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视角论述占婆与马来世界的历史文化关系,并简要评述《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一书。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民族与宗教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在所有宗教之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数是最多的,本文讨论了穆斯林在东南亚的早期活动,结合伊斯兰教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传播进行研究,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具有和平、包容和本地化的特点.而华人在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郑和7次下西洋是东南亚伊斯兰教传播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3.
越南中部的占人地区在4世纪后建立了占婆政权,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占婆逐渐形成了以湿婆—商菩婆多利神为中心的国家宗教。这一印度化宗教与南方占婆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在占婆南方受崇拜的国家保护女神浦那格。伴随越南的"南进"和占婆北方领土的丧失,占婆的印度化国家宗教逐渐衰落,占人原始信仰恢复,浦那格女神遂转变为占人的大地之神。进入占婆故土的京族人将浦那格转化为越南海神天依阿那,越南化道教则吸收浦那格为玉仙仙主。浦那格女神的形成和演变,反映了占婆的统一、分裂和越南的"南进"进程。  相似文献   

4.
占婆是占族于公元2世纪建立的古国,于19世纪初灭亡。历史上,占族具有可以与京族相互媲美的灿烂文化。本文翻译介绍法国远东学院占裔Po Dharma博士关于占婆文学史诗之一——《因拉帕特拉》的研究情况及史诗内容梗概。  相似文献   

5.
占婆是由越南中部沿海地区的一系列河流流域政体组成的政权,每一个流域政体有政治中心、沿海港口和宗教中心3个政权支柱。这些政权以沿海港口为对外交流中心,经济上严重依赖对外贸易。晚期占婆在越南的侵略下,失去了沿海港口和对外贸易的自主权,经济上转向了农业为主,文化上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两个重要的国家 ,两国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不少差异。在种族上 ,两国民族的祖先原始马来人和新马来人属蒙古利亚种族系统 ,原在亚洲大陆 ,许多学者认为两国民族的祖先源自中国云南一带。宗教上 ,印尼是世界上伊斯兰教徒最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语言上 ,马来西亚的国语是马来语 ,印尼语是由马来语发展而来的 ,两国语言相通。文化上 ,世界四大文化即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两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印尼和马来西亚是同文同种同宗教的国家。华人在这两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及其团队的系列反穆斯林言行,反映了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伊斯兰恐惧症"。其在美国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公开否定和敌视伊斯兰教,将之与极端主义挂钩;二是公开歧视、孤立甚至攻击穆斯林;三是对伊斯兰文化传播及穆斯林人口增长的忧虑和排斥;四是在外交方面对伊斯兰国家及穆斯林群体的歧视和攻击。"伊斯兰恐惧症"在美国并非新现象,其产生和盛行有复杂的原因,包括历史、制度、社会和直接原因等。"伊斯兰恐惧症"的蔓延对美国国内团结、社会稳定及对外政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真寺之所以能够成为伊斯兰文明的符号象征,既表现为经训等文化原典中大量经文的系统阐释,又凸显出清真寺在创造伊斯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具体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建构作用;伊斯兰传播的历史既是清真寺的建设历史,也是穆斯林的移民历史,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文化符号与传播媒介的双重角色,并在穆斯林由游牧--定居--寺市并存--伊斯兰城市--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文化圈--全球穆斯林教缘共同体的形成中功不可没;对于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充分发掘宗教礼拜场所先在的精神资源优势进行对话,以形成教际对话的长效机制;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和爱资哈尔的伊玛目已在不同层面承担起全球化时代宗教领袖的责任,他们的对话精神值得倡导;拥有清真寺这一话语平台的阐释者应秉承伊斯兰"创制"传统对经训做出合乎时代精神的诠释,以维护伊斯兰文明的阐释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圣战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宁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国际冲突和纠纷无不与之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伊斯兰圣战在伊斯兰教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兰经》和《圣训》对此都有阐述。伊斯兰圣战的实质就是维护和传播伊斯兰教 ,它同时具有征服异教和反抗压迫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1.
占婆位于今越南中部河静省横山关至南部平顺省潘切的沿海地区。在唐以前,中国史书称林邑。唐元和以后,改称环王,五代与宋以后称为占城,占城人自称占婆。占婆所处之地依山傍海,港湾多处。其国出产笺沉香、槟榔、乌满木、苏木、白藤、黄蜡、斑布、金银、火珠、琥珀、珊瑚、犀牛、大象、珍禽和龟鱼等物产。但占婆广衍了之地不多,“土皆白砂,可耕之地绝少”。由于倚山傍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之缘故,占人谙熟航海,致力于中转贸易交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因素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人文支柱,具有伊斯兰教本土化特征的穆斯林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友好使者,伊斯兰文化外交是促进两国互信的桥梁,伊斯兰清真经济是促进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承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泰国政府与泰南穆斯林马来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南穆斯林马来人概况在泰国南部边疆的也拉、那拉特约、北大年和沙敦四府中,居住着约一百万马来人。他们讲马来语的一种方言,信伊斯兰教,与毗邻的马来西亚的马来族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他们与泰国的主体民族——讲泰语、信佛教的泰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紧密联系,但文化历史方面的共同性较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文章回顾了马来西亚政教关系的演变过程,分析了伊斯兰教在其现行政治结构中的影响,指出重视伊斯兰教因素在对抗反对党、维持现有君主立宪制、推行经济政策和处理外交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了2013年5月大选之后即在纳吉布总理第二任期中,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政治中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印度教是印度文化影响东南亚的重要表现形式,东南亚的众多印度教神庙一方面体现了相同的宗教源头,另一方面体现了印度教多样的本地化过程。印度教神庙已经成为东南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建筑风格分为吴哥式、占婆式、爪哇式、巴厘岛式和泰米尔式等5种类型。笔者认为,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与移民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呈现出与其他宗教建筑的巨大差异。为了适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印度教神庙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变,特别是通过祭祀活动与灵魂崇拜结合,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保证了宗教影响能够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占婆,系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它全部为越南所吞并则称“占城”。据《水经注》所载,占婆“东滨沧海,西际徐狼,南接扶南,北连九德。”是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因此,占婆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而且也是中国与阿  相似文献   

17.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28(8):56-64
伊斯兰文化认同是以伊斯兰宗教和精神认同为基础的。伊斯兰文化研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挖掘,一是伊斯兰文化理论;二是伊斯兰文化思想。伊斯兰文化是宗教与文化的统一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文化理论是由伊斯兰宗教理论发展延伸而来的,文化理论完全遵循伊斯兰教的精髓,融合全部的宗教理论,理解伊斯兰文化须从了解伊斯兰教的基础理论开始。由于伊斯兰文化理论源于宗教,与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理念等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神学文化的特点。伊斯兰文化理论的定位亦是一神教理论,还包括信仰基础理论、哈里发理论、伊玛目理论、和平理论、圣战理论、服从理论和报应理论等。  相似文献   

18.
占婆,是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之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全部被越南吞并前称“占城”。占婆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也是中国与阿拉  相似文献   

19.
牛军凯 《东南亚》2012,(1):71-77
潘陀浪王宫档案是保存于法国巴黎亚洲学会图书馆的占婆地区的档案,由法国学者艾莫涅和Antonie Caba-ton发现和带到法国。潘陀浪档案有中文、喃文和占文,其中中文类约占六分之一。潘陀浪档案的年代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其内容涉及人身依附制度、土地买卖、民间借贷、官方军事调动等多个方面。潘陀浪档案属于手抄文献,是研究晚期占婆史的重要资料。目前的中文档案目录不全面,本文做了补编。  相似文献   

20.
李文刚 《亚非纵横》2015,(1):103-113,124,128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大陆之后同当地传统宗教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非洲特色。长期以来,非洲伊斯兰教与殖民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面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入侵,非洲伊斯兰教进行了顽强抵抗或非暴力抗争,在武力抵抗失败后一些穆斯林领导人选择同殖民主义者合作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殖民主义者的"间接统治"或"同化"政策,对非洲伊斯兰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二者关系十分复杂,不能简化为"对抗"或"合作",而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