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加坡虽处于东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结合点上,但却做到了花园城市、廉洁高效政府、良好社会秩序、青少年犯罪率世界最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此篇文章通过介绍与分析新加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旨在探究新加坡儿童文学中的美好教育元素如何影响新加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华文文学自开始的移民文学到侨民文学,从侨民文学到马华文学,一直发展到如今在新加坡的文艺团体和文艺杂志中,新加坡文艺协会和《新加坡文艺》杂志算是相当长命的了。新加坡文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新加坡文艺杂志》阶段、1980年新加坡文艺研究会阶段及1990年改为“新加坡文艺协会”到目前的阶段。在1975年,由几名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骆明、烈浦、杨松年、杜城、谢克和王润华等,创办了一份同人大型纯文艺季刊《新加坡文艺》,由教育出版社出版。1980年12月,以《新加坡文的新华文…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三阶段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型的城市国家 ,面积仅682.7平方公里 ,人口约400万。自然资源匮乏 ,惟一可贵的就是它的人力资源 ,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归根到底取决于发展教育事业。因此 ,发展教育始终是新加坡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职业教育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特殊作用。对它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也希望“他山之石”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一、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这些阶段是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一)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新加坡职业教育(1959~1979年)这一时期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首创…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民族关系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亚》1992,(3)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为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国家,成为亚洲的一条“小龙”。其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已有不少专家学者著书立说,评价和探索其经济成功的原因。可是,从新加坡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这个角度来探讨新加坡社会变迁的文章,目前还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现有的资料对新加坡建国后的民族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阐明有关政策对民族关系所起的作用,以及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华商集团的迅速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新加坡的华商集团迅速发展。这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已颇具规模,并在新加坡国内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新加坡华人企业远在殖民地时期便已开始形成,但其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则是在独立以后。作为新加坡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新加坡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息息相关的。182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新加坡后,立即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华商和华工也蜂拥…  相似文献   

6.
浅析新加坡的华文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华人占其总人口约76.9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英文在新加坡占主导地位 ,华文并不普及。为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基 ,加速现代化进程 ,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华文的地位。一、新加坡华文教育衰落的表现与原因独立前的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 ,殖民统治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英语流行 ,各民族语言衰落 ,华文教育也不例外。1980年 ,新加坡南洋大学的不复存在标志着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全面衰落。(一 )新加坡华文教育衰落的表现在新加坡 ,作为母语文之一 ,华文虽然较其他…  相似文献   

7.
独立后,新加坡大力发展工业化,使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被誉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典范”。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国资本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有关新加坡利用外资发展民族经济的战略与政策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便从中吸取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型的城市国家,面积仅618平方公里,人口260万。历史上,沦为殖民地长达140年之久,1959年宣布自治,1965年正式独立。近二十多年来,新加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新加坡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也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一、宏观经济管理的背景新加坡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以既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基础的,而这一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形成又是以战后新加坡发展民族经济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条件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92,(1)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却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新加坡的华人占总人口的75.27%,马来人占14.23%,其它还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欧洲人以及欧亚混血人,他们分别讲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英语等,语言是各民族文化的“根”,但单靠本民族的母语彼此间就很难进行交流。所以,让各民族学生掌握母语外的其它语种,就成为新加坡教育的突出任务。本文就新加坡的多语种及多层分流学制教育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首要官方行政语文通常是国内主要民族的语文,可是以华族人口居多的新加坡,首要的行政语文却是英文;代表三大民族的华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也都是官方语文,但基本上是负起民族内部沟通和文化传承使命的“第二语文”。不过,华语文虽然不是行政语文,但至今仍然是政党争取选票的“政治语文”。这是新加坡民族语言与政治共波澜的一个特殊现象。可是,鉴于新加坡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它和国际经贸接轨的需要,华文始终无缘成为官方行政语文。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从殖民地时代至今,华语文如何影响新加坡政治的发展,以及它如何在多次全国大选…  相似文献   

11.
位于馬来半島南部的新加坡于本年6月3日宣布成立在英联球内实行内部白治的国家,它将享有有限度的自治权力。这是新加坡人民畏期以来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所取得的一部分成果,标志着新加坡人民在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前进了一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加坡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是现在新加坡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大事,是新加坡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经济难题和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大决策,它表明新加坡的工业建设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跨进了历史的新时期。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回顾战后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两个时期。自1961年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的马来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灿伟 《东南亚》2001,(4):46-50,56
仅占新加坡人口 14 1%的马来民族过去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但是 ,随着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展开 ,马来人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其他族群的距离不断缩小 ,并最终成长为完全融入新加坡主流社会、具有新加坡人特质的新加坡人。本人拟对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马来人的进步及其原因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一新加坡自 195 9年实行自治后 ,即开始现代化过程。现代化进程的展开给新加坡各个方面带来急速而彻底的改观 ,使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传统社会走向成功的现代社会。在这一进程中 ,落后的马来民族同样追随着时代…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是一个由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共同建立起来的国家,全国人口有250万,其中华人占76%,为新加坡的主体民族,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唯一的华人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从1905年起,新加坡开始有华侨学校,侨校数和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华文学校在华人社会发展史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英殖民政府对华文学校的作用及它超过了英文学校的发展很不高兴,总是想方设法要改变这一局面,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仍然抑制不住华  相似文献   

15.
前言拥有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他们是反霸、反帝、反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共同面临着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迅速地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新加坡独立以来在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因此,研究新加坡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经过及其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从中探索其成功的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新加坡20世纪90年代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其中3个方面的改革做了重点论述与分析:规模扩大后的质量提高、大学的自治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3个方面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必须面对的,新加坡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加坡始终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资,积极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发展教育是新加坡经济迅速起飞的重要原因。一、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发展新加坡的教育发展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传教士创办办几所教会学校,早期的民族教育只有华人的私塾文社和马来人的古兰经塾。1834年,出现了第一所非教会学校。其后,近代学校几乎被教会垄断,民族教育处于放任自流的落后状态。直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殖民当…  相似文献   

18.
战后,新加坡的华人金融业发展迅速,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黄祖耀的大华银行即是全世界五百家最大银行中的一个,到1984年底,大华银行集团属下的四家银行(大华、崇侨、利华、远东银行)的综合资产达154亿元(新加坡元,下同),成为新加坡最宏大的金融集团。当前,许多中外学者认为华人银行的发展,标志着华人经济日趋成熟,已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拟以新加坡大华银行的成立、发展过程为  相似文献   

19.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是以华族人、马来族人和印度族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面对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元文化 的现实,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多语政策和双语教育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 是其经济 繁荣、族群和睦、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新加坡现行的语言政策, 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不断调整和发展 而来, 是新加坡政府长期推行“实用多元主义的多元语言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