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政党,对公共权力具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不同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察、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指明了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权为民所察指明了权力的主体和运行,权为民所用指明了权力的性质和归宿。认真实践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必须确定科学的选举程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规范权力的运行流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评估权力的运行绩效,务必做到“绩为民所考”。  相似文献   

2.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的人民观、服务观、责任观、监督观等观点。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3.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力的"人民性",认识权力的"两面性"和"制约性",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掌好权用好权的风向标。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时期,了解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深刻内涵——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察、权为民所用,厘清权力观与构建和谐党群关系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党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好地推进和谐党群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中国化过程为轴线,论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权力观——毛泽东的权力观、邓小平的权力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权力观和习近平"以民为本"权力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在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是它们不能被孤立切割来看待,而需要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以整体的观点来研究。最后结论是为人民服务、体系建构和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中国化的"常",并且一直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现实性与紧迫性显而易见.权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权力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权力观是掌权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要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指导,树立现代政治理念,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行.  相似文献   

7.
权力的人民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一些领导干部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滋生了不正确的权力观。因此,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便成了当今权力观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根本宗旨。也决定了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重申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的重大现实意义。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怎样才能经受住长期的执政考验呢?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对公共权力有其独特的看法。它把公共权力看作是社会成员为保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而让渡出来并集中起来授予政府的一种权威性力量,这种力量是团结社会、维持秩序所必要的,同时其本身又是一种恶的存在。为了防止公共权力作恶,西方选择了法治、宪政和分权制衡。对西方社会的公共权力观和规范公共权力的制度安排,我们都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张学旺 《工会论坛》2004,10(2):102-103
当权者权力观的扭曲 ,机制、体制、法规不完善 ,监督乏力 ,管理不到位 ,是公共权力变异的主要原因。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 ,必须改造主观世界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使当权者不想变异权力 ;健全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和制度 ,使当权者不能变异权力 ;加大对公权腐败问题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使当权者不敢变异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内涵,并针对当前少数年轻干部存在着不正确的权力观,在运用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找出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就是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构筑和谐的党群关系需要共产党人持有正确的权力观。安徽凤阳小岗村书记沈浩就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正确权力观的代表。通过对沈浩的权力观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角度探讨了当今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因素,提出通过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利益整合功能;完善权力监督法规制度等途径来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权力观、事业心问题,是当前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量的事实证明,权力观的考验。是最严峻的考验,也是最现实的考验。因为权力往往与地位、利益相联系在一起。加强权力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增强组织观念、宗旨意识,加强事业心、责任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情况下,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总结建国以来权力建设的经验教训 ,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权力观理论。邓小平同志权力观主要内容 :权力来自人民 ,执政为了人民 ;执政党的干部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反对特权 ,防止权力腐败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  相似文献   

15.
权力观是对权力的来源、性质以及权力如何运作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权力观认为:在权力的来源上,人民群众是理性和法定上的权力所有者,是权力的主体;在权力的授受上,人民群众是授权者,党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行使权力,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的权力具有天然的为民性。领导干部权力观的为民性具有理论合理性、现实必要性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为民性的权力观,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谨慎运用手中的权力,才能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相似文献   

16.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要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目标,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地处理好权力行使者和权力所有者的关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权为民所用,这是执政为民的关键".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而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监察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这种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要求每个党员尤其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深怀爱民之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7.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观是指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的基本观点。权力观的基本内容是:权力的人民观、权力的责任观、权力的服务观、权力的法制观、权力的程序观、权力的监督观。  相似文献   

18.
思想上要做到"三个搞清"明确"三个定位" 搞清职是为民所任,明确权为民所用这个定位.一是要摆正群众是主人、自己是公仆这个位置.既要懂得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一旦违背了它的主体--群众,就必然导致权力异化,引发灾难性的恶果,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维护权力的尊严,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切勿有非权之想,行非权之事.  相似文献   

19.
张秀国 《理论前沿》2007,492(3):19-20
在“民本位”权力观和“私本位”权力观之间,还有另类权力观,这就是“权本位”的权力观。这另类权力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和深刻的思想根源,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危害是严重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逻辑让中国建设现代国家踏上了一条党建国家和党治国家的道路,这条道路在革命后所展现的国家形态是政党国家。在政党国家形态中,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存在和运作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同时,由政党、军队和政权这些要素所构成的国家共同体的基本体系里,国家体系的架构可以内缩和集中到一个轴心支点,这就是干部。干部国家作为中国国家建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对公共权力在政治生活中实际运作状态、运作过程的动态描述,是中国政党国家形态的内在权力运行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