相互包含、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所谓相互包含,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消费者中有一部分是经营者,经营者都属于社会消费者。所谓相互依存,即相互以对方的独立而存在。社会没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则消费者的消费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则无消费者存在,社会没有消费者,则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一切生产和经营都无意义,则经营者也无存在必要。所谓相互对立的关系,即相互矛盾的关系。一切工业生产者,都希望投入少、产出多、利润高;一切商业企业者都希望进价低、销价高、周转快;  相似文献   

14.
第一种意见认为,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因此是主要的;而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是次要的。第二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就矛盾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属性存在的看条件性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志认为,不对。理由是:(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这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是彼此并列,相互平等的,没有谁大谁小,谁多谁少的差别,没有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的区别。因此,根本不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08,(9):52-52
奥运会五环的含义并不是绝对的。 红、黑、蓝、绿、黄五个相互环扣的圆环组成了世界上最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标志之一。传统上,五环代表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包含的世界上五个不同的地区(北美洲和南美洲被认为是一个地区,其他四个地区为非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8,(9):52-52
奥运会五环的含义并不是绝对的。 红、黑、蓝、绿、黄五个相互环扣的圆环组成了世界上最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标志之一。传统上,五环代表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包含的世界上五个不同的地区(北美洲和南美洲被认为是一个地区,其他四个地区为非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式的研究方法以及二元对立的政体观是现代人对政治理解面临的两大困境。自然科学式的研究方法存在三个问题,即研究对象的适宜性较差、价值判断不可避免以及较易产生价值偏见,而二元对立的政体观则会将人带入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激进结构。解决这些困境可以借用同一性与多样性理论,即对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与现代的二元分类方式进行融合,并以此从相对平和、平等的立场看待不同的政体模式。就其根本而言,同一性与多样性的政体都具合法性,不应有所偏颇。  相似文献   

19.
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从事物内部和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去研究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两方面是不平衡的,一方是主要的,他方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随着矛盾的两方面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跟着起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列宁关于“灌输”思想的确切含义及其现实意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是把“灌输”看成是一种与疏导对立起来的思想教育方针;另一种观点认为“灌输”仅仅是一种实施思想教育的方法,并与启发式方法相对立;第三种观点把“灌输”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灌输”就等同于教育一词。有个别同志甚至把“灌输”与“外因论”绝对等同起来,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