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2.
教育寻租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4.
江博 《理论月刊》2004,(5):59-60
权力寻租与腐败密不可分,权力寻租最终可能导致腐败滋生。本文分析了权力寻租和腐败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了限制权力寻租、遏止腐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邹波  韩锋 《中国发展》2003,(4):17-20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腐败的客观基础是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从寻租角度看,转型期中国的寻租环境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腐败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  相似文献   

6.
寻租性腐败的成因及其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平 《湖湘论坛》2004,17(4):63-64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经历双轨阶段,而计划机制的运作惯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游戏规则难免有不完善、不稳定、不透明的问题,一方面使得各类寻租活动、地下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公开或隐蔽地贿赂官员,进行权钱交易;另一方面政府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干预经济以及运作上的人为性,使得创租、寻租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寻租性腐败成了突出问题。本文试从分析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及其成因出发,提出遏制对策,期望能达到从源头治理的目的。  一、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寻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寻租,就…  相似文献   

7.
信息披露:政府采购腐败防治的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采购对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具有四大目标诉求:公开、明确、及时与诚信。然而,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在认识、制度、执行和技术层面等四重缺失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并诱发腐败行为的产生。因此,只有加强认知教育、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执行管理、强化技术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披露在预防和遏制政府采购腐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腐败的特点包括从以权谋私变为以影响力谋私,从权力寻租型腐败变为"市场化腐败",从直接受贿变为间接受贿,从当期受贿变为延期受贿,从资产型贿赂变为权益型贿赂。识别新型腐败行为,要牢牢把握滥用了公权这条主线。有效防治新型腐败,应综合采用制度和技术两种工具。  相似文献   

9.
期权腐败行为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权腐败即权力的期权化,是一种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期,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过多是导致大量期权腐败现象的根由。解决之道:通过制度创新,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使领导干部不能、不敢和不愿利用权力进行期权腐败。  相似文献   

10.
腐败黑洞:公开披露各类腐败的经济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敌 ,给国家和广大人民造成十分惊人的巨大经济损失。估计腐败的经济损失是一项十分困难的研究 ,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腐败黑洞” ,这是指可能是无人知晓的“无底洞”。为了搞清楚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 ,哪些领域和部门最腐败 ,为什么这些领域最容易腐败 ,如何确定防治腐败的重点领域 ,哪些领域反腐败可以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必要对腐败的经济损失作初步估计 ,尽管是比较粗糙和不太准确的计算。根据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行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  相似文献   

11.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Corruption Sweep     
<正>China expresses its resolve to strengthen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in its first white paper on antigraft efforts.  相似文献   

13.
China tries to revive its soccer leagues by fighting corruption During the new round of probes into gambling and match-fixing in the professional Chinese soccer system,three former officials, including  相似文献   

14.
腐败犯罪心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犯罪现象是世界各国不同程度面临的社会问题.腐败犯罪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关键在于犯罪主体各种欲望的恶性膨胀而相机利用社会机制的缺失和可遏的犯罪条件实施了犯罪,因而主观原因是腐败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败犯罪心理应在严格监管制度、坚持打防结合方针的同时,着重于强化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建章立制和监督执行则是重中之重.而诫勉谈话法、警示教育法、定期审计法、交流轮岗法、制度约束与道德教育法等,则是抑制腐败犯罪心理生成与蔓延的基本对策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透明化: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载夫 《湖湘论坛》2003,16(1):12-13,26
透明化作为一种办事原则和要求 ,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其中防腐就是它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不仅如此 ,透明化还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权力的不正确行使 ,从而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6.
正G20 move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mbating corruption By Yu Linta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stepping up efforts to fight corruption.A research body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anti-graft cooper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Beijing in late September,based on the G20 leaders'communique released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Hangzhou Summit on September 5.The institution,named th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公共权力非规范化运作负面效应的腐败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腐败被称为席卷全球的"黑色浪潮".为此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打击腐败,并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新加坡在反腐败方面的制度和经验,使我们能够从中受到启示,移植和借鉴新加坡先进的反腐败经验,完善我国的反腐败制度,进而为我国统一的<反腐败立法>的出台,提供有益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8.
论竞争与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是权钱交易,从交易过程看,一般发生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存交错,由此导致大量的不充分、不正当竞争,这为腐败提供了大量机会。要控制腐败,就必须控制资源配置的过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引入自发的客观强制力量———公开、公平、充分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It’s a long-term fight Twenty years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corruption has become a pervading quandary in Russia.According to the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2 released by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Russia ranked No.133 of 176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The ranking even lagged far behind som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in Africa. Anti-corruption is currently a global trend. Being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a severe corruption problem,Russia’s anti-corruption policies have become a worldwide focus.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highest-ranking officials ever convictedBo Xilai was sentenced to life in prison on September 22 for bribery,embezzlement and abuse of power.The former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entral Committee Political Bureau and former Secretary of the CPC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was deprived of political rights for life,and his personal assets were seized.The verdict was announced at the Jinan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in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