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韩梅 《创造》2004,(9):24-25
水富是农业县,总人口9.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77.4%.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10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7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52位.如何扭转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缓慢局面,突破农民增收瓶颈,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下面针对水富县实际情况,对农民增收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永平 《前进》2011,(7):27-28
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其中,农民增收是关键。临县作为全省的贫困大县、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90%,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昌乐县共有904个行政村,6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2.4万人。近年来,我们针对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实际情况,把农民增收作为事关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农内”与“农外”并举,当前与长远结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依靠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  相似文献   

4.
《时代主人》2006,(6):F0004-F0004
2005年,广丰县实现生产总值72.92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45亿元超过27.9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7.01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5亿元超过2.01亿元。“十五”期间,广丰工业园区已跻身为全省五强工业园区。“月兔”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县城面积已达到16.5平方公里,人口近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红河州是边疆落后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州人口70%,农民收入水平很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91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42元,较之全国平均水平3255元差距就更大了。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下更大决心,努力探索和构筑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着力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劳…  相似文献   

6.
卢富昌 《政策》2006,(10):30-30
近年来,郧西县按照“大培训、大转移、大发展、大增收”的思路,狠抓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打工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转移20万人。2005年,全县共转移劳动力11.3万人,实现打工收入6.3亿元,人均54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6%,打工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增效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呈现出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我们的主要作法是:——科学谋划打工经济。郧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80%,除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外,还有13万人需要转移…  相似文献   

7.
从2004年开始的吉林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到2005年末,全省城乡就业人员达到124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76万人,扭转了“九五”期间从业人员逐年递减的局面。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功能增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达到128亿元。发放117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在2005年实现“三个一百亿”,即基金总收入103亿元,养老金年支出102亿元,累计结余104亿元。通过此次试点,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吉林省的一系列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使吉林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石和平 《江西政报》2008,(11):36-37
都昌县滨临鄱阳湖,国土面积2669.5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28万,其中农业人口66.08万、14.8万户,占84.4l%;耕地面积61.94万亩,人均耕地0.94亩;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44元,比全市平均水平3937元低89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4098元低1054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湖区贫困县。作为一个内陆滨湖欠发达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9.
陈吉学 《政策》2002,(4):12-13
去年以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克服困难,奋力开拓,仙桃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重大转机: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乡镇企业重振雄风,落实政策深得人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比上年增加92元,其中来自非农产业增收38元,占41.3%。  相似文献   

10.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1.
徐晓青 《群众》2006,(8):42-43
近几年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1%。事实上,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2.
尹延凤 《新东方》2006,(6):30-33
一、颜庄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地处莱芜市东南部,面积7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万亩,山场3.6万亩,全镇辖42个行政村(居),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2005年该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工商税收2763万元,同比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3.82万元,同比增长69%,是“九五”计划末的6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2%,列莱芜市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4元,增长12.85%。(一)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作为生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忻府区是一个拥有33万农业人口、76万亩耕地的典型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扭住“地、水、技、物”四个环节,积极通过落实基本国策、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物资保障四个方面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我区农业生产的土地产出能力、抗灾减灾能力、科技贡献能力和物资保障能力,使我区农业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个良好势头。2004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15万亩,比上年增加10.6%;粮食总产23.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2424元,比上年增长8.1%;并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14.
邓光羽 《湖湘论坛》2003,16(3):39-40
湘西州八个县市 ,不论是农业人口还是地理环境 ,甚或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都大致相同 ,因此 ,本文拟以保靖县为个例来探求湘西农民增收的路径。  一、“九五”期间保靖县农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九五”期间保靖县农民收入增长有四大特点 :一是增长较快 ,但却呈现出前高后滞状态。保靖县 1995年农民纯收入是 76 2元 ,到 1997年达 10 6 2元 ,净增 30 0元。而 1998年却又下滑到 96 2元 ,2 0 0 0年也只有 10 36元 ,低于1997年。二是收入增长但收入差距与全省和全国越拉越大。“九五”期间保靖县农民纯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 6 3%…  相似文献   

15.
陈航 《重庆行政》2010,12(3):27-28
彭水县位于渝东南部的武陵山区,幅员面积3905平方公里,全县辖39个乡镇,16.02万户共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多年来,烟草和劳务收入是彭水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农户万元增收是较为困难的。"农民太多、农业太弱、农村太穷"一直是制约彭水城乡统筹的最大"瓶颈"。县委县政府迎难奋进,全面做好六大举措,强力推进万元增收,保证到2012年在15.8万农户中实现95%的农户万元增收。  相似文献   

16.
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东部,辖十县一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700多万亩,耕地3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3%。现有人口38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4万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62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70.2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8%。抚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江西的主要竹木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绥化市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字是“大”,绥化地多人多,有2160万亩土地,550多万人口;绥化的经济总量也比较大,国民生产总值去年实现了349亿元,排在哈、大、齐之后,位居第四。另一个字是“穷”,2003年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1.17万元,而绥化只有0.63万元,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54%,一半多一点点。无论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是人均政府财政收入都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就是绥化的市情,绥化要快速发展,不拖全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后腿,必须也只能努力做好农业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水产业持续保持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特别是1997年水产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水产品产量突破200万吨,跃居全国淡水产品第一的位置,提前三年完成“九五”计划;人均占有淡水产品产量34公斤,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渔业产值100亿元,占全省大农业比重达13%以上;渔民人均收入2600元,比全省农民收入超出400元。与1992年相比,水产品产量、人均占有淡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养殖单产、渔民人均收入均翻了一番,超额完成了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力争到1997年水产品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产值超…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全省地税系统按照“收入可持续、服务更效能、管理现代化、队伍学习型”的工作思路,确保地税收入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和不断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增长,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文化大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05年1至3季度,全省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987.85亿元,增长20.63%,增收168.9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65.60亿元,增长17.77%,增收100.41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不见的3月份低温冻害、连续5次强台风、几十年一遇的水稻褐飞虱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去年,连续的自然灾害给浙江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农产品市场低迷、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等市场和价格障碍,同样对农业构成了严重冲击。但是,2005年的浙江农业还是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十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农业生产稳步进展,农产品出口大幅攀升,农村经济稳健运行,农民收入继续提高。据测算,2005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60元,实际增长6.4%,其中,来自一产的收入1248元,增长11%。显现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