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国两制与中国统一曹治洲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的方针,台湾当局一直持否定和反对立场,并认为“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不适合中国的”①,是“谎言欺世”②。但是,当我们对台湾问题产生以来的两岸关系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之所以可以在香港回归之后,继续维持其繁荣与稳定,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北京将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繁荣与稳定”视为政策成功的关键,因而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就使得十余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得力于北京片面的努力,从北京到香港都忽视了香港对维护“一国两制”应该存在的责任。本文认为北京和香港应该将“一国两制”,视为一种在国家典范下的新制度,欲使“一国两制”成为不同于“一国一制”的制度,香港不应对抗“一国”,更应该与“一国”合作,才能使“一国两制”成为香港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02,(4):1-3,41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列专章专门论述了“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报告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并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论断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4.
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产生越来越多的民商事纠纷,而这种跨越不同法域的纠纷涉及到法律适用问题。法律适用,在一般意义上是指行政主体(公权力的代表者: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行使公权力)的一种专门活动;在冲突法学中,法律适用就是准据法的确定。在法律体系统一的国家,不存在国家冲突法意义上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国家未统一之前、且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都存在着区际“准涉外法律适用”问题。台湾由于内战遗留问题作为独立法域而存在,香港和澳门分属于西方法系传统中的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有独立的法源,大陆、台湾、澳门、香港构成一国范围内的四个相对独立的“法域”。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思想解放的直接产物,绝非政策僵化保守的标志。"一国两制"并未停留于港澳模式,构建台湾模式恰恰是"一国两制"具有开放性的最新表现。"一国两制"有香港、澳门和台湾三个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应设置"一国两制三模式"研究议程,而不是"一国两制一模式"的议程。台湾模式将是与港澳模式有较大区隔的一种模式,需要单独构建。台湾模式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与港澳模式着重于解决两制问题不同,台湾模式首先着眼于解决两岸在一国方面的矛盾,也就是如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其所反映的主权与治权的关系与港澳模式不甚相同,故需采取特殊方式处理二者关系;在认定双方均是"宪法一中"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台湾定位问题是构建台湾模式的关键。只有根据对台政策新思维进行理论创新以产生新的理论论述,并做出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才能成功构建台湾模式,也才能使之具有应该有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思考台湾问题,带有三层含义,一是随着港澳回归的实现,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所有成员的愿望,这是不以某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二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统一,是通过不断揭露分裂势力的阴谋、不断战胜分裂势力的破坏得来的;三是台湾问题已经存在50年,不能因为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时日,就可以无限期地拖下去。李登辉公开抛出“两国论”,增加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同样也因为“两国论”的出笼,祖国统一大业直接面临分裂势力的威胁,久拖不决只能更加被动,尽可能快地解决台湾问题已经正式提上议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决策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了。1997年香港回归,率先垂范,付诸实践,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举世瞩目的创举。1999年澳门回归再度向世人证实“一国两制”务实可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分三步走战略迈出两步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亦将更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1997年7—9月)徐青7月1日针对祖国大陆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台“行政院长”连战在接受美国电视新闻网(CNN)访问时称,中国统一要逐步达成,台追求的是“一国良制”而非“一国两制”。台“驻香港事务局”成立;《港澳关系条例》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9.
《台湾研究》2000,(4):93-96
目 录栏目作者期、页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基石…………………………………………………略论周恩来对台工作要义………………………………………………………………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1992年共识·海协海基两会协商之回顾与评析………………………………………“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选择………………………………………………坚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把台湾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曹治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不仅是我们进行祖国统一工作的根本方针,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台湾问题的指导原则。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不仅使...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模式余克礼二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构想——“一国两制”。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实践、论证,这一伟大构想已经发展、完善为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2.
自《上海公报》发表以来的三十多年问,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奉行所谓“和平解决”政策。表面上看,美国的“和平解决”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政策取向上存在某种交叉,但事实上,由于美国这项政策的内涵和目标在冷战后出现新的变化,中、美在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上的分歧与矛盾也日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一种理论建构型模式,包括静态模式和动态架构。动态的"台湾模式"按其内在逻辑可分为"统一模式"和"实践模式",前者是两岸走向统一过程的方式、步骤及组织形式,可具体分为和平发展阶段、政治谈判阶段、统一前的过渡阶段;后者是统一后"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实施方式、状态和经验归纳。从根本上说,"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由两岸共同构建的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不仅是关于中国国家统一的制度设计,也是对两岸四地未来现代化发展图式的宏大构思。这一创造性构想的提出,既与邓小平的个人特质有关,也有现实的前提和科学的方法论依据。作为一种“理念型”建构,“一国两制”构想及作为其体现的《基本法》,可以也需要在“一国两制”之香港澳门实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现行“国籍”制度默许台湾居民拥有双重“国籍”,使部分台湾居民在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导致台湾居民“国籍”问题比较复杂。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经验来看,两岸和平统一后,台湾居民的“国籍”问题必须作适当处理。鉴于回归前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复杂性,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解释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实施作了变通规定,灵活处理了香港居民的国籍问题,保障了香港顺利回归。两岸和平统一后,可借鉴处理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经验,充分考虑潜在风险,根据现实情况对台湾居民“国籍”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维护台湾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政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在《邓小平文选》中,有两处地方直接  相似文献   

17.
潘雨  李涛 《台湾研究》2013,(2):28-32
2008年5月国民党执政以来,尤其是ECFA签署、马英九连任后,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平发展理念被广大台湾同胞所认同,但两岸互信依然不足、岛内主流民意亦未发生质的改变,台湾民众在“中国认同”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倾向,两岸民众心与心的距离并未拉近。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台湾民众认同危机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和合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其理论价值启示出发探寻有效化解台湾民众认同危机的可鉴之路,以探索建立两岸民众共同家园、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融合发展在多元功能主体、动力运行机制和预期目标设置上展现出不同于和平发展的底层逻辑,为新时代推进两岸民主协商、精准校正“两制”台湾方案的理论定位提供了绝佳的观察视角。在本体论上,“两制”台湾方案是制度耦合机制和协同共治制度。在方法论上,“两制”台湾方案优化利益分配和规范权利保障。在价值论上,“两制”台湾方案追求完全统一、持续安全和共享发展。融合发展、和平统一与“两制”台湾方案之间存在相对的理论和政策边界。当下,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例深入推进三者的实践互动,对于加快和平统一进程和“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质启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余年。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家统一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集全国人民智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客观分析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后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并研究邓小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以实践为本体论基础,在主客交叠中发展。这一制度灵活处理了主权属性与制度形式、中央治权与边陲放权、“两制”之间多重对立统一关系,实现了质、量、度的统一,在理论构造上突破了传统单一制国家结构、发展了议行合一政权组织理论、超越了央地“条块”矩阵。由此,“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在否定之否定基础上、在实践与认识的往复中、在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引下丰富发展,实现了哲学方法论上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